80岁以上人群房颤相关血管栓塞发生率飙升

房颤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0%以上。关于房颤的研究很多,但是房颤相关的血管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却较少。

英国牛津大学卒中预防研究所的Gabriel S.C.Yiin博士等人在Circulation上发表文章,描述各年龄段房颤相关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病率、结果、成本和预期未来的负担。现将原文编译如下。

人们预期寿命有了显著提高,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成功的预防各种血管栓塞事件,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负担的增加。目前血管栓塞疾病,尤其是非致命性的栓塞发生人群较前年龄增大,一些年龄段的发病率下降。筛查和预防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伴随筛查和预防手段的调整,若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有所变化,就能从中发现端倪。

卒中是死亡和伤残的主因,欧洲每年约500万人因此残疾,医疗负担达380亿欧元。而房颤是卒中最易预防的病因。美国约有230万人患有房颤,而且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0%(50-59岁约为0.5%),房颤相关的缺血性卒中后果严重,其继发的全身其他部位的血管栓塞也危害极大。

运用华法林抗凝能显著减少首次栓塞事件(老年人效果尤为显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也有类似效果。但是老年人群中两者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结合老年人群发病率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面临巨大挑战。之前的研究表明了老年群体预防栓塞和抗凝不理想,却没有明确的指出预防栓塞和抗凝带来的医疗花费和负担。

因此,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研究2002年到2012年期间房颤相关的所有卒中和系统性栓塞(OXVAS),以确定: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之间的发病率;是否已患有房颤;与年龄、性别、风险评估分数相对应的发病前的治疗;禁忌;发病前的伤残情况;相关临床检查结果;花费等。

然后将结果与一个在1981年到1986年进行的相同的人群的姊妹研究(OCSP)比较,以了解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人数的变化。反映出各年龄段房颤发病率变化趋势,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最后预测未来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的数量。

过程中采用CHADS2评分和CHA2DS2来评价栓塞风险,用HAS-BLED评价出血风险。随访之后,患者mRS评分大于2分的定义为伤残,大于3分视为严重。OXVASC和OCSP在房颤定义、患病后的脑部检查和尸检率、心血管检查和心电图检查频率都相同。医疗负担考虑:1年住院花费、5年护理花费。 

研究从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两个方面入手。按年龄分为:小于60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大于90岁组。按照男女性别分别研究。考虑人群中已患AF和新发AF。

相关治疗研究包括已有危险因素和已行具体治疗两方面。已有危险因素包括:心衰、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心梗、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外周血管病、心脏瓣膜病。已行具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脂、抗高血压、抗凝。

OXVASC 研究发现急性或复发的中枢及外周血管栓塞事件中24.2%和房颤相关,没有发现性别差异,但是和年龄明显相关,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而卒中更为明显,房颤相关卒中(43.9%)较非相关(32.3%)高。患有持续性房颤或者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坚持抗凝的比率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

研究详尽的统计了房颤相关血管栓塞事件和事件的已知的房颤患者血栓性事件的医院和长期制保健费用。房颤患者的总体医疗费用惊人:缺血性卒中170亿欧元、外周栓塞2.21亿欧元,其中大于80岁的老年人的花费为140亿欧元。

尽管不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问世,80岁以上老年人AF相关血管栓塞发病率是过去25年的3倍。按照趋势,2050年发病人数将是现在的三倍。且研究证实该群体中大部分CHADS2评分大于2分。

患有卒中或者其他血管栓塞的病人,只有9%的人发病前系统抗凝。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都导致老年群体AF发病率上升,若抗凝预防栓塞不能完善,随之而来血管栓塞事件将大幅度上升,定会造成极大地医疗负担。

这就要求不但内科医生要做好AF病人的抗凝治疗,各种部门在制定新指南时也要考虑到疾病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