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O: 全黄斑转位术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是亚洲国家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尤其在中青年患者中更为多见。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会造成不可逆的中央区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从而导致视力的丧失。以往回顾性研究发现,超过90%的mCNV患者在疾病活动期之后视力低于0.1,因而寻求有效治疗mCNV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尽管抗VEGF治疗显示出对于治疗mCNV的良好效果,但是也有些研究发现mCNV患者的视力改善并不尽如人意,视力的持续恶化可能与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进展有关。目前已经有研究将黄斑部位转移到拥有健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之上的全黄斑转位术(FMT)应用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治疗中,然而对于治疗效果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为此,日本吹田市大阪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眼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使用FMT治疗mCNV可以使患者得到维持5年的视力改善,然而术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依然是限制视力改善的重要原因。文章发表在2014年4月新一期的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上。

该研究纳入了60名连续的病例,这些病例是在1999年到2005年间在大阪大学接受FMT治疗的mCNV患者。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术前术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OCT结果,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最佳矫正视力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FMT治疗mCNV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结果发现,在平均76.3个月的随访期内,所有眼的黄斑均成功的转位,新的黄斑区和原始黄斑区的平均距离为2842μm。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基线水平的0.78单位的LogMAR进展到术后1年时的0.54单位的LogMAR,并且在术后3年和5年的随访期时均保持稳定。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眼中,有19只眼(31.7%)出现与新的黄斑区相关的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的扩大,而5只眼(8.3%)出现转位区的新的中心凹下或近中心凹的新生血管形成。

上述结果提示:FMT作为一种治疗mCNV的手术方法,对于改善并维持mCNV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依然有一些患者术后出现包括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的扩大以及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出现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在内的术后并发症限制了患者的视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