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微博诱惑力甚于香烟美酒

一份有关人类日常自控力的调查研究报告表明,相比于香烟和美酒,微博的诱惑力更加让人难以抗拒。这项出人意料的调查结果也许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所谓“成瘾”的含义。

研究者们给205名成年调查对象分发了黑莓手机并进行了持续一周的行为调查,每天研究者们会随机选择一段时间与参与者进行七次连线。参与者需要报告一下几个方面:是否碰到一些渴望的事情,对事件的主观描述,这种渴望是否强烈以及是否有抵制这种渴望的意愿等等。

其中大多比较强烈的意愿是睡眠和性需求,反而,对香烟和美酒的渴望被排在了末尾。在实际的情况中,更多的参与者表示他们极难控制自己而情不自禁的刷起了微博,在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情感的需求甚至比对睡眠和性需求的欲望还要强烈。

我们大家有时会拿“workaholism”这个单词(工作狂)开玩笑。但是,调查显示很多人自己也处在一种“工作狂”的状态。在参与者们完全有选择余地做更乐意的事情时,他们依旧在不停持续的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从情感的剧烈强度方面来度量,对睡眠和性的需求依然高居榜首。

但事实就是这样吗?工作成瘾程度会强烈过酒瘾?我们需要对“瘾”字含义进行深入探讨了。习惯上,我们把“上瘾”的对象固定在某个实物或者某种行为上,就像是脑海中某些强烈情感的一种归宿。举个一般例子,一些能够使人上瘾的药物被视为通过改变大脑并使大脑对其难以抗拒,这就是“瘾”。

揭示“瘾”现象冰山一角

事实上,“成瘾现象”是一种个人强烈的需求欲望和一定反抗心理的双重情况下不断摇摆的存在。“成瘾现象”并不绝对不变,反而这种强烈的情感需求会随着时间,压力,环境和个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波动。

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CarlHart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定剂量可卡因和金钱的选择中,瘾君子们通常会选择钱,当然前提是提供的可卡因剂量满足不了他们的一时需求。但是这种情况在他们已经吸食可卡后因仍会发生,迷人的钱币仍可为他们充斥的欲望买单,那怕仅仅是五美元。

成瘾不是偶然的事件,这种“对欲望的屈服”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实物本身的魅力,还与个人的意志强度和对现象的结果息息相关。

回头我们看下“黑莓计划”的研究对象们,大部分是年龄段在18-55周岁的大学生和企业白领。相比于白天跑去喝酒,他们当然更有条件偷偷的去刷微博。同样,在无烟办公室吸烟还不如让“好好”的工作呢。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之所以人们对网络(微博)的抗拒力比较差,因为它高效的可用性和让人们产生省心省钱的感觉。长期消费烟酒的花销巨大更容易让人捉襟见肘。但是就算是寄情于网络,频繁的刷微博仍然让不少时间流逝掉了。

成瘾还是娱乐?

工作本身是个特殊的情况,因为工作我们才能和社会所接轨并赶上潮流,完成正常的工作通常是不会导致什么坏结果的。所以工作性质的所谓“成瘾”现象并不贴切,不妨看成是一种行为上持续性的”增强“作用。这和睡眠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大家都有过想赖床的经历,所以把这些行为称作‘瘾’并不切合实际。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成瘾”归纳为对某种行为不计后果的偏执而形成的后果。但是如果事件本身的目的结果是积极的,那么这种“瘾”仅仅是我们一些强烈情感意愿的表达而已。但是如果工作“成瘾”对家庭氛围造成了伤害,那就是彻彻底底的“workahol”(工作狂)了。

还要指出的是:虽然黑莓研究中的对象们中有部分烟民,但是鲜有酗酒者。显然,谁又会想莫名其妙的跑去喝酒?

但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在有“成瘾”效果的这些事物上大做文章。毕竟,即便是臭名昭著的海洛因和可卡因,也大约只能让15%的体验者上钩。

有价值的是调查的内容。参考人和这些物质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互动摩擦碰撞的结果被仔细的记录和关注,研究者们更多关注参与者们的特定心理和他们独特的角度,最重要还有是参与者自己的观点和选择。

一个决定的产生并不是解方程式那样来的轻松:它考验着我们抵抗诱惑的自制力。研究者总结了重要的发现:煎熬的越久,自制力逝去的越快。

决策疲惫感会消磨意志力

这项调查证明了一个公认的道理,意志力是可以耗尽的资源。拖得越久,能力越弱。(有趣的是,使用糖果等补充大脑的能量能让意志力有所缓解)

研究者同样发现意志力就像是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当然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和较少面对诱惑的人相比,饱受风浪的人意志力会更加的坚定。

相关的研究将不久在出版的《PsychologicalScience》上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