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肥胖与心脏功能障碍及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联,而青中年肥胖与心脏功能障碍相关性尚无研究证实。为探究BMI对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美国学者Satoru Kishi等对CARDIA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青中年期长期肥胖
生物能量饥饿效应是心衰领域的一项新学说。在心衰进展过程中,能量摄取、转移及利用,代谢组学结构等方面异常损害了相关组织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事实上,除了心肌组织,外周组织及其他器官也受代谢衰竭影响而出现分解—合成代
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普通人经过少于1年的高强度耐力训练之后,左、右心室的结构性变化可以达到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水平,但与多年致力于锻炼的运动员相比,心脏顺利性和功能可能还是无法相提并论。这一研究结论是
电子烟经常以安全和无烟作为广告宣传,某些研究认为吸入电子烟气雾的毒性低于普通烟草的二手烟,但很少有研究关注电子烟气雾对未使用者的作用,而这些气雾包含有尼古丁、金属颗粒、硅酸盐颗粒以及其它物质。美国食品药品监
当前关于肥胖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而且,尚无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评估肥胖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此,来自美国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Gang Hu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
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居住在马路附近与中老年女性心源性猝死和致命性冠心病风险升高有关,而且这种关系不受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既往有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交通环境中(如空气污染和噪音)与冠心病死亡风
西班牙学者Jordi Salas-Salvadó等在PREDIMED研究中发现,辅以坚果或特级纯橄榄油的地中海饮食较低脂饮食在5年后更有可能逆转代谢综合征,该发现于2014年10月14日发表于CMAJ。Salas-Salvadó指出,研究证实心血管高风险人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着较高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人们对疾病早期阶段的危机状态和调节因素或介质仍不清楚。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首发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FES)中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以及FES和
英国《柳叶刀》杂志于2014年6月24曰在线向全球发表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国内组织实施的“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转化研究(ChinaPEACE)”的主要结果,揭示出目前我国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在临床诊治
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10月刊分享一则病例,诊疗详情如下。老年男性,53岁,心绞痛加重,行冠脉造影术,结果发现冠脉左前降支(LAD)近端有1处严重的非钙化病变(见图1A)。先用3.0mm的球囊预扩张,且没有发现明显的球囊压迹(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生数周内会出现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和代谢异常。心脏代谢风险的迅速增长可能与潜在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联合作用相关。研究牵头人Correll博士表示,早期患有精神分裂症
我国是房颤大国,且患病人数日趋增加,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1],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20名房颤患者中每年就会有将近1人(5%)发生卒中[2],并且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3]、高复发性的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呈现“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因此,加强我国高血压临床诊疗规范性,普及患者教育,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学术界曾有假说认为,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病变或可损害左室舒张功能,此前已有试验证实该假说,但是相关研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索。因此最近有研究团队证实了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心衰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定量关系。该研究
近日,Circulation:Heart Failur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与标准的心衰管理相比,在血液动力学上指导心衰管理可使心衰患者的住院率降低约50%。 研究者假设认为血液动力学指导的心衰管理可减少失代偿心衰的发生,从而降低
近日,Critical Car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重症监护(ICU)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肾损伤(AKI)出院后3年内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升高。 研究者纳入了2005-2010年期间丹麦21556例ICU住院患者,所有的患者均存活出院。研究
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增加,尽管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有效预防房颤缺血性卒中,但由于这些药物潜在出血风险或其它禁忌症,部分患者无法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房颤中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 %~2%,而且在今后,这个比例将会更高,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房颤患者的总数将增加2. 5倍。在我国,调査表明在30〜85岁的居民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的人群房颤
伦敦大学心脏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的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同时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端缺血预处理,是一种使某组织或器官发生一次或数次非致命缺血再灌注循环的方式,已被证实在心脏发生致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因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积极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STEMI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