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尺骨融合部旋转截骨术

桡尺骨融合部旋转截骨术用于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其病因主要是胚胎发育时期起源于同一中胚层组织衍化出来的尺桡骨软骨块纵向分节发育障碍所致。常累及尺桡骨近端,累及双侧多于单侧,男女发病大致相等。此畸形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骨性联合,最为多见,为尺桡骨近端骨性融合,两骨间髓腔相通,桡骨较尺骨长而粗,桡骨干向前弯曲。Ⅱ型为软骨或纤维性联合,极为少见。病儿常因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而就诊。诊断时应与外伤后尺桡骨间形成的骨桥相区别,本病于出生后即可发现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且无外伤史。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程度随前臂固定的位置而不同,多数病人前臂固定于中立位、轻度旋前或轻度旋后位,通过腕关节和肩关节的代偿,对功能影响不大,不需手术治疗。少数病人前臂固定于严重的旋前位,表现为不能洗脸、端茶杯、端饭碗和持餐具时旋转困难,对此应考虑手术治疗。

  • 就诊科室:普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四肢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臂丛阻滞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0-30000元
治疗疾病: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
适应症

桡尺骨融合部旋转截骨术适用于先天性尺桡骨融合,前臂旋前60°以上有功能障碍者。手术最好在儿童期进行。

禁忌症

前臂固定于中位或轻度旋前(旋后)位,功能不受影响者。

术前准备

认真进行全身检查,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

手术步骤

1.切口

自尺骨鹰嘴突沿尺骨后缘向远侧做一长约8cm切口。

2.显露尺桡骨融合部

切开深筋膜,显露尺骨后缘,其背侧近端有肘后肌,远端有尺侧伸腕肌,前侧为尺侧屈腕肌。沿尺骨后缘切开骨膜后,再沿骨膜下剥离尺桡骨融合部直至桡骨外侧,充分显露尺桡骨融合部。

3.旋转截骨及内固定

于尺骨的尺侧缘用骨刀画一纵线作为标记,在尺桡骨分叉处近端1cm处横行截骨。可用线锯锯断,也可用手钻在截骨线上钻一排骨孔,再沿骨孔用骨刀截骨;或用气锯或电锯。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组织。完成截骨后,向远侧纵向牵引,旋转前臂至最适宜的功能位,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截骨断端。放松止血带,观察患肢循环情况,若循环受影响,应减少前臂旋转角度。

4.缝合伤口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分层缝合。

并发症

1.神经损伤

显露尺桡骨融合部并进行截骨时,如不遵循骨膜下操作原则,可损伤骨间背侧神经;尺侧屈腕肌两头间和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分别有尺神经和正中神经通过,若严重畸形行旋转截骨纠正后,上述两神经可受压而发生神经损伤。若预先给予松解、延长或旋转纠正角度不过度,均可预防其发生。

2.前臂缺血性挛缩

严重畸形旋转截骨纠正后可影响患肢血供而引起前臂缺血性挛缩。旋转截骨术后伤口缝合之前,应常规放松止血带观察循环情况,若有循环障碍,应减少纠正的旋转角度。

术后护理

桡尺骨融合部旋转截骨术术后长臂管形石膏固定屈肘90°,腕背屈30°,前臂于矫正后的最适宜功能位。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术后6周拆石膏,进行肘关节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4~6个月,去除克氏针。

注意事项

1.骨膜下环形剥离显露尺桡骨近端融合部,保护周围组织,骨膜下截骨,以免损伤骨间背侧神经。

2.截骨应在尺桡骨融合部位进行,此处显露、截骨及固定均较易,旋转畸形易矫正,截骨面对合好,愈合快,手术安全、简单、效果好。截骨平面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尺骨冠状突,亦不宜在融合部远侧分别行尺骨及桡骨截骨,否则旋转矫正后骨端无法对合。

3.旋转截骨后应放松止血带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如有循环障碍,应减少旋转角度,以免发生前臂缺血性挛缩。若发现有紧张挛缩的纤维组织和旋前圆肌,应予松解或延长,以去除影响旋后因素,使畸形易于矫正,又可避免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受压。

4.旋转截骨术后患肢应纠正到最适宜的功能位。单侧病例宜置于旋前10°~15°,双侧病例其写字、拿筷的右侧应置于30°旋前位,另侧应置于旋后20°~35°位。如此位置,双手配合,功能较好。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