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发展了小生唱腔以书,形成了新的流派,称为“姜派”。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传统剧目中,塑造了...
  金仲仁以票友下海,师承德珺如,由宗王楞仙,历与著名生、旦行演员合作,戏路宽,善借鉴,长于做、念,成为民国以后小生流派代表人物之一。金的唱工宗德珺如,并讲求因戏设腔,注重节奏尺寸。念白、做工学王楞仙,字音准确,语气传神,尤...
  (1) 龙德云   时汉调演员。1830年左右到北京。龙演唱用奔嗓音高调,声音且雄,犹如虎啸,与今日小生唱法差别很大,时成“龙调”小生。1845年左右,搭和春班演唱京剧,擅演《辕门射戟》(吕布)、《黄鹤楼》(周瑜)等。   (2) 徐小香...
  俞派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手,系俞菊笙所创立,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念、做和武打方面,以剽悍迅猛的风格著称。   俞菊笙的戏路极宽,长靠戏、短打戏均所擅长,并拥有一批神怪戏的剧目,刻画雄壮、粗犷、强恒、暴烈的人物形...
  豫剧的板式分析好多前辈都有不同版本的专著出版,真正的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我这里也只是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
  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毗连地区,剧住着我国的少数民族——侗族。当地活跃着一种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少数民族戏剧形式——侗戏。   【历史】   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贵州黎平贯洞的著名歌师吴文彩,便是以侗族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一人独唱,众人合唱一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
  皮影是流传广泛并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说的是皮影戏;“一口叙说...
  东河戏,作为江西省的古老剧种,曾辉煌一时。它发源于赣县田村白鹭一带,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东河戏发源并流传于江西东河(即贡水),故名。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赣县清唱的“坐堂班”。其产生和田村境内的契真寺有着密切...
  宁都采茶戏自清乾隆中叶(约18世纪50-60年代)起,经过三角班"半班"半整杂等几个阶段,逐步形成。   宁都三角班是在茶歌、灯歌、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邻县如兴国、永丰、宜黄的演唱艺术发展起来的。起源于宁都县赖村...
  1、历史沿革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采茶戏萌芽很早。过去,一般老艺人们都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采茶戏。根据...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
  “四股弦”是邢台一种地方戏。因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所以起名为“四股弦”。“四股弦”流行于冀南、豫北和鲁西北广大地区。由于它产生发展于邢台,从事“四股弦”艺术的艺人又多为邢台人,加之它的白口...
  淮调是一个古老、稀有、独具乡土特色的民间地方剧种,距今已有280年的历史。据《安阳县志》记载,淮调始于隋唐,至清朝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该剧是以颂忠除奸、保家卫国为主的政治色彩很浓的历史剧种,如今已有300多...
  “咚将--咚将--得儿咚将--”,一阵铙钹响,几声咿呀腔,男女老幼就搬着小凳扶将着赶过来了。待大家稍稍坐定,一记锣“咣--”,台下观众便一个个屏息凝视,随着剧情,大家或喜或怒或怨,或击腿,或扼腕,有的还随鼓板哼上几声。到精彩...
  皮影戏是一种集雕刻、动画与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表演者用皮革制作成人或物的形象,靠灯光将其影子投射到幕布上,道具在表演者的操作下,做出各种动作,同时配以说唱,是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皮影戏简便易行,两人即...
  在河南省,有一种与春节习俗相关的戏种,这个戏种不仅是中国独有的剧种,而且其剧目《郭丁香》则是汉民族可以与《阿诗玛》《格萨尔王传》等相媲美的代表性长篇叙事诗。   在信阳一带流传甚广   廖主席介绍说,固始灶...
  西河戏流行于星子、德安、九江县市一带。其主要声腔为皮黄,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因有西河水流经星子,1982年定名为“西河戏”。   清乾隆年间,赣江下游的南昌地区,以及赣江主支流“西河”流域的永修、德...
  瑞昌采茶戏,旧称茶灯戏,进入半班以后更名为采茶戏,民间俗称茶戏。早在明代,瑞昌一带的灯彩十分盛行,每逢元宵春节至二月花朝都要结队玩灯贺彩,热闹非凡。明末赣东茶灯戏传到赣北,与瑞昌灯彩相结合,便形成了瑞昌特色的茶灯...
  武宁采茶戏,又称“武宁茶戏”,是赣北一个独具风格、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以武宁为中心,广泛流传于修水、瑞昌、永修、德安、九江、奉新、靖安、铜鼓及湖北省的阳新、通山、大冶、黄梅、武穴等县,深受人们喜爱。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