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为一种始发于手指、足趾的慢性无菌性脓疱病,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人多见。

2.初发于肢端,尤其是手指末端。

3.皮损为粟粒大或米粒大、浅黄色小脓疱,周围有红晕。反复发生,从1个手指发展到数个手指,也常发于甲板下,可致甲板混浊、肥厚、脱落或变形。

4.少数病人因治疗不当,受到刺激可以暴发全身性脓疱,少数病人可伴发皱襞舌。   

治疗要点:

1.治疗困难,可以服用各种制剂,口服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大剂量维生素E。

2.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疱疹样脓疱病(impetigo herpetiformis)是一种无菌性脓疱病。常于妊娠后发病,分娩后能缓解。再次妊娠又可复发。但男性亦可发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一般在妊娠67个月发病。

2.发病急剧,病人有高热,全身不适。全身皮肤有广泛红斑,其上有许多粟粒大小或米粒大之密集脓疱,互相融合成脓湖,脓疱破后形成糜烂结痂。

3.脓疱多次细菌培养为阴性。

4.组织病理示表皮内、角层下有海绵状脓疱,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也有嗜中性白细胞。   

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分娩后能缓解。应避免再次妊娠。


 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为发生在手掌和足的脓疱性皮肤病,反复发作,慢性经过,临床较常见,病因不明。本病可能是一种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两性相等。

2.好发于双手掌和足,可以同时发病,也可以先后发病。

3.皮损为芝麻粒大小浅黄色无菌性小脓疱,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脓疱干涸后脱屑,呈慢性过程。

4.少数病人可伴有皱襞舌。   

治疗要点:

无特效疗法,可服用氨苯或反应停等,配合复方维生素B。局部对症处理,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封包有一定效果。局部PUVA


  硬化萎缩性苔藓(lichen sclerosis et atrophicus)为一种以硬化萎缩为特点的苔藓样斑片,呈白色点状排列。   

诊断要点:

1.多见于成年人,也可发于儿童、老年。

2.皮损既可侵犯皮肤,也可侵犯外阴及肛门。

3.皮损初为毛囊性白色角化斑点,呈象牙白色,以后扩大互相融合成象牙白色之角化性斑片。如果发生在外阴及肛门可呈环形或哑铃型排列。经过一段病期后,发生萎缩、变薄,似羊皮纸状。

4.无自觉症状,发生在外阴部损害有瘙痒。

5.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胶原纤维水肿,均一化。   

治疗要点:

本病无特效疗法,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2%丙酸睾丸软膏、鱼肝油软膏或乙烯雌软膏、维甲酸软膏等。

 

 

 


 毛发苔藓(lichen pilaris)是一种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   

诊断要点:

1.本病多于青春期开始发病,两性均可及。

2.好发于上臂伸侧或大腿伸侧,少数也可见于屈侧和后背。

3.皮损为毛囊性角化性小丘疹,呈淡红色,暗褐色不等,密集分布,但彼此融合,皮肤干燥,粗糙,触摸起来有些像锉刀样感觉。有时纤细的毳毛也卷在内。   

治疗要点:

本病为先天性角化性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外用阿尔法羟酸(果酸)制剂、10%尿素软膏,0.025%维甲酸软膏。

 

 

 


 光泽苔藓(lichen nitidus)为一种大头针头大,光泽的扁平丘疹,有密集分布的特点,但融合。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少年或青年,男性多见。

2.皮损好发于下腹部、前臂、胸部、大腿内侧、肩胛部及男性的阴茎和龟头。

3.典型皮损为大头针大、扁平、表面光亮的丘疹。少数病例皮损中央略有状凹陷,少数病人皮损可呈现同形反应,呈线条状排列。

4.无自觉症状。

5.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孤立灶性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浸润,两侧上皮脚延长,呈抱球状。   

治疗要点:

1.本病预后良好,能自行消退。

2.可外用10%尿素软膏或0.1%维甲酸软膏治疗。



小棘苔藓(lichen spinulosus)为一种以毛囊棘状突出为特点的皮肤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见。

2.好发于颈、躯干、上臂伸侧及臀,对称性分布。

3.皮损为针头大的毛囊性丘疹,中央有一丝状干燥角质小棘,拔挺立,可长达数mm,触之坚硬,这种丘疹密集成小斑片状,但融合,触之似锉刀样。

4.无自觉症状或稍有痒感。

5.约经一年左右可自行消退。

6.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孔有角形成,毛囊周围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治疗要点:

1.服用维生素A丸。

2.外用5%水杨酸软膏或10%尿素软膏。


线状苔藓(lichen striatus)是一种皮疹呈线状排列为特点的皮肤病,能自行消退。   

诊断要点:

1.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女多于男。

2.皮肤好发于某一肢体的一侧,上肢比下肢多见。

3.皮损为扁平的针帽至粟粒大小丘疹,淡红色或皮色,沿肢体呈线状排列。

4.无自觉症状或偶有痒感。

5.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有中等密度炎症细胞浸润。   

治疗要点:

预后良好,经过一年左右能消退。外用5%水杨酸软膏或10%尿素软膏可促进其消退。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紫红色扁平丘疹、斑丘疹,呈慢性经过的皮肤病。   

诊断要点:

1.好发于成年人,两性均可罹及。

2.既侵犯皮肤也常同时侵犯粘膜。好发于腕屈侧,常双侧对称性分布。

3.典型损害为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一层光滑发亮的腊样薄膜,白色小斑点或细浅的白色条纹,称为Wickham纹。

4.它常侵犯口唇、 口腔颊粘膜及外生殖器粘膜。还常侵犯指趾甲,严重时可破坏甲,呈翼状胬肉样。

5.病程慢性,但大多在两年左右自然消退,愈后良好。

6.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呈带状炎细胞浸润。   

治疗要点:

无特效疗法。

1.急性泛发者服用强的松治疗有效,还可服用氯喹、氨苯砜、反应停等。

2.外用中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为一种以毛囊角化为主的红斑鳞屑性疾病,呈慢性经过,可发展为红皮病。   

诊断要点:

1.可以发于任何年龄,两性均可罹及。

2.皮损可发于头、面、躯干、四肢任何部位,常在头、面、手指背面开始发病。

3.头、面、手指背面为毛囊性角化丘疹,似鸡皮疙瘩样,上面有干燥白色鳞屑。发生在第一指节伸侧为本病的特点。皮损呈对称性分布,为境界明显之浸润性红色斑片,其上有毛囊角化性丘疹,有大量干燥的糠秕状鳞屑,手掌、足跖伴有角化过度。

4.慢性病程,可逐渐发展成红皮病。5.组织病理示毛囊角栓,伴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交替。   

治疗要点:

1.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口服维甲酸有效,对顽固难治病例可试用免疫抑制剂。

2.外用10%尿素软膏或0.1%维甲酸软膏。


 白色糠疹(pityriasis alba)又称单纯糠疹,为常见的糠秕状鳞屑红斑性皮肤病,民间俗称“桃花癣”,中医称之为“虫斑”。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感染有关。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学龄前男、女儿童。

2.好发于面部,也可发于躯干和四肢。

3.皮损一片或数片不等。为境界不清的白色或淡红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

4.无自觉症状。

5.部分糠秕状鳞屑镜检可以找到圆形糠秕孢子菌。   

治疗要点:

外用咪唑类抗真菌制剂,如2%酮康香波。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为一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

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季多发。

3.皮损多发生在颈部以下的躯干和四肢近端,对称性分布。

4.发病前先在某一部位发生一块红斑鳞屑损害,称母斑, 1~2周后全身均发生椭圆形红斑鳞屑损害。呈玫瑰红色或淡黄色,有糠秕状鳞屑。皮损的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

5.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经6~8周能自愈,且不易复发。   

治疗要点:

1.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必过分治疗,可服用抗组胺药、板兰根冲剂等。

2.必要时紫外线照射。

3.局部外用对症治疗药。


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为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中年,男性多见。

2.皮损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3.皮损多种形态,可以为点滴状、斑片状。常为大小不一的淡红色及黄红色斑,境界不很清楚,无明显浸润,其上被有少量鳞屑。发展较慢,呈慢性经过。

4.病人无自觉症状。

5.组织病理示表皮和真皮浅层有非特异性炎症。

6. 部分斑块状副银屑病可发展成蕈样肉芽肿,需长期随访。  

治疗要点:

1.无特效治疗,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氨苯砜。

2.局部外用10%尿素软膏或0.1 %维甲酸软膏。

3.PUVA治疗。


红皮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红皮病(psoriatic erythroderma), 本病多为银屑病处治不当而诱发红皮病,呈慢性经过。   

诊断要点:

1.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见。

2.病人大多为普通银屑病治疗不当,如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系统治疗而激惹,发生红皮病。少数从银屑病自然发展而成。

3.从头、面、躯干、四肢到手足全身皮肤潮红、水肿,大量干燥脱屑。   

治疗要点:

1.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

2.可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3.免疫抑制剂。

4.加强支持治疗和皮肤、粘膜的护理。

5.皮损外用单软膏。

6.PUVA或光疗。


脓疱型银屑病(pustular psoriasis)为在银屑病的基础上发生脓疱损害,病人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临床有局限性和泛发性两型。   

诊断要点:

1. 多见于青壮年。

2.在原发病损上发生脓疱,少数病人从开始发生银屑病即发展成脓疱性银屑病。

3. 局限型者损害仅限于掌跖,反复不愈,但一般无全身症状。

4. 泛发型者,皮损为多数粟粒大或米粒大之脓疱,蔓延全身。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可互相融合形成片状脓疱,称之为脓湖。

5. 病人伴有高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指、趾甲混浊、肥厚、变形。

6.少数病人可伴发皱襞舌。   

治疗要点:

1.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静脉点滴皮质类固醇激素,停药后容易复发。可口服环孢菌素,或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所有治疗有效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维持治疗。

2.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3.PUVA治疗。


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tic arthritis)为银屑病病人同时伴发关节病,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只侵犯指、趾末端小关节,重者侵犯脊柱等大关节。     

诊断要点:

1.多数为慢性银屑病病人,少数病人初发银屑病同时侵犯关节。

2.最常侵犯指、趾末节小关节; 关节轻度肿胀,疼痛不适。重症病人可侵犯手指、手腕关节、膝关节,久之关节畸形、弯曲,丧失功能。当发生银屑病性脊柱炎时,脊柱强直,活动受限。

3.关节病型银屑病病人约80%病人指、趾甲有混浊、肥厚、变形。

4.X线检查有骨、关节破坏改变。

5. 类风湿因子阴性。   

治疗要点:

1.服用阿斯匹林与非甾体类抗炎药。

2.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但长期用药有副作用。

3.金制剂。

4.物理治疗。


银屑病(psoriasis)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细菌感染及遗传等有关。临床以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最常见。   

诊断要点:

1.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发病为多。

2.冬季发病或加重,夏天减轻或消退。

3.好发于头部、躯干、四肢,尤其是肘、膝伸侧及骶尾部,对称分布。

4.皮损为红色浸润性斑丘疹、斑块,被覆银白色成层的鳞屑,刮除鳞屑后有出血点现象,皮肤划破后会出现同形反应。

5.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消退期。疹形可为点滴状、慢性斑块状、地图状或蛎壳状。     

治疗要点:

本病尚无根治的特效疗法。

1.系统治疗  因细菌感染引起者应用抗生素清除感染灶。中药辩症治疗,成药有复方青黛丸等,严重者应用雷公藤多甙,应注意副作用。严重病例,用其他方法无效者,可试用芳香维甲酸、环孢菌素或MTX等。

2.物理治疗  PUVA 、UVA+UVB等。

3.局部治疗  水杨酸、白降汞软膏、煤焦油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但易复发。 蒽林软膏。活性维生素D3衍生物,如钙泊三醇软膏。临床可联合应用各种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