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精神障碍行为问题的神经发育轨迹

医学资讯 » 精神

关注儿童精神障碍行为问题的神经发育轨迹
2024-04-24 08:55:29

美国疾病负担合作组织于2013年在JAMA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全球疾病负担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范围横跨187个国家,291种疾病,以“伤残调整生命年”作为评估指标。精神障碍和物质滥用约占全球疾病发病率的23%,远远高于其它疾病组。

精神障碍和物质滥用如此高的致残率或许因为其起病较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早。早期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成人精神障碍患者起病于14岁以前,75%起病于25岁以前。从疾病负担的角度考虑,精神障碍和物质滥用已成为影响年轻人的最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

科学家们近年来将这类疾病定义为神经发育性疾病而非单纯的发展失常,意味着这类疾病与大脑异常发育相关。虽然行为症状学是目前唯一的诊断标准,但是诸多研究支持隐藏在其表面行为障碍下的神经发育过程,比如精细而特定的大脑回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正是一个有指导性意义的例子。

ADHD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脑核磁显示这些患儿的额叶皮质成熟度与正常儿童相比有2-3年的落后。虽然ADHD有这些临床表现,但是并不能说明疾病的发病机制。

随着脑发育过程越来越多为人们所知,研究者们认为将研究焦点从行为学向神经发育转变尤其重要。最近的研究显示人类脑发育过程具有一些令人惊奇的特点。

人类脑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比其它任何器官组织都要广泛(人类基因组超过80%的基因在脑组织中表达),并且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即在脑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有相应的不同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亚单位的翻译。

胎儿期和出生后期的脑组织基因表达差异之大以至于可以将胎儿期的脑当作另外一个器官。即便如此,出生后脑组织的发育过程也足以令人惊叹。

与其它器官系统不同,脑发育的过程首先要经历一个神经元和神经连接过度生成的阶段,大约在同一时期,髓鞘生成,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神经结构的削减,信号转导通路的塑形,持续数年。人类大脑皮层一般要到25岁才能发育成熟。

人类大脑这段持续很久的发育过程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思路,以理解行为和认知症状的出现。为什么孤独症18个月就起病而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18岁才出现?

为什么创伤性事件对2岁以下和6岁以上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什么男孩儿更容易罹患神经发育性疾病,如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什么成年人情感障碍往往有童年期焦虑病史。发展神经科学认为,人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年龄特异性改变是症状出现和个体易患病的基础,这个观点可以解释以上现象。

把行为障碍修订为神经发育性障碍的一个更重要的依据来自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以及亨廷顿舞蹈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行为症状都迟发于脑部病理改变。

例如,帕金森病,当黑质80%的多巴胺能细胞死亡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系统改变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早于首发症状近十年就被检测到。神经发育性疾病的脑部改变是否先于行为症状出现呢?

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6个月大时就出现神经连接异常,还有研究发现精神病性障碍前驱期就出现皮层灰质过度丢失。生物学标志物正用于阿兹海默病痴呆早期的检测.

同样的,研究者希望寻找到有预测性的,基于脑的生物学标志物或认知测查方法,识别神经发育性疾病的前驱期,包括孤独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

这些生物学或认知标记对疾病进程至关重要。举个例子,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早期检测及干预是取得好的治疗结局的基础。在个体处在高风险或疾病早早期时就识别出来,同时给予早期治疗干预可以改善发病率和致死率。

行为学症状的出现是长期病变过程的最终阶段,如果只在行为学症状出现的时候才识别这组疾病,那么就可能已经失去早期检测早期干预的机会了。

与识别40岁成年人患冠心病的风险或者60岁成年人患阿兹海默病的风险相比,给一个15岁青少年贴上精神分裂症高发病风险的标签并采取治疗措施显得没有那么必要。早年发育轨迹受到多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影响,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这些生物学的或认知的预测指标的准确性降低。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认为一个青少年有高患病风险,给予治疗,却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证实这个个体其实是假阳性(没病),那么这种高风险标签对青少年来说必定弊大于利。如此,便出现科学和伦理进退两难的局面:希望通过早期检测和早期干预改善疾病结局,但是伦理上无法令人接受。

青春期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变化会使大多数青少年出现一些短暂的情绪波动或认知偏差,但这些都不足以构成风险因素。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前驱症状,包括选择性认知改变、社会退缩,并且寻求帮助的,尤其家族史阳性的个体,高度提示精神障碍。遗传学和神经影像学将来或许能更加准确地定义这种风险,并且优于现有的阿兹海默病和冠心病风险评估手段。

对于一个15岁的有高患病风险的青少年,我们能做些什么?切记不能将治疗干预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混淆。目前的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并不能控制疾病前驱症状或者改善社会功能。

对照试验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和Ω-3脂肪酸对前驱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些新方法的出现有赖于对脑发育的认识,尤其是与执行功能缺陷相关的皮层回路。

通过视频游戏或其它设备进行靶向认知训练,构建相关回路,回到更加规范的发育轨迹。这将是个全新的,令人激动的针对有患病风险的青少年的研究领域。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伦理问题。即使一个15岁青少年被错认为具有患病风险,这种认识训练仍然有益于个体的智商和社会性发展。

精神障碍和物质滥用在年轻人中很普遍,对健康、经济、社会功能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我们对其病因和有效治疗措施知之甚少。

早年,临床医生责怪甚至羞辱患者,如今,临床医生因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儿童行为问题而受到谴责。是时候将大脑神经发育轨迹纳入诊断依据,而不是单一的行为、症状学标准,同时给予适当的早期干预,以利于大脑及行为的健康发展。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