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杭州近 8 成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语言攻击

医学资讯 » 六度 » 这医周

调查:杭州近 8 成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语言攻击
2024-05-02 12:29:40

研究小组使用自设的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能力问卷,对杭州市 6 家综合医院 1112 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

一项对杭州市 6 家综合医院 1112 名护士的调查显示,75.6% 的护士遭受过包括责骂、谩骂、辱骂在内的语言攻击,而忍让回避和耐心解释是护士应对暴力的主要方式(52.7% 和 68.5%)。数据触目惊心!

日前,由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的护理人员应对医疗工作场所暴力能力调查结果发表在《中国护理管理》2015 年第 6 期上。研究小组使用自设的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能力问卷,对杭州市 6 家综合医院 1112 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见表 1)。

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①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室等;②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部分,包括近 12 个月来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类型、频率、施暴人员、当时的应对方式等共 7 个条目,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③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能力部分。其中应对能力部分根据暴力事件发生的时段不同,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共计 8 个条目:暴力事件发生前具备的能力与技巧,包括早期识别、暴力发生原因、掌握沟通技巧等 3 个条目;暴力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包括启动报警、寻求帮助、及时防卫等 3 个条目;暴力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能力,包括及时总结和上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 2 个条目。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均经过检测,Cronbach’sα系数为 0.744,内容效度指数(CVI)为 1.000。研究者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杭州地区的 6 家医院作为研究单位,其中省级、市级及区级医院各 2 家,各分发问卷 200 份。调查对象的纳入要求为与医院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且居一线岗位的在职护理人员,工作年限>1 年。排除实习、进修及拒绝参与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资料收集工作历时 10 周,从 2014 年 4 月中旬持续到 6 月下旬,共发放问卷 1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11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2.7%。

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资料显示,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超过 75.6% 遭受过包括责骂、谩骂、辱骂在内的语言攻击,54.2% 受到过包括言语、吐口水、挥拳、拍桌、跺脚等的威胁;18.4% 遭受过包括打、踢、拍、扎、推、咬、掷物、拧胳膊、拽头发等行为在内的身体攻击;10.9% 遭受过包括挑逗性语言或性袭击为主要表现的性骚扰。忍让回避和耐心解释是护理人员应对暴力的主要方式(52.7% 和 68.5%),详见表 2。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工作年限和医院级别的护理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能力略有不同,高年资护理人员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高于低年资人员,所属省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较市级和区级高。

分析杭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为:杭州作为东部沿海一个生活节奏快、信息公开度较高的城市,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更迫切,当医疗服务的总量无法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时,极易造成医患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另外,媒体舆论的偏倚报道也可能是造成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目前国内媒体有关工作场所暴力的报道多倾向于患者,普遍认为患者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即使实施了暴力行为,也是逼不得已之举,无形中纵容了暴力事件的发生。因此,倡导传媒正确导向,尊重医务工作者,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舆论传播,是今后相关部门需要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护理人员作为医务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之一。目前国外每年有超过 20% 的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国内则高达 55%~63%,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研究显示,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会出现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异常,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而及时采取预防策略,提高护士应对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

面对日益增多的暴力事件,尽管多数护理人员已经认识到应尽早开展预防工作以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但由于缺乏相关立法和培训,如何预防和应对暴力事件的发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本次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应对能力较低(3.73±0.51),特别是暴力发生前的早期暴力征象识别和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能力尤为欠缺。

国外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关注工作场所暴力的教育培训和研究,如美国加州于 2010 年开展的医务人员专项预防枪支暴力和武力防范培训,英国政府的「零容忍」教育培训项目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这也提示我们,有必要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达到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当然,仅通过培训来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是远远不够的,医疗工作场所暴力的有效预防更多的是需要从国家、地方、医院及个人多个层面进行。首先,国家应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立法,建立第三方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机制,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最大程度降低医务人员从业风险,为建立医疗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长效机制提供法律支撑;其次,地方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土医疗机构的责任保险制度,提供医疗纠纷调解方面的人员、财政和政策支持;而医院及个人则应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与医疗告知、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规范投诉管理及流程,开展系统防范培训,逐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及暴力事件的发生。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