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症

脾功能亢进症

脾功能亢进症(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脾功能亢进,,其中以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变最为多见,如肝炎后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变等;其次为慢性感染引起,如疟疾等;而血液系统中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贫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肝胆外科 普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因

原发性脾亢 (25%):

原发性者是指基本疾病未能确定,但临床上却具有脾功能亢进的一系列表现。有所谓原发性脾增生、非热带性特发性脾大、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脾性贫血或脾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病因不明,很难确定该组疾病系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后果或系相互无关的独立疾病。

继发性脾亢 (30%)

继发性者是指由于脾以外的疾病影响到脾脏,导致脾功能亢进,其原发疾病多数是已经诊断明确的。临床上更多见的是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包括发生在下列各种病因较明确者:(1)急性感染伴脾大:如病毒性肝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慢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疟疾等。(3)充血性脾大即门脉高压:有肝内阻塞性(如门脉性肝硬化、坏死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节病等)及肝外阻塞性(有门静脉或脾静脉外来压迫或血栓形成)等。(4)炎症性肉芽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结节病等。(5)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及癌肿转移等。(6)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等。(7)类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及尼曼-匹克症。(8)骨髓增生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9)其他:如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隐匿性脾亢(30%):

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脾亢,因骨髓代偿性增生良好,所以周围血象未显示血细胞减少,但一旦有感染或药物等因素抑制造血功能,即可导致单一或全血象细胞减少症。

发病机制

虽然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是根据脾脏的生理功能,有下列几种学说:

1、过分阻留作用 脾脏内的血管丰富,结构特殊,血细胞在血窦、脾索内阻留时间较长,窦壁细胞和红髓内的巨噬细胞对其所滤过的血细胞富有识别、阻留的性能。正常情况下,被阻留的血细胞多数是衰老的,先天性形态异常的,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的,细胞膜被氧化物质损伤的或被抗体所包裹的细胞,这些血细胞通常在脾内阻留,并遭受破坏。正常人脾内并无红细胞或白细胞贮藏作用,但约1/3血小板及部分淋巴细胞却被阻留在脾脏。当脾脏有病理性显著肿大时,不但更多血小板(50%~90%)及淋巴细胞在脾内阻留,而且也可有30%以上的红细胞在脾内阻留,导致周围血中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2、过分筛选及吞噬作用 脾亢时脾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活跃,而脾索内异常红细胞(如球形细胞及受抗体、氧化剂或其他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损伤的红细胞等)明显增多,并为巨噬细胞所清除,导致周围血中红细胞明显减少。有些红细胞膜上出现海因小体,或浆内有豪-胶小体,甚至疟原虫的滋养体;当自脾索进入血窦时,常见红细胞因其海因小体或豪-胶小体被夹住在窦壁基膜小孔而进退两难,最后为窦壁巨噬细胞所挖除,同时红细胞膜受到损伤。反复多次受损后,红细胞成为球形细胞,终至无法通过基膜小孔而被吞噬。

3、体液因素 尚有学者提出脾脏能产生某种分泌素抑制骨髓血细胞生成和成熟,同时也抑制骨髓内成熟血细胞的释放功能。一旦抑制因素被解除,则骨髓细胞的异常表现即迅速恢复正常。已证明:①脾浸出液注入动物,能使其血细胞减少;②切脾后患者对放射线治疗及化疗的耐受力增强,可能是去除了体液因素的结果。

4、免疫因素 认为脾功能亢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类型。脾脏能产生抗体,破坏自身的血细胞,而使周围血细胞减少,骨髓则有代偿性增生。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认为脾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场所,也是破坏血细胞的场所;当脾脏切除后,血象和骨髓象往往亦随之好转。

5、稀释作用 当脾脏肿大时,血浆总容量也明显增加,可以使血液稀释而致血细胞减少,贫血是由于脾脏对血细胞的阻留和稀释所致的假性贫血双重作用的结果,切除肿大的脾脏可以纠正稀释性贫血,并使血浆容量恢复正常。

预防

积极预防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尤以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慢性感染如疟疾、结核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以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少见的网状内皮细胞病。

并发症

贫血

1、脾栓塞、脾周围炎、可见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且随呼吸加重,局部压痛摩擦感,可闻及摩擦音。

2、合并各种感染,主要原因是白细胞降低所致。

3、血液在经过脾脏时,血细胞过度遭到毁损,造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伴随一系列的症状。简言之,粒细胞减少,容易造成感染,红细胞减少,即贫血,会有面色苍白、虚弱乏力等表现,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

4、在脾功能亢进时,如果伴随骨髓抑制,造血功能可能得以加强,免疫和分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但相对血细胞计数减少,往往容易被忽略。

 

症状

门脉高压 红细胞增多 头昏 心悸 静脉血栓 血小板减少 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 出血倾向 免疫性溶血 脾肿大

(一)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症:病因不明,如原发性脾增生,非热带性特发性脾肿大 ,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 ,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 ,脾性贫血 或脾性血小板减少 症等。

(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病因较明确,常见病因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等),门脉高压 (如肝硬化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结节 病,门静脉血栓 形成等),炎症性肉芽肿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结节病等),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及癌肿转移等),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等),类脂质沉积症 (如戈谢病及尼曼-匹克病),骨髓增生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等。

(三)隐匿性脾功能亢进症: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当骨髓代偿性增生良好时,周围血象可不显示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的症状呈隐匿状态,但一旦有感染,或药物等因素抑制造血功能时,患者就会出现单一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较轻时,甚至无症状,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甚至可掩盖脾功能亢进本身的症状,患者抵抗力下降,脸色苍白,头昏 ,心悸 ,容易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时则有出血倾向 ,查体,脾脏可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肿大。

检查

(一)超声波检查: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但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对于肋下未触到脾脏者,应进一步通过其它检查,证实是否肿大,应用99m锝,198金或113m铟胶体注射后脾区扫描,有助于对脾脏大小及形态的估计,电脑断层扫描,也能测定脾大小及脾内病变。

(二)外周血检查: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与脾脏肿大不成比例。

(三)骨髓穿刺: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四)放射性核素扫描:51Cr标记血小板或红细胞注入体内后体表扫描,发现脾区的51Cr量大于肝脏2~3倍,提示血小板或红细胞在脾内破坏过多。

(五)脾切除的变化: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

诊断鉴别

诊断脾功能亢进有赖于以下各项指标:

(一)脾脏肿大: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对于肋下未触到脾脏者,应进一步通过其它检查,证实是否肿大,应用99m锝,198金或113m铟胶体注射后脾区扫描,有助于对脾脏大小及形态的估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也能测定脾大 小及脾内病变,但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二)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三)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四)脾切除的变化: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51Cr标记血小板或红细胞注入体内后体表扫描,发现脾区的51Cr量大于肝脏2~3倍,提示血小板或红细胞在脾内破坏过多。

在考虑脾亢诊断时,以前三条尤为重要。

本病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因此需注意与其相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肝胆外科 普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切除脾脏及X线放射治疗并不能解除引起脾亢的原发病,所以一般应先治疗原发疾病,若不能收效,则在切脾后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脾脏切除的指证有以下各点:

1、脾肿大显著,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

2、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

3、有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若血小板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切除脾脏后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甚至发生血栓形成,所以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者不宜切脾。

4、粒细胞缺乏症,有反复感染史。

对发脾病人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如贫血严重者给予输血,血小板减少有出血者应给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者应积极预防感染等。

护理

1、宜食富含蛋白、糖类、维生素的食物,还要低脂肪、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这些食物有:瘦肉、鱼、蛋、蔬菜、水果等。

2、坚持低蛋白饮食,浮肿较重或伴有腹水者,应少盐或无盐饮食。

3、如果患者还有便秘的习惯,这个时候可以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少氨的积聚,防止肝昏迷。

4、饮食当中应多避免一些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例如火腿、香肠、腊肉等,在蔬果选择上也尽量以不含农药的有机农作物为主。

5、禁止饮酒。

6、每天至少要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饮食保健

多吃一些对脾好的食物,每天可以多喝一些小米粥进行调节,合理膳食,使营养充分,增强自身抵抗力。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鸡蛋

鸡肉

芝麻

腰果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2.忌吃苦寒,生冷的水果; 3.忌吃发性的肉食。

绿豆

白扁豆

草鱼

猪头肉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鲜味带鱼

温养脾胃带鱼汤

豆腐菜远牛肉汤

芹菜牛肉粥

香菇烧麦

香菇薏米饭

香菇鸡粒粥

银耳瘦肉羹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