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

菌血症

菌血症是指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严重的。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一旦怀疑,应立即采血检验,一旦确诊应立即针对感染菌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膜炎  脑膜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感染中心 发热门诊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愈率:86%

常用药品: 注射用头孢他啶 氟康唑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病因

病毒感染(50%):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而发现,故命名。

遗传因素(25%):

临床统计表明,单合子孪生子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同胞的发病危险增加99倍,可能是由于对病因存在相同的遗传易感性和(或)相同的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缺陷(20%):

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危险增加。

预防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包括恶性淋巴瘤预防的主要措施,应注意避免引起本病的发病因素。

1、预防病毒感染,如EB病毒、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艾滋病毒等,在春秋季节防治感冒,加强自身防护,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2、去除环境因素,如避免接触各种射线及一些放射性物质。避免接触有关的毒性物质,如苯类、氯乙烯、橡胶、砷、汽油、有机溶剂涂料等。

3、防治自身免疫缺陷疾病,如各种器官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自身免疫缺陷疾病、各种癌症化疗后等。因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免疫抑制剂均能激活病毒,并促其诱导淋巴组织的增生作用。

4、长期生存患者每年应定期进行胸部和乳腺的检查,及早发现治疗相关并发症和第二肿瘤的可能。

5、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心态,适当体育锻炼,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及时清除外来因素的侵袭。

6、对危险人群或发现危险因素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本病的治疗应是全面的,除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包括营养的补充,必要时作中心静脉插管与胃肠外全营养,根据需要补充血液制品。

合并症防治的成败往往对疾病的预后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免疫抑制阶段机会感染的防治。尤其要注意结核、真菌感染、肝炎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并发症

腹膜炎 脑膜炎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1、继发性脓胸。

2、化脓性心包炎。

3、腹膜炎 。

4、脑膜炎 。

5、急性心内膜炎。

症状

淋巴液流出 疱疹 皮肤搔痒 淋巴结肿大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溶血 腹痛 干咳 高热 巩膜黄染

霍奇金淋巴瘤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1、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0%患者以淋巴结肿大就诊,约70%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50%具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淋巴结肿大可以压迫邻近器官组织造成功能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如一侧肢体水肿、胸腹水、少尿等。

2、淋巴结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少见(<10%),原发结外或病变晚期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可造成相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常见部位是小肠、胃和咽淋巴环。可累及神经系统造成截瘫、累及骨骼出现病理性骨折,可侵犯骨髓、乳腺、甲状腺等。

3、全身症状在55%患者初诊时可以出现,20%~30%患者表现发热、盗汗、消瘦。发热可为低热,1/6的患者出现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 热),特点为数日内体温逐渐升高,达到38~40℃,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经过10天或更长时间的间歇期,体温又复上升,周而复始,并且逐渐缩短间歇期。此外可有瘙痒、乏力、饮酒后淋巴结疼痛等。

4、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临床表现: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占HL的4%~5%。发病中位年龄为35岁,男性多见,男女之比3∶1。病变通常累及周围淋巴结,初诊时多为早期局限性病变,约80%属Ⅰ、Ⅱ期。自然病程缓慢,预后好。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90%,10 年生存率约90%。但晚期(Ⅲ、Ⅳ期)患者预后差。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约占6%,平均年龄较大,男性多见。临床特征介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间,常表现为早期限局性病变,罕见巨块病灶、纵隔病变及B症状,预后较好,但生存率较NLPHL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结节硬化型在发达国家最常见,占60%~80%。多见于年轻成人及青少年,女性略多。常表现纵隔及隔上其他部位淋巴结病变。预后较好。混合细胞型在欧美国家占 15%~30%。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腹腔淋巴结及脾病变更常见,就诊时约半数患者已处晚期(Ⅲ、Ⅳ期),预后较差。淋巴细胞消减型少见,约1%。多见于老年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累及腹腔淋巴结、脾、肝和骨髓,诊断时通常已广泛播散,易发生血行播散。常伴全身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临床分期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范围采用Ann Arbor分期系统:

Ⅰ期:病变限于1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器官(IE)受累。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可伴脾累及(Ⅲ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Ⅲ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

Ⅳ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只要受到累及均属Ⅳ期。

A组: 无全身症状

B组: 有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发热(>38℃, 连续三天〕或盗汗或体重减轻(6个月内下降10%以上)。

检查

应从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体腔,关节间隙,软组织和病损的皮肤获取脓液或体液作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液培养应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间隔1小时作2次血培养,每次应从不同部位静脉切开取血,2次血培养用于菌血症的初期诊断已足够,但阴性的染色或培养结果不能排除菌血症,特别是以前已接受过抗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症,这种最起码2次血培养的标本应取自经过适当准备的静脉切开部位,此外,还可对痰液,导管插入部位和伤口的标本进行培养。

诊断鉴别

诊断

应从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体腔,关节间隙,软组织和病损的皮肤获取脓液或体液作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液培养应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间隔1 小时作2次血培养,每次应从不同部位静脉切开取血,2次血培养用于菌血症的初期诊断已足够,但阴性的染色或培养结果不能排除菌血症,特别是以前已接受过抗 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症,这种最起码2次血培养的标本应取自经过适当准备的静脉切开部位,此外,还可对痰液,导管插入部位和伤口的标本进行培养。

符合下列客观指标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可认为是以前称谓的败血性综合征,即现在的系统性炎症应答综合征:体温>38℃或<36℃;心 率>90次 /min;呼吸率>20次/min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血白细胞计数>12000/μl 或<4000/μl,或未成熟白细胞>10%,典型的白细胞计数是起初降至<4000/μl,然后在 2~6小时升至>15000/μl,并且未成熟型明显增加。

鉴别诊断

1,败血症 :细菌侵入血液并迅速生长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症状,发病特点是开始剧烈寒战,以后持续40~41℃的高热,伴有出汗,头痛 ,恶心。

2,毒血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 细弱或休克 ,由于血液中的菌毒素可直接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所以往往出现贫血 现象,血液培养找不到细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严重损伤,血管栓塞,肠梗阻 等病变,虽无细菌感染,但大面积组织破坏产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症。

3,脓血症:身体里化脓性病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周游列国”,播散到其他部位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时,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症状,发病特点与败血症相仿,但在身体上可找到多处化脓病灶,甚至有许多脓疮。

治疗

就诊科室:血液科 肿瘤综合科 肿瘤内科 内科 肿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苯丁酸氮芥片 消癌平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是化疗为主,放疗为辅的联合治疗方案。

晚期(Ⅲ、Ⅳ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联合化疗是晚期(Ⅲ、Ⅳ期)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是ABVD方案,治疗完全缓解率75%~82%。通常共需6~8个周期。Ⅲ、Ⅳ期患者治愈率50%~70%。巨块病灶或残存病灶应加病灶野放疗。

1、目前有三种流行的化疗方案:

(1)ABVD方案:1970年代诞生于意大利,是目前首选的化疗方案。命名的四个字母来自于疗法的四个用药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

(2)Stanford Ⅴ方案:1988年诞生。它的化疗疗程通常是ABVD的一半,但是用药剂量更大。经ABVD方案治疗的5年生存率要高于该方案。此方案重点在对直径大于5cm的肿块和大脾进行放疗。

(3)BEACOPP 方案:由德国霍普金斯研究组发明,流行于欧洲。这种疗法主要针对II期以后的患者。用药包括: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丙卡巴肼、依托泊甙、强的松。研究表明,此疗法对非早期患者的治愈率比ABVD针对同类患者的治愈率高10%~15%,但总生存和二次无进展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

2、化疗原则

(1)Ⅰ期A-Ⅱ期A非巨块型患者采用ABVD方案×4疗程,缓解后受累野局部放疗(20~30Gy)。也可以单纯放疗。

(2)Ⅰ期A-Ⅱ期A巨块型患者采用ABVD方案×4~6疗程,缓解后局部放疗(受累野初始病变>5cm的照射36Gy),放疗应包括纵隔和双侧锁骨上区。

(3)Ⅰ期B-Ⅱ期B和Ⅲ-Ⅳ期和各期淋巴细胞消减型患者,应采用ABVD方案×6~8疗程,缓解后局部放疗(受累野初始病变>5cm的和脾区病灶的照射36Gy)。

(4)NLPHL患者ⅠA-ⅡA期可以单纯受累野照射。Ⅲ-Ⅳ期的可单纯联合化疗,配合缓解后受累野照射,化疗选择包含烷化剂为主的方案,治疗中可加入美罗华以提高疗效。

(5)挽救治疗:初治应用联合化疗不能达到完全缓解的难治病例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病例需给予挽救治疗。可以选择的化疗方案如ICE、DHAP、ESHAP、 Mini-BEAM、MINE等。单纯放疗后复发的采用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短期(12个月内)复发病例及初治联合化疗方案不能达到完全缓解的难治病例,应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化疗尚敏感的病例疗效较好,长期生存率为30%~5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进展期年轻患者的选择,减低预处理剂量的移植方法降低了移植相关死亡率,是今后有可能广泛开展的移植方式。

(6)复发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新药物:靶向药物 CD30单克隆抗体,SGN35和作用于组蛋白去乙酰激酶的抑制剂Panobinostat的临床试验结果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美罗华、来那度胺和自体 LMP2蛋白特异性CTL治疗复发性EBV+霍奇金淋巴瘤为控制该肿瘤开辟了新的道路。

护理

菌血症的情况是比较危急的,一旦发现的话是需要积极的做好救治的,同时在饮食上注意多摄入一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注意多喝水,以促进毒素的代谢。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吃霉变的食物,避免吃膨化食品、油炸等营养不足的食品。

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1.宜吃抗菌消化的食物; 2.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鹿肉

鹅肉

南瓜子仁

葵花子仁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粽子、糯米饭、年糕。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鸭血(白鸭)

1.宜吃抗菌消化的食物; 2.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苦瓜瘦肉汤

牛奶玉米汤

小麦粥

荞麦粥

肉片粥

杂粮粥

玉米火腿粥

羊腩萝卜丝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