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肺气虚  心血虚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96%

常用药品: 阿奇霉素片 司帕沙星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病因

气虚血瘀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症候表现为辨证要点。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气少懒言,为气虚之证;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常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舌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舌脉。

预防

1、精神调养: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

2、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并发症

肺气虚 心血虚

症状

气短 乏力 疲劳 口唇青紫 出血倾向

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检查

血瘀体质的检查诊断

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小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诊断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96%

常用药品: 阿奇霉素片 司帕沙星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启膈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玄胡10克。

护理

1、避免诱因:

外伤,劳累,激动,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等均可诱发病情加重及复发,应力求避免。妊娠可加快病情恶化,故女性在一次发作后至少两年内应避免妊娠。

2、急性发作期或复发期:

①卧床休息,以利病情缓解。

②给予瘫痪肢体适当的被动运动,以防关节僵硬及疼痛。

③晚期卧床病人应给予勤翻身及皮肤护理。

饮食保健

药物养生

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诸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1.宜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叶酸含量高的食物。

鸭肉

猪排骨(大排)

牛肉(瘦)

萝卜

1.忌吃含有酒精的食物;2.忌吃含有茶多酚的食物;3.忌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河虾

火腿

洋葱

韭菜

1.宜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叶酸含量高的食物。

小米红糖粥

扁豆小米粥

人参小米粥

香菇薏米饭

绿豆薏米露

冬瓜薏米煲鸭

薏米炖鸭

百合鸡蛋黄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