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肠炎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别名:肠侵袭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主要在大儿童及成人中致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与菌痢不易鉴别。主要在大儿童及成人中致病。新生儿对此菌易感性差。至今未有在小婴儿中暴发的报道。曾有在学校、部队、社团及医院内流行的情况,多为散发病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菌血症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关节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复方红根草片

治疗费用:

温馨提示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病因

发病原因

由EI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IEC是1967年从“痢疾”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EIEC与志贺菌有类似的生化特性,无动力,对乳糖不发酵或发酵缓慢,有共同抗原,均为侵袭性致病菌,也称痢疾样大肠埃希杆菌,可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要注意对两者进行鉴别,鉴别培养基有枸橼酸盐培养基、醋酸钠培养基。常见之O血清型有:O28、O29、O32、O112、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等。EIEC不产生肠毒素,主要侵犯结肠,形成肠壁溃疡。致病毒力强,只要10~100个细菌即可发病。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因接触传播,形成散发病例。成人、儿童均可发病。

发病机制

EIEC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菌死亡后释放出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引起腹泻。临床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年长儿童和成人。临床表现类似菌痢。

预防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疾病,多于1~2周内痊愈。预后和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并发症多,预后严重。

②中毒性菌痢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呼吸衰竭型。

③痢疾志贺菌Ⅰ型引起症状较为严重,而福氏菌易致慢性,耐药性菌株则影响疗效。

④采用适当抗菌药物对清除感染有重要作用。用药不当、疗程不足、治疗不及时均影响疗效。

并发症

菌血症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关节炎

并发症

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肠外并发症并不多见。

1、菌血症:主要见于儿童,有营养不良、镰状细胞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菌血症多见于发病后1~2天,抗生素治疗有效。

2、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主要见于痢疾志贺菌感染。有些病例开始时有类白血病反应,继而出现溶血性贫血及DIC。部分病例出现急性肾衰竭,肾脏大小动脉均有血栓及肾皮质坏死,肾小球及动脉壁有纤维蛋白沉积,约半数病例鲎试验阳性,多数病例血清中免疫复合物阳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和发病有关。但其他细菌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并无类似表现。本病预后严重。

3、关节炎:多发生于菌痢后2周内,可能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大关节,可引起膝、踝关节红肿、渗液。关节液中有凝集志贺菌的抗体,血清抗“O”效价正常。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缓解。

症状

腹痛 里急后重 腹泻 粪便脓血 发热伴有腹痛、...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与菌痢不易鉴别,确定诊断必须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作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治疗同菌痢,对于重症需抗菌治疗。

检查

检查:

1、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作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

2、粪便细菌培养。

3、便常规。

4、血常规。

诊断鉴别

诊断

确定诊断必须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临床注意与菌痢相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复方红根草片

治疗费用:

一、治疗

1、一般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饮食以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改用稀饭、面条等。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应酌情补液。对婴儿失水在体重5%~10%范围,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经我国各地试用近2000例,平均有效率为96.9%。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2、抗菌治疗:近年来EIEC对各种药物及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目前对常用抗菌药物如磺胺、链霉素、氯霉素与四环素大多耐药,临床疗效相应降低。细菌可呈多重耐药性。所以对于EIEC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标本培养的结果进行选择,避免无针对性的滥用。在一定地区内注意轮换用药。抗菌药物疗效的考核应以粪便培养阴转率为主,治疗结束时阴转率应达90%以上。常用药物包括下列几种:

(1)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近年耐药株逐渐增多,耐药性也可通过质粒介导。对志贺菌感染常用环丙沙星400~600mg/d,分2次或3次口服,疗程3~5天。其他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对志贺菌感染也有效。

(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剂量为2片/次,2次/d,疗程7天。根据我们使用结果,治愈率可达95%以上。近年来耐药性逐步增长,疗效有下降趋势。对有磺胺过敏,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3)抗生素:EIEC对常用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大多均已耐药,部分菌株对多西环素仍然较敏感。多数致病菌体外试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仍较敏感,但仅能注射用药,即时效果较好,由于肠壁组织内药物浓度较低,不向肠腔排泌,不易清除细菌,易复发,宜和甲氧苄啶口服合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亦对志贺氏菌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也可选用。

(4)中药治疗:小檗碱0.3g/次,4次/d,7天为一疗程。或用生大蒜口服,或马苋煎剂口服,或用白头翁汤煎剂口服,均有一定效果。

二、预后

EIEC所致的腹泻病死率较高。

护理

专业护理

1、荨麻疹表现为过敏体质对许多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反应,大小不一,并伴有搔痒或烧灼感。有的患者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发病急,发作突然,皮疹数量较多,面积较广泛,风团常为大片状,病程不超过6周,易反复发作,合并血管性水肿的相对较多,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伴有消化道黏膜病变时,可致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伴有呼吸道黏膜病变时,可致胸闷、呼吸困难。所以急性荨麻疹患儿在及时对症治疗的同时,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2、一般护理入院后,应仔细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呼吸急促患儿应10 min观察1次呼吸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喉头水肿,如有应及时处理;对心率增快的患儿,同样10 min观察1次心率的变化,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在输液过程中,一定控制好输液速度,由于红霉素易引起消化道症状,滴速一般控制在20滴/min最佳。

3、急性荨麻疹可致喉头水肿,有消化道症状的可致恶心、呕吐,而用红霉素治疗过程中也易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故体位护理非常重要,一般取右侧卧位,也可取平卧位,头偏向右侧,这样可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如有痰或呕吐物在口腔咽喉内,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日常护理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

饮食保健

1、宜吃清淡宜消化饮食;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红豆沙

豆腐

白菜

小米

1、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吃油腻食物。

白酒

猪油(板油)

肥膘肉

红辣椒

1、宜吃清淡宜消化饮食;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白菜小米卷

白菜包子

素炒圆白菜

时蔬小豆腐

卤汁豆腐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