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可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食欲不好,头痛,发热,5—6日内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呆板,前胸和腹部上有红色疹状,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呼吸道传播

并发症:骨髓炎  心内膜炎  心包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4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阿莫西林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

病因

副伤寒的病原体有三种:

①副伤寒甲的病原体为副伤寒甲杆菌,或称副伤寒甲沙门菌;

②副伤寒乙的病原体为副伤寒乙杆菌,或称副伤寒乙沙门菌;

③副伤寒丙的病原体为副伤寒丙杆菌,或称副伤寒丙沙门菌,以上三种杆菌分别属于沙门菌属中A,B,C三群,均可按噬菌体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其中副伤寒丙杆菌还兼有“Vi”抗原,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

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机体通过环境或者接触病人后被病菌所感染,产生副伤寒的症状。

预防

平时生活中预防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1、不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

2、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病人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6、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7、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

并发症

骨髓炎 心内膜炎 心包炎

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脓肿,骨髓炎,肺炎脓肠,心内膜炎,心包炎等。

症状

腹痛 腹泻 毒血症 高热 呕吐 脾肿大 皮疹

起病缓慢,但骤起者亦不少见,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亦有胃肠炎症状显著,并且持续较久者,以副伤寒乙多见,曾被称为“胃肠炎型副伤寒”,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稽留热型少见,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可出现相对缓脉与肝,脾肿大,与伤寒相同,皮疹常较早出现,可遍布全身且较伤寒皮疹稍大而色较深(副伤寒甲),但有时呈丘疹状(副伤寒乙),复发与再燃在副伤寒甲,乙均较常见,尤以副伤寒甲为多,肠出血,肠穿孔均较少见,病死率较低。

检查

1、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

①血培养是确诊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②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

③粪便培养从潜伏期起便可获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

④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

⑤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

3、免疫学检查

肥达氏试验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即肥达反应阳性者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检查中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种目的在于用凝集法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病程第1周阳性反应不多,一般从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高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有少数病人抗体很迟才升高甚至整个病程抗体效价很低(14.4%)或阴性(7.8%~10%),故不能据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试验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对其特异性提出异议,认为其结果存在着混乱模糊的情况,非伤寒发热性疾病Widal‘s试验也呈阳性结果如各种急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性疾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出现阳性结果。Perlnan等认为无菌的结肠细胞和肠杆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结肠粘膜损害所产生的抗结肠抗体与沙门菌菌体抗原起交叉反应,因此对肥达氏反应结果的判定宜审慎,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还应强调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的对比,有人提出应用流行菌株抗原与国际菌株相比,阳性率可提高建议用当地流行菌株取代国际标准菌株,以提高流行区域伤寒诊断的阳性率。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有时不易与伤寒鉴别,须依靠细菌培养及伤寒凝集试验才能确诊。

1、细菌培养:发热期间血液和骨髓培养阳性率较高,胃肠炎型患者粪便培养易获阳性,有局部化脓病灶的患者,可从抽取的脓液中检出病原菌。

2、伤寒凝集试验:副伤寒甲,乙的凝集效价较高,但副伤寒丙的效价较低,少数患者在病程中伤寒凝集试验始终阴性。

鉴别诊断

伤寒病早期(第1周以内),特征性表现尚未显露,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亦可有持续发热,头痛,白细胞数减少,与早期伤寒相似,但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周内自愈。

2、疟疾:各型疟疾尤其恶性疟疾易与伤寒相混淆,但疟疾每天体温波动较大,发热前伴畏寒或寒战,热退时多汗,脾较大质稍硬,贫血较明显,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发现疟原虫,用有效抗疟药治疗迅速退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极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呈持续型或弛张型,与伤寒相似,患者有疫水接触史,眼结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加快,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可确诊。

4、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有发热,全身不适,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或正常,不易与伤寒相区别,但此病患者每于病程第5~7天出现黄疸,体温亦随之回复正常,肝大压痛,肝功能明显异常,可通过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检查而确诊,此外,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亦每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者肝功能损害相对较轻,有黄疸者在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血培养伤寒杆菌可为阳性,随着病情好转,肝大及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伤寒病的极期(第2周)以后,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5、败血症: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须与伤寒相鉴别,此症可有胆系,尿路,肠道等原发感染灶,发热常伴有寒战,多汗,有出血倾向,不少患者早期可发生休克且持续时间较长,白细胞虽可正常或稍低,但常伴核左移,确诊须依靠细菌培养。

6、粟粒型肺结核:发热较不规则,常伴有盗汗,脉较快,呼吸急促,发绀等,有结核病史或有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X线摄片可见肺部有粟粒状阴影。

7、布鲁菌病:有与病畜接触或饮用未经消毒的牛,羊乳或乳制品史,长期不规则发热,发作时呈波浪热型,有关节,肌肉疼痛及多汗,血清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血及骨髓培养可分离到布鲁菌。

8、地方性斑疹伤寒:起病较急,高热常伴寒战,脉快,结膜充血和皮疹,皮疹出现较早(第3~5天),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色暗红,压之不退,退疹后有色素沉着,病程约2周,白细胞数大多正常,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外-斐反应)阳性;血液接种豚鼠腹腔可分离出莫氏立克次体。

9、结核性脑膜炎:部分伤寒患者因严重毒血症可兼有剧烈头痛,谵妄,昏睡,颈抵抗等虚性脑膜炎表现,容易与结核性脑膜炎相混淆,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其他脏器结核,虽有持续发热但无玫瑰疹与脾肿大,头痛与颈抵抗更显著,可伴有眼球震颤,脑神经瘫痪等,未经抗结核特效治疗病程逐渐加重,脑脊液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改变;脑脊液涂片,培养,动物接种可发现结核杆菌。

10、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本病的病理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和浸润,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时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加之伤寒的骨髓片中有时可出现组织细胞增多和吞噬现象,故易相混淆,但本病病情进展较快,有明显的贫血,出血症状;血片和(或)骨髓片有特异性恶性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增生的组织细胞形态不一,并可吞噬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外周血象出现显著的全血细胞减少,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治疗

就诊科室: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4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阿莫西林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一般治疗中主要的是隔离和休息,流汁饮食,多进水分。

一、病原治疗:选用适当抗菌素。

1、对非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啶酸和其他辅助药物。

2、对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啶酸或氟秦酸、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3、对妊娠合并伤寒,小儿伤寒,血象低,肝、肾功能不良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4、对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者,应联用抗生素,加强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5、对慢性带菌者:应选用有效抗菌药联用,药量足、疗程长,有并存症者应用特需药物进行治疗。

二、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治疗:加强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输鲜血,止血无效可考虑手术。

2、肠穿孔治疗:加强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

三、中医中药治疗:根据病情发展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四、对症支持治疗:指高热、毒血症状严重、腹胀、腹泻、便秘的治疗。

护理

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改善给水卫生,严格执行水的卫生监督,是控制伤寒流行的最重要环节,伤寒的水型流行在许多地区占最重要位置,给水卫生改善后,发病率可明显下降。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1.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2.宜吃高纤维性的食物; 3.宜吃高热量性的食物; 4.宜吃流质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芝麻

花生

核桃

燕麦片

1.忌吃酒精类的食物; 2.忌吃不宜消化的食物。

白酒

海螺

兔肉

辣椒(青、尖)

1.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2.宜吃高纤维性的食物; 3.宜吃高热量性的食物; 4.宜吃流质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红豆莲藕粥

土豆莲藕汁

百合雪梨莲藕汤

莲藕豆腐

核桃仁粥

核桃鸡肉粥

核桃芡实粥

核桃虾仁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