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包括心脏的瓣膜和心房和心室壁。当细菌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周游全身各个器官。当流经心脏时,因心房及心室壁光滑,不可能落脚停留。但当瓣膜有炎症或损伤时,细菌可以停留下来,在此生长繁殖,并引起瓣膜发炎。另外,当有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时,血流经过缺损时形成旋涡,细菌也可在缺损处停留而引起炎症。所以,细菌性心内膜炎多见于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孩。 细菌性心内膜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中等度或高热。有心脏病的孩子如发热超过半个月,没有更多的其他系统症状时,应考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全身症状尚有精神不振、头痛、胸闷、气短、食欲不振等。心脏方面的表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重,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多见于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孩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氨苄西林胶囊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5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饮食,多吃增强抵抗力的食物。

病因

病因:多数情况下,病因来自细菌感染。急性病例,索状的腱或瓣膜基质迅速破坏和坏死,导致瓣膜功能不全和心衰。赘疣包含纤维层、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及细菌。常因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多见。这些细菌毒力较强,起病急,病情重,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如脑膜炎、肺炎、血栓性静脉炎等,有时伴有其他器官的转移性化脓病灶。通常发生于正常心脏。

预防

预防: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愈后应谨慎。杀菌性抗生素使用剂量应在最小抑菌浓度以上,至少使用4~6周(7天肠外给药,随后口服)。

抗生素的选择应尽量根据血液培养的结果。在等待结果期间或培养呈阴性的动物,则应联合用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合用,静脉给药至少5~7天(监控肾脏功能)。然后再连用阿莫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如恩氟杀星。口服3~5周。

另外,对于心律不齐和充血性心衰也应给予合适的治疗。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不发生,但在以后瓣膜被破坏并穿孔,以及其支持结构如乳头肌、腱索等受损,发生瓣膜功能不全,或使原有的功能不全加重,是产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的二尖瓣感染引起乳头肌败血性脓肿或二尖瓣环的破坏导致连枷样二尖瓣,造成严重二尖瓣返流,或病变发生在主动脉瓣,导致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尤易发生心衰。另外,感染也可影响心肌,炎症、心肌局部脓肿或大量微栓子落入心肌血管;或较大的栓子进入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塞等均可引起心衰。其他少见的心衰原因为大的左向右分流,如感染的瓦氏窦瘤破裂或室间隔被脓肿穿破。

心力衰竭是本病的首要致死原因。主动脉瓣返流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由病变累及二尖瓣造成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加剧,甚至演变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可高达97%。

2、栓塞现象:是仅次于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5%~35%。受损瓣膜上的赘生物被内皮细胞完整覆盖需6个月,故栓塞可在发热开始后数天起至数月内发生。早期出现栓塞的大多起病急,病情风险。全身各处动脉都可发生栓塞,最常见部位是脑、肾、脾和冠状动脉。心肌、肾和脾脏栓塞不易察觉,多于尸检中发现,而脑、肺和周围血管栓塞的表现则较明显。

症状

感染性发热 心脏杂音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

一、全身性感染: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多在37.5 ℃-39℃之间,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二、心脏表现:固有的心脏病的体征,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少见,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

三、栓塞现象及血管病损:

1、皮肤及粘膜病损: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可在四肢以皮肤及眼硷结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现瘀点,在手指、足趾末节掌面可出现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红色的奥氏(Osler)结节,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无压痛。

2、脑血管病损:可有以下几种表现:①脑膜脑炎: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②脑出血:有持续性头痛或脑膜刺激症状,系由于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③脑栓塞:病人发热,突然出现瘫痪或失明。④中心视网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3、肾栓塞:最常见,约占1/2病例,有肉眼或镜下血尿,严重肾功能不全常由于细菌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血管球内沉积,引起肾血管球性肾炎的结果。

4、肺栓塞: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赘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动脉内膜面,发病急,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紫绀或休克。若梗塞面积小,也可无明显症状。 此外,还可有冠状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发热及局部摩擦音。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腹症,血便等。四肢动脉栓塞可有栓塞肢体苍白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疼痛等。

检查

一、血培养:阳性可确定诊断,并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为了提供培养的阳性率,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抗生素应用前,连续培养4-6次。

2、每次抽血量10ml,同时作需氧及厌氧培养。

3、培养时间要长,不少于三周。

4、培养结果阳性,应作药敏试验。   

二、血象:有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   

三、血沉增快。   

四、尿常规:有蛋白尿及血尿,约1/3晚期病人有肾功能不全。

五、超声心动图:心瓣膜或心内膜壁有赘生物,及固有心脏病的异常表现。

诊断鉴别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鉴别诊断:

1、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心脏病(如心瓣膜病先心病)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所致。病原菌多系草绿色链球菌,少数为大肠杆菌。属中医“温病”范畴。

2、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0-60%发生于正常心瓣膜,瓣膜及腱索可有溃疡穿孔,腱索断裂及大而脆的赘生物,赘生物脱落为细菌栓子,导致栓塞及迁移性脓肿。

治疗

就诊科室: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氨苄西林胶囊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5000——20000元)

药物治疗

最关键的是选准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血培养的结果来定,有部分患者没有血培养结果,那就只能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治疗方案了。在抗生素的应用上要求足量、足疗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复发。对于部分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抗生素治愈。若存在心内移植物者效果较差。

手术治疗

1、如果足量的抗菌素治疗无效,症状得不到缓解,病人仍发热,全身症状重。说明抗生素选择不合适,或者体内的病灶难以通过抗生素得到根除,这时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了。

2、感染引起严重的心脏损害,造成心脏瓣膜的关闭不全或者狭窄。也就是说,没有感染的话,损害的心脏也不能正常工作了,需要对损坏的心脏进行修理,这时候就得手术治疗。

3、由于心脏内部的炎症、感染,一些带有细菌的感染碎屑、脏东西不断从心脏上掉下来,随着血流到全身去,反复引起全身的缺血、栓塞等,如果超声看到心脏上的感染病灶很大时,也需要手术治疗。

4、如果体内有植入物时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手术态度要积极,因为这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多效果要差一些。

护理

1、如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吸烟,家属应该劝其戒姻,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预防呼吸道感染。

2、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鸡蛋、瘦肉、鱼等,严格控制患者的食盐星,盐量过高会引起钠潴留。

3、做好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口腔、皮肤护理工作,勤给患者翻身,活动、按摩肢体,防止据疮。根据病情鼓励患者旱下床活动,增加机体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防止腹胀。

4、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调整药物用邑,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

饮食保健

宜:1、宜食用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 2、宜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 3、高热量饮食; 4、高维生素饮食。

忌: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3、忌食用发物。

1、宜食用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 2、宜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 3、高热量饮食; 4、高维生素饮食。

荸荠粉

鸡心

鹅肉

白果(干)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 3、忌食用发物。

啤酒

白酒

鸭蛋

鸭肉

1、宜食用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 2、宜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 3、高热量饮食; 4、高维生素饮食。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