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是指在胆管发生的急性炎症。以腹痛、发热、黄疸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的腹痛、胁痛、结胸、黄疸之范畴。胆总管直径在12岁时为6.8ram,到70岁时可为9.2mm,胆总管末端的生理性狭窄亦随年龄增加而更趋变窄,这使得胆汁的排放阻力增加。胆石的发生在30岁以下人群中大约为10%,50~60岁者为25%~30%,80岁以上者达55%之多。有报道,胆汁的感染率在40~50岁组为28%,61~70岁组为68%,71~80岁组达85%。从另一个角度看,急性胆管炎又是多种胆系疾患发展到更为严重阶段的表现。 急性胆管炎的分类: 1、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最多见的病因是胆石突然嵌塞造成胆管梗阻,胆汁淤滞,胆管内压迅速上升,使胆管的黏膜屏障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为细菌侵入 和繁殖提供了条件,而引发化脓性感染。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其中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混合感染可占40%左右。急性化 脓性胆管炎占老年人急性胆管炎的5%,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较重.病死率高达4.5%~43.5%(国外报道为20%~87.5%),是胆道疾患中 最危险的急症。根据梗阻的部位可分为2型。 (1)肝外梗阻型:以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三大症状为特点。腹痛常最先出现,位于上腹或右上腹,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的绞痛:旋即出现寒战高 热。黄疸在发作后数小时或数日方出现,为梗阻性黄疸:查体于剑下及右上腹明显压痛、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触到肿大的胆囊或肿大的肝脏.并有压痛。查末梢血白 细胞有明显增高.尿胆红素阳性,血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SGPT)均升高。严重时伴低血压或休克: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在数小时内昏迷、死 亡。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不难做出诊断。 (2)肝内梗阻型:与肝外梗阻型相似,有腹痛、寒战、高热、脉速、白细胞增高等化脓性感染的全身症状。严重时也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但因只有一侧肝 内胆管梗阻,故可以不出现黄疸或仅有轻微的黄疸。SGPT在初患本病时都升高,经多年反复发作,以致发病部位的肝组织纤维化后SGPT不再升高,此时扫描 常见不吸收放射性核素区,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腹痛一般不太重,重者只是少数。痛的部位常因病变部位而异,临床上以左肝病变多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 可怀疑本病,若有既往手术或肝内胆管结石、狭窄等病史者,诊断更为明确。但要进行相应检查,以排除胰腺炎和心肌梗死等。 2、急性非化脓性上行性胆管炎 老年人绝大多数属于此型。发病原因是感染的胆汁沿胆管向上蔓延引起。首先是肠道的细菌感染,此外,各种原因引起全身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血液、淋巴到达胆总 管而发病。结石、胆管蛔虫、手术瘢痕、肿瘤压迫、生理性狭窄等造成的胆总管部分梗阻,常是细菌在胆管内能够停留并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部分梗阻发病后可较 快地演变成较完全的梗阻,使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仅有轻微的寒热交替、黄疸、右上腹痛和压痛,有时可伴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等消化道症状,但无感染中毒性休克和中枢神经障碍的表现。如处理及时,病情过程多较平和。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肝硬化  胆道出血  休克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中医外科 中医学 综合外科 普外科 微创外科 肝胆外科 外科 全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85%-95%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头孢克肟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1、感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均可造成胆管的急性炎症。

2、胰液反流:胰液进入胆管,被激活的胰酶腐蚀胆管而产生化学性炎症,在此基础上也易产生继发感染。

3、胆管狭窄:胆管结石既可使胆流不畅,又可因机械刺激使胆管壁产生炎症或溃疡;手术创伤,或造影检查,均可给胆管壁造成损伤、结疤而狭窄,使胆流不畅而诱发感染和炎症。

预防

 1.一级预防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肝胆管结石 胆道蛔虫症的严重并发症,故该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的防治 ①防治肝胆管结石 。关键在于预防及消除致病因素。而已确诊为肝胆管结石的病人 则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尤其在并发胆道感染时应更积极地防治。早期即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控制胆道感染, 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去除结石 通畅引流,从而达到预防AFC的发生。②防治胆道蛔虫症。蛔虫进入胆道后造成胆道不同程度的梗阻。使胆道压力增高,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可诱发AFC 另外,胆道蛔虫症也是肝胆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2.二级预防 AFC病情发展迅猛,很快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因此该病的二级预防主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根据反复发作的胆道病史,有高热、寒战、黄疸、全身中毒症状及腹膜炎体征,结合B超检查,诊断不难。一旦确诊,就应积极抗感染、抗休克,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防治胆源性败血症, 同时准备急诊手术。手术原则是解除梗阻,减压胆道,通畅引流,力求简单快速。对高龄、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可先行PTCD或经鼻胆管引流,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 术后仍应行积极的全身支持疗法和抗感染措施。

3.三级预防 AFC早期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和胆源性败血症,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很差,病死率极高。

并发症

肝硬化 胆道出血 休克

 肝硬化,胆道出血,休克。

症状

胆绞痛 高热寒战 腹痛伴黄疸 白细胞增多 右上腹痛 黄疸 低血压 发烧 夏科氏三联征 休克

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差别很大,常伴胆囊炎症。

1、腹痛疼痛程度由隐隐钝痛到剧烈绞痛不等,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右,肝内胆管之炎症可痛在肝区或左上腹,常向后背或右肩放射。炎症发展到胆管浆膜及其周围时可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2、恶寒发热低热或高热,微恶寒或寒战。可伴心率、脉搏加快。

3、黄疸多在发热后不久出现。或仅见巩膜微黄,亦可有全身黄染。

4、消化道症状常有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症状。呕吐后疼痛并不缓解。亦可有吐出蛔虫者。

5、肝大肝内胆管炎症明显时常有肝大、触痛及肝区叩击痛等症状。

检查

1、血液: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增高,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增高;也可有谷丙转氨酶及淀粉酶增高。

2、尿:尿胆原减少,尿胆红素呈阳性,淀粉酶也可有增高。

3、B超检查: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可有结石、蛔虫及胆囊炎表现。

4、X线及CT:胆道造影可见胆管扩张或有结石等。

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及症状见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液: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增高,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增高;也可有谷丙转氨酶及淀粉酶增高。

(2)尿:尿胆原减少,尿胆红素呈阳性,淀粉酶也可有增高。

(3)B超检查: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可有结石、蛔虫及胆囊炎表现。

(4)X线及CT:胆道造影可见胆管扩张或

1、胆道蛔虫绞痛甚剧,呈阵发、钻顶样痛,呕吐后有结石等。

鉴别诊断多可暂时缓解,一般无明显发热,腹部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管中之蛔虫。

2、急性胰腺炎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与急性胆管炎相似,但血、尿淀粉酶增高明显以及影像学检查之不同可资鉴别。

3、胆管结石胆管结石也常伴轻度胆管炎症,但影像检查有结石的存在而无明显之感染迹象是二者的区别:具有Charcot三联征者即可诊急性胆管炎;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发生血压下降、休克者称为四联征,再加上谵语、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状者称为Reynold五联征,具有四联征或五联征可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B超或胆道造影,可发现胆管扩张的部位,梗阻或狭窄的部位和性质,有无肝脓肿,胆囊情况。

治疗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中医外科 中医学 综合外科 普外科 微创外科 肝胆外科 外科 全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85%-95%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头孢克肟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安静休息,饮食以清淡的半流质为主,忌油腻及生硬难消化之食物。呕吐严重者可禁食,以静脉补给营养和电解质,调整酸碱平衡。

1、解痉、镇痛、利胆,必要时可用度冷丁。

2、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呕吐及胆汁分泌的刺激。

3、纠正休克。

4、抗感染。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多休息,不要熬夜,不要吃香辣东西,不要吃肥腻的东西。不要饮酒。

1.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 ;2.含粗纤维的食物,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

鸡蛋

鸡心

芝麻

腰果

1.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2.避免一切酒类、刺激性食物、浓烈的调味品。

啤酒

红葡萄酒

白酒

白扁豆

1.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 ;2.含粗纤维的食物,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

胡萝卜苹果汁

苹果粥

拔丝苹果

苹果炖鱼

苹果派

苹果萝卜羊肉粥

苹果沙拉

苹果鹌鹑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