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

血证

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便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内分泌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0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门冬氨酸钾镁片 氯化钾缓释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1、感受外邪: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过极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3、饮食不节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4、劳倦过度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热病之后久病或热病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久病或热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人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预防

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避免情志过极。对血证患者要注意精神调摄,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注意休息,病重者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芤或细数等,应及时救治,以防产生厥脱之证。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娇之晶,戒除烟酒。吐血量大或频频吐血者,应暂予禁食,并应积极治疗引起血证的原发疾病。

并发症

便血

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出血既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又是一个常见的体征,患者及家属一般均对此高度重视,常能做到快速求医诊治。

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 、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或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与出血同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以火热亢盛、阴虚火旺 及正气亏虚证候为多见,所以掌握这三种证候的特征,对于血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

瘀血 鼻衄 口唇出血 反复呕血 齿龈出血 鼻出血 反复出血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说:“夫血犹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则无壅决之虞。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致壅闭,故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

上述各种原因之所以导致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正如《景岳全书,血证》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荣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在火热之中,又有实火 及虚火 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和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  

从证候的虚实来说,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实证和虚证虽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但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常发生实证向虚证的转化,如开始为火盛气逆,迫血妄行,但在反复出血 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理因素,又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  

此外,出血之后,已离经脉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留积体内,蓄结而为瘀血 ,瘀血又会妨碍新血的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

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出血既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又是一个常见的体征,患者及家属一般均对此高度重视,常能做到快速求医诊治。;

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或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与出血同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以火热亢盛、阴虚火旺及正气亏虚证候为多见,所以掌握这三种证候的特征,对于血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热盛迫血证:多发生在血证的初期,大多起病较急,出血的同时,伴有发热,烦躁,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或滑数等症。

阴虚火旺证:一般起病较缓,或由热盛迫血证迁延转化而成。表现为反复出血,伴有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气虚不摄证:多见于病程较长,久病不愈的出血患者。表现为起病较缓,反复出血,伴有神情倦怠,心悸,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弱等症。

鼻衄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齿衄

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咳血

(1)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肺系病证。

(2)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3)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及分类、血沉、痰培养细菌、痰检查抗酸及脱落细胞,以及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或造影、胸部Cr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咳血的病因。

吐血

(1)有胃痛、胁痛、黄疸、症积等宿疾。

(2)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

(3)血随呕吐而出,常会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4)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B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吐血的病因。

便血

(1)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肝硬化等病史。

(2)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或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

(3)实验室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尿血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或如浓茶或呈洗肉水样,排尿时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紫斑

(1)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

(3)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

(4)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5)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管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骨髓穿刺,有助于明确出血的病因,帮助诊断。

检查

1、咳血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及分类、血沉、痰培养细菌、痰检查抗酸及脱落细胞,以及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或造影、胸部Cr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咳血的病因。

2、吐血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B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吐血的病因。

3、便血实验室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4、尿血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5、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管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骨髓穿刺,有助于明确出血的病因,帮助诊断。

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辨病证的不同血证具有明确而突出的临床出现――出血,一般不易混淆。但由于引起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应注意辨清不同的病证。例如:从口中吐出的血液,有吐血与咳血之分;小便出血有尿血与血淋之别;大便下血则有便血 、痔 疮、痢疾之异。应根据临床表现、病史等加以鉴别。  

2、辨脏腑病变之异同一血证,可以由不同的脏腑病变而引起,应注意辨别。例如:同属鼻衄,但病变脏腑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及病在肝之别;齿衄有病在胃及在肾之分;尿血则有病在膀胱、肾或脾的不同。

3、辨证候之寒热虚实血证由火热熏灼,热迫血行引起者为多。但火热之中,有实火及虚火的区别。血证有实证及虚证的不同,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由实火所致者属实,由阴虚火旺 、气虚不摄血甚至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证候的寒热虚实不同,则治法各异,应注意辨明。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风油精 养血清脑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保健药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问医生)

原料:黑木耳30克,红枣(去核)10枚,猪瘦肉500克。  

做法:黑木耳用清水浸发后去蒂洗净,同红枣、瘦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急火煮开后,改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营养功效:养血止血,适用于血虚眩晕、形体虚弱、食欲减退者。脾虚便溏、发热者不宜。 血虚眩晕中医治疗方法   

当归15克 生芪30克 党参12克 炒白术12克  

熟地12克 枸杞15克 元肉10克 炒山药10克  

炒白芍10克 菊花8克 川穹6克 炙甘草3克  

大枣二枚引。  

方解:本方乃当归补血汤合归脾汤加减化裁而成。临证还可根据血虚之不同病因及其演变症状适当增减。方当归、黄芪、党参、白术、熟地益气健脾、补血生血,现代研究党参、白术可助红血球、血色素增长。气为阳、血为阴,无阳则阴无以生,没气之统摄,则精血津液不能生成,因此黄芪补气助阳;当归补血助阴,二药伍用效彰。枸杞、元肉、山药滋肾补血,益髓生精,血为精所化,脑为髓之府,故能充脑止晕。菊花、白芍养肝血,揉肝阴,是治血虚眩晕之常用药。方中少量川穹行血中之气,起补而不滞之效。且为除匀之良药。灸甘草、大枣配诸药温中健脾,养血复脉,起调补作用。  

加减:  

1、便秘加苁蓉10克,火麻仁12克。  

2、纳食不化:加鸡内金10克,焦四仙10克。  

3、阴虚发热者:加生地10克,地骨皮10克。  

4、咳血者:加黄芩炭10克,白芨12克。  

5、吐血者:加大黄细粉3克(冲服),藕节10克。  

6、尿血者:加白芽根15克,小蓟10克。  

7、鼻出血者:加焦栀子10克,黄芩炭10克。  

8、便血者:生地榆(醋炒)20克,槐花10克。  

9、崩漏下血:加棕根炭10克,杜仲炭10克,阿胶珠10克,黑芥穗10克。  

10、皮肤紫癜:加干地黄,丹皮10克,炒白芍10克,旱莲草12克。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补血食物常常有两大特点,即含有较丰富的铁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2和叶酸。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而叶酸可促进骨髓中幼红细胞转化为成熟红细胞。

含铁量较多的补血食物有鸭血、猪血、动物肝脏、菠菜、茄子等红根蔬菜、还有大枣、柑橘等水果中,另外,只有二价的铁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食物中多含有三价的铁,所以还需要吃些酸性食物使三价铁在胃肠道中转化为二价铁被身体吸收,这样的酸性食物有西红柿、酸菜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和瘦肉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叶酸。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鸭蛋

鸡蛋

鸽蛋

鸡肉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乌龟

沙丁鱼

三文鱼

河蚌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