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瘅

心瘅

心瘅又名心热病。在《汉书·艺文志》之前已有心瘅之病名,因其《方技略》谓古代有“五脏六府瘅十二病方”,其五脏瘅中当有心瘅,可惜已佚。《外台秘要》卷四:“心瘅,烦心,心中热。”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1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屏风生脉胶囊 参龙宁心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病因

心瘅指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并发症

并发症表现为胸闷,乏力,心悸,气短,多汗,或持续发热,消瘦,面色苍白,头晕,严重者可有唇甲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

症状

乏力 面色苍白 烦躁不安 腹泻 脾肿大 胸闷 心律失常 气短 心包积液 心悸

1.起病前1~3周有发热、因痛或腹泻 病史;或原有心痹、先天性心脏病史,复患感冒、热淋,或因手术、器械检查后发病。

2.表现为胸闷 ,乏力 ,心悸 ,气短 ,多汗,或持续发热,消瘦 ,面色苍白 ,头晕 ,严重者可有唇甲青紫,烦躁不安 等症状。

3.体检可有心脏扩大 ,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心音减弱,心律失常 ,心包摩擦音等;或见皮肤粘膜瘀点,杵状指(趾),脾肿大 ,原有心脏杂音 性质改变,甚至出现新的杂音。

4.心电图有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包积液 表现,或发现心脏赘生物。

检查

 肥达氏反应 ,心电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胸痹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具有发作性心胸疼痛,胸闷症状,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血脂多增高。

2.湿温[瘟]:有持续发热,脘痞腹胀 ,苔腻脉缓,神情淡漠,蔷薇疹,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 效价增高等表现。

3.心痹:常有关节肌肉酸胀疼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抗“O”增高等。

治疗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屏风生脉胶囊 参龙宁心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证:发热恶风,或低热不退,胸闷心悸,或咳嗽,汗出口微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结代。解表清热。治疗秘方:A-766号。 

2.气分(热盛)证:身壮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欲饮,汗多,心悸心烦,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辛寒清热

3.热入心营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或神识模糊,渴不多饮,斑疹隐隐,或见出血,尿黄便结,舌绛无苔,脉细数。清心凉营。

4.正虚邪恋证:发热之后,余热尚存,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尿少便结,舌瘦而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弱而数。益气养阴、清泄虚热。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充分休息和补充营养,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后3~4周。注意防止反复感冒。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鸡内金

1.避免油腻食物; 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杏仁

腐竹

沙丁鱼

三文鱼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