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痹

脉痹

脉痹是指以血脉症状为主的痹证。临床表现为有不规则的发热,肌肤有灼热感、疼痛、皮府或见红斑,多因血虚,以寒湿邪留滞血脉所致。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灼痛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血管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地奥司明片 脉络舒通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800元)

温馨提示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病因

有的医家根据《素问・痹论篇》所说“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从而认为脉痹为热痹,如《医宗必读・痹》就明确指出:“脉痹,即热痹也。”从热论其病因病机。就临床实际来看,脉痹有因为感受热毒而致者,但不皆因热而致,还有其他诸多内外因素,如寒湿侵袭、跌仆损伤、久行站立、久病继发等。其临床表现也与热痹不同,不应将二者混在一起,而须加以区分。

《素问・痹论篇》在论述痹证时有五体痹与五脏痹之分,脉痹属于五体痹之一,也就是说其病变主要在于肢体。脉痹与五脏痹中的“心痹”具有病变上的密切关系,“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由于心主血脉,故脉痹病久可能会影响及心,导致心痹。这也说明脉痹与心痹是有区别的,其病位、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同。归纳以上论述,可以认为脉痹发病有内外之因。外因有寒湿、热毒之异;内因有实邪之阻痹,如寒痰热毒,有正虚瘀痹,可因气血阴阳之虚而致。病位以肢体血脉为主,其病机主要在于血凝不流,血脉阻塞。

预防

瘀阻不通则痛,瘀阻津停则肿。本例患者以右下肢肿痛为主要表现,未见其他脏腑病变之形征,病变在于肢体,其痛具有瘀血为患的特点,且伴舌暗脉涩之瘀征,故从脉痹诊治,从血瘀辨析。《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提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肿胀》指出“瘀血流注,亦发肿胀”。瘀为病本,肿乃继发,故以活血化瘀为主,适佐利水之品,“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而能收到较好效果。

并发症

肿胀 灼痛

脉痹的临床表现在古医籍中有散见记载,应注意从临床实践中认识总结。就临床观察而言,最为常见的是相应部位出现疼痛、麻木、虫蚁爬行感或肿胀 等症。疼痛是脉痹血瘀的主要症状之一,或轻或重,初发较轻,病久加重,昼轻夜重,有隐痛、胀痛、麻痛、冷痛、灼痛 等不同感觉,或呈痉挛性疼痛,甚至发生剧痛。血瘀可导致相应部位出现异样感觉,麻木、虫蚁爬行感乃“荣卫之行涩”所致。血瘀则津停,血不利则为水,瘀甚则肢体肿胀。瘀阻血不得养,阳气不得通达温养,则肢体乏力、发凉畏寒,热毒所致或瘀久化热者则局部有灼热感。

脉痹患者出现局部色变,或青紫、紫红,或苍白,或局部脉络迂曲怒张。瘀甚病久,可致局部血脉触之粗硬肿痛,或触及到条索样肿胀的脉络,均血瘀之征。病重失治,也可导致患处发生溃烂、坏疽。脉痹患者脉象多涩,或无脉,亦为瘀征,应注意寸口脉、趺阳脉、太溪脉等处的切诊。脉痹发病或急或缓,病程或短或长,但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在出现脉痹血瘀症状的同时,由于病因的不同,患者的体质状况不同,还伴有与之相关的其他症状,应注意结合辨析。

症状

顽固性疼痛 不规则热 长脉 红斑(边界清楚

《素问・痹论篇》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可认为是对脉痹病机的最早阐述,认识脉痹应抓住“血凝而不流”这一主要病机。《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到“凝于脉者为泣”,以致“血不得反其空”,可引起“痹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脉痹的机理。唐代医家王冰在注释时认为:“泣,谓血行不利。空者,血流之道,大经隧也。”说明血瘀痹阻于较小脉络,以致难以返流于大的经脉,引起经脉痹阻,进而发展,还可以引起手足逆冷。清代何梦瑶《医碥・痹》提到“血脉不流而色变”也是对脉痹病机的阐述,并且指出:“外感之风寒湿能痹,岂内生之寒湿独不痹乎?”认为内生之瘀血 、痰饮 亦可致痹,“死血阻塞经队,则亦不通而痹矣。”

检查

类风湿因子(RF)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

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①风寒湿邪阻滞血脉所致的痹症。出《素问?痹论》。证见皮肤变色,皮毛枯萎,肌肉顽痹 等。治宜导痹通脉,用导痹汤、人参丸等方。  

②指热痹 。《医宗必读·痹》:“脉痹,即热痹也。”   

③指心痹。《症因脉治》卷三:“心痹之症,即脉痹也。”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血管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地奥司明片 脉络舒通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800元)

脉痹的治疗总以通为原则,主要应从瘀论治,以活血通脉为大法,但须明析病因,详细辨证,或结合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以扶正,或结合散寒、清热、解毒、祛湿、化痰诸法以驱邪,共达通脉之功。有些脉痹病情复杂,往往多证相兼,故应注意多种治法的配合运用。

治取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之法。方用补阳还五汤、活血效灵丹、当归芍药散合方加减。处方:当归30g、丹参30g、制乳香8g、制没药8g、茯苓20g、泽泻1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生黄芪30g、汉防己15g、川牛膝30g、地龙15g、延胡索10g、焦神曲15g。10剂,1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护理

1、病人有持续发热的现象 ,应该是感染引起的,要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9℃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可在病人前额或头顶部放置冰袋或冰毛巾,进行物理降温。

2、病人在降体温的过程中出汗多,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并及时擦身更衣、换被单等,注意个人卫生的清洁。

3、病人有严重的红肿现象或者发热现象非常严重,要民上去医院输液,还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饮食保健

1、脉痹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多食蔬菜、水果。

2)给予高营养及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2、脉痹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少量动物性脂肪。

2)戒烟,少量饮酒。

3)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性味平和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鸭蛋

鸡蛋清

鸡蛋黄

鸡蛋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3.忌吃油腻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咸鸭蛋

鸡血

鸡肝

银鱼

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性味平和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牛奶蛋

牛奶窝蛋莲子汤

牛奶玉米汤

牛奶椰汁

鸭肉杂烩粥

薏仁鸭肉煲

五香鸭肉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