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疽

环跳疽

疽毒是指发于髋部环跳穴者称为环跳疽,又名贴骨疽,缩脚疽。正当于现代医学的急生化脓性髋关节炎。中医文献中把生于膝部的叫疵疽,生于足踝部的叫足踝疽,生于肩部的叫肩中疽,生于肘部的叫肘疽,生于腕部的叫兑疽。病名虽不一,但均属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骨外科 骨科 骨关节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40-60%

常用药品: 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 滑膜炎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50000元)

温馨提示

预防调护在初起时即宜局部夹板固定或皮肤牵引,以减少疼痛并可防止畸形。

病因

本病病因病理基本同附骨疽,也可由附近外伤染毒或由附骨疽直接蔓延而来。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溃脓后难以收敛,易造成残废。

预防

1、灸法溃后疮口紫暗者,可以隔附子饼灸之,饼干换置,每日1次,灸2~3饼。

2、预防调护在初起时即宜局部夹板固定或皮肤牵引,以减少疼痛并可防止畸形。

并发症

肿胀

若治之失时,则有坏骨的可能,可出现患肢僵损、脱臼,每致残废。治疗以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为主。湿热证[证见]发病较快,髋部红肿热及压痛,患肢屈不而伸,甚者因髋关节渗液而有应指感,兼见寒热起伏或高热难退。舌苔黄腻,脉滑数。

症状

恶寒 脓肿 皮肤弥漫性红肿

1、初起恶寒 发热,髋关节处筋骨隐痛,皮色不变,继则疼痛加剧,不能屈动,臀部外突,在脚略向外翻。

2、中期皮肤热,皮色微红,疼痛,漫肿上延腰胯,下及大腿,壮热持续,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化脓期在得病后1~3个月之间。

3、溃后出脓黄稠,若损骨则收口不易,愈后多成残废。

检查

可做皮肤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髂窝流注 及髋关节流痰 相鉴别。髂窝流注患肢不能伸直,大腿略向内翻,愈后不会造成残废。髋关节流痰初起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期约在得病后半年至1年,溃后脓液中夹有絮状物质。 本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邪之轻重及骨、关节受损的程度。早期阶段多无明显全身症状,髋部漫肿、微痛,触之不甚热,患侧屈曲不能伸直,是为邪阻局部,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所致。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病情发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髋部疼痛彻骨,不能活动,局部可出现红肿热及压痛,甚有应指感。如兼见高热,或寒热起伏,则为热盛肉腐,有化脓的可能。

治疗

就诊科室:骨外科 骨科 骨关节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40-60%

常用药品: 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 滑膜炎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50000元)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方药]其他疗法

1、主方:五神汤(邹岳《外科真诠》)加味处方:茯苓15克,金银花15克,牛膝12克,车前子9克(包煎),紫花地丁9克,苍术9克,黄柏9克,薏苡仁15克,赤芍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时而跳痛,内脓将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水牛角30克(末先煎)。

2、中成药参照“附骨疽”湿热郁滞证中成药。

3、单方验方:血藤粉(唐泽银《广西中医药》1989.1)处方:血藤根、叶粉各20克,蜂蜡100克。将蜂蜡装入缸内,置火上熔化,掺入血藤粉,搅匀,离火,趁热未凝固时捏作厚1厘米与疮面大小形状相当的饼块,覆盖疮面上,每日1次。阴寒证[证见]髋部漫肿,皮色不变或色白,局部微热,患肢屈曲而不能伸直,形寒怕冷,疼痛夜晚尤甚。舌淡苔白,脉沉细。

 

护理

1、协助医生处理创面,预防继发感染。

2、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毒素排泄。

3、保持局部清洁,保护创面,避免搔抓和用毛巾磨擦,以免扩散。

饮食保健

环跳疽食疗方:

1、五神汤加苍术、黄柏。

2、补阳还五物汤加伸筋草、忍冬藤、鸡血藤。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鸭蛋

鸡蛋

鸡心

鸡肉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3.少饮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鸡蛋

鸡肉

杏仁

腐竹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绿豆南瓜汤

山药南瓜粥

薏米莲子粥

莲子淮山炖薏米

香菇薏米饭

茯苓赤豆薏米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