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

风温

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起病较急,初起以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肺卫证候为主要特点。其发于冬季的又称冬温。根据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本病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颇为相似。临床上,以上疾病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0.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便秘  痞满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干部诊疗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6个周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盐酸氨溴索分散片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和滋补类食物。

病因

1、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

2、西医学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预防

1、本病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抗病能力,所以预防应着眼于增强体质,要防止受寒、淋雨、疲劳、嗜酒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 染。此外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于老弱体衰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脾切除患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2、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预后良好,发病后2~7日内须卧床,饮足量开水,病初进流质饮食。住室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对于中毒 型者,要随时清理呼吸道痰涎,以免发生意外。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短时间内可以造成大面积流行,应以预防为主。对于疫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 治疗,流行期间要避免集体活动,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室内食醋熏蒸,或10%食醋水溶液滴鼻,或用板蓝根、大青叶、贯众、金银花水煎服,或蒲公英、大青 叶、藿香、佩兰水煎服,一般需连服5~7日。疫苗预防主要有流感减毒活疫苗,用于面临大流行时,但老人、婴幼儿、孕妇忌用。  

 

并发症

便秘 痞满

风温在发展过程中有顺传和逆传两种情况。顺传指肺卫之邪不解,内传气分。逆传指肺卫邪热,逆传心包。临床常见证型有:

①邪袭肺卫型风温。证见发热微恶寒,咳嗽,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

②热在胸膈型风温。证见身热心烦,口渴尿黄,或便秘 或胸脘痞满 ,苔黄,脉浮滑数,治宜清热凉膈,化痰开结,方用栀子豉汤、凉膈散或小陷胸汤。

③邪热在肺型风温。证见身热烦渴,咳喘胸闷,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宣肺,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④热在阳明型风温。证见壮热 心烦,口渴,汗大出,苔黄燥,脉洪大,治宜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

⑤逆传心包型风温。证见身热神昏 ,舌蹇肢厥,脉细数。治宜清心开窍,方用清宫汤。

⑥内闭外脱型风温。证见身热昏愦,汗出气短,倦卧肢冷,脉细微。治宜清心开窍,固脱救逆,方用安宫牛黄丸合生脉散。

症状

气急 恶寒

1、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病发于春天温暖多风或冬天应寒反温季节。发病较急,初起必有发热、微恶寒 、咳嗽 等肺卫见证。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

2、病程中常出现邪热壅肺、气急 痰鸣之证。

3、除此之外病人可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

检查

一、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余热未清,肺胃阴伤型【证见】 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内闭外脱型【证见】 身热,昏愦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邪袭肺卫型【证见】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 ,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脉浮数。  

邪热壅肺型【证见】 身热,汗出,烦渴,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干,脉数。  

热陷心包型【证见】 身灼热,肢厥,神昏 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语涩。舌质鲜绛,无苔或少苔干黄,脉细数。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型【证见】 日晡潮热 ,咳喘不宁,痰涎壅滞,大便秘 结。舌质红,苔黄厚腻或黄滑,脉滑数,右寸实大。  

治疗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干部诊疗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6个周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盐酸氨溴索分散片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中药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一、邪袭肺卫型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9克,荆芥9克,牛蒡子9克,淡豆豉10克,生甘草6克。用鲜芦根煎汤,香气大出即去渣取汁服,勿过煮;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若头痛重、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桑叶10克、菊花12克。咽喉肿痛者,加马勃10克、玄参18克、猫爪草12克。发热甚者,加石膏30克、黄芩12克、鱼腥草20克。口渴甚、小便黄短少者,加天花粉15克、茅根15克。

2.中成药

(1)新癀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板蓝根冲剂,口服,每次l~2小包,每日3~4次,开水冲化饮服。

(3)复方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4次。

(4)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1—2小包,每日3—4次,开水冲化饮服。

3.单方验方上感灵汤(罗逸群验方)

处方:鸭脚木15克,五指柑12克,三丫苦9克,岗梅根15克,野菊花12克,金盏银盘12克。先后加水500毫升,煎2次,滤液混合,浓缩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首次加倍。对邪袭肺卫之退热效果尤佳。

二、邪热壅肺型

【治法】 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千金苇茎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味

处方:麻黄9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苇茎20克,薏苡仁20克,冬瓜仁12克,桃仁9克,黄芩10克,鱼腥草18克,甘草6克。用3碗半水煎至1碗,分2次温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若痰多、咳甚、胸闷者,加浙贝母9克、瓜蒌12克、郁金9克。如咳痰带血或咯铁锈痰者,加白茅根20克、仙鹤草15克、黑栀子12克。高热、面赤、痰黄稠难咯者,加蒲公英25克、金银花15克、青天葵12克。

2.中成药

(1)双黄连粉针,用3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2)清开灵注射液,用3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3)银黄口服液,每次2支,口服,每日3—4次。

(4)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5)复方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4—6次。

3.单方验方 清肺定喘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天荞麦24克,白花蛇舌草24克,天浆壳10克,鱼腥草20克,苍耳子10克,炙枇杷叶lO克,橘红10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温服,每日2剂。对肺热咳喘(大叶性肺炎等)尤其有效。

三、痰热阻肺,腑有热结型

【治法】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方药】

1.主方宣白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味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生大黄9克(后下),杏仁12克,瓜蒌皮9克,黄芩12克,川贝母9克,龙删叶12克,桃仁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次1剂。

若大便秘结日久、脘腹痞满或胀痛者,加入芒硝6克(冲服)、枳实9克。口渴口苦、痰黄粘稠者,加天竺黄9克、天花粉15克、鱼腥草30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4粒,每日3.4次。

(2)蛇胆川贝末,口服,每次1支,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

(3)祛痰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2支,每日3~4次。

3.单方验方顺气丸(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处方:雄黄75克,郁金150克,巴豆30克。共研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0.5克,每日服3-4次。对通便除痰顺气效果较好。

四、肺热移肠型

【治法】 清肺止咳,泄热止利。

【方药】

1.主方葛根芩连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葛根20克,黄芩12克,黄连9克,杏仁12克,火炭母20克,连翘12克,车前草12克,甘草3克。用3碗半水煎至1碗,分2次温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若肺热甚,咳嗽痰稠而黄者,加金银花12克,桑叶12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腹中隐痛者,加白芍15克,延胡索9克。下利赤白相兼者,加白头翁12克。恶心、呕吐者,加藿香9克,姜竹茹10克。

2.中成药

(1)黄连素,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2)藿香正气丸,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

(3)保济丸,口服,每次1—2支,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芩柏合剂(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黄芩1000克,黄柏1 000克,葛根1 000克,槟榔l 000克,木香600克,白头翁1 500克,秦皮300克,马齿苋3 000克。用适量清水煎煮浓缩,再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次服100毫升,每日服3次。也可将上药的百分之一分量,用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五、肺热发疹型

【治法】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黄、牡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8克,生甘草6克,荆芥8克,牛蒡子9克,生地黄15克,大青叶12克,牡丹皮10克,玄参18克。用3碗半水煎至1碗半,分2次温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剂。

若咳嗽甚者,可去竹叶、牛蒡子,加杏仁12克、黄芩12克。肌肤红疹密布成片,伴见出血倾向者,可去荆芥、牛蒡子,加水牛角20克、红条紫草15克。

2.中成药

(1)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l~2支,每日3—4次。

(2)紫地宁血散,每次1支,开水冲化口服,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辛平透疹汤 (胡光慈《实用中国小儿科学》)

处方:粉葛根15克,荆芥9克,薄荷9克,前胡9克,桔梗6克,苦杏仁9克,牛蒡子9克,连翘12克,灯心草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六、热陷心包型

【治法】 清心开窍。

【方药】

1.主方清宫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味

处方:玄参9克,莲子心3克,竹叶卷心9克,连翘8克,水牛角20克(原方用犀角,现已禁用,以水牛角代之,刨片,先煎),连心麦冬12克,黄芩10克,石菖蒲9克,郁金9克,天竺黄10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剂。神志昏愦者,要插胃管给药,避免汤药误人气管。

若痰涎壅盛、喉中痰鸣者,加鲜竹沥水20毫升。若兼有大便秘结不通,腹部按之硬痛,苔黄厚燥、脉数而沉实者,加大黄10克(后下),芒硝6克(冲),枳实9克。

2.中成药

(1)醒脑静注射液,用4~6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或者用12一20毫升加人。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2)清开灵注射液,用3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3.单方验方点舌治急症(《曾德环等《中国秘方验方精选》)

用安宫牛黄丸(现以牛黄清心丸或清心牛黄丸代之)或含有冰片、麝香、牛黄的丸散,点放在病人舌上,从舌面吸收药物。具体方法是:将药丸用凉开水溶化后取棉签蘸点于舌上,多次反复蘸点;若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少许凉开水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此法为中医传统急救方法。对于温病热人心包而神昏患者,以清心开窍之药点舌治疗,实为良方良法;对于重症吞咽反射消失的病人,点舌治疗能达到醒脑开窍、恢复吞咽的作用。

七、内闭外脱型

【治法】 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方药】

1.主方

(1)清官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生脉散(《温病条辨》)

处方:玄参18克,莲子心6克,竹叶卷心9克,连翘9克,水牛角20克(刨片,先煎),连心麦冬15克,西洋参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此方适用于身热,昏愦不语,汗多气短,脉细无力之邪热内闭兼阴液外脱者;若神志昏迷时,应予插胃管给药。

(2)清官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参附汤(陈自明《妇人良方》)

处方:玄参9克,莲子心6克,竹叶卷心12克,连翘9克,水牛角20克(刨片,先煎),连心麦冬20克,高丽参10克(另炖,兑冲),熟附片12克。

本方适用身热,昏愦不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之邪热内闭而阳气暴脱者,急用1剂,即煎即服,以汗止、阳回脱止为度;若阳气未复可再煎再服。一旦止脱复阳之后,即应根据具体证候辨证论治。

2.中成药

(1)参麦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对邪热内闭兼阴液外脱者,先用50%葡萄糖液60毫升加参麦注射液6.8毫升静脉推注,然后用5%葡萄糖液500毫升加醒脑静注射液12。20毫升静脉点滴。

(2)丽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对邪热内闭而阳气暴脱者,先用50%葡萄糖液40毫升加丽参注射液6毫升静脉推注,然后用5%葡萄糖液250毫升加醒脑静注射液12—20毫升静脉滴注,再接滴0.9%生理盐水250毫升加丽参注射液12毫升,或接滴5%葡萄糖250毫升加参附注射液10一20毫升。

3.单方验方参附龙牡汤(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人参(高丽参或红参)12克,炮附子9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用清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频频喂服。对于回阳固脱有良好效果。

八、余热未清,肺胃阴伤型

【治法】 滋养肺胃,生津泄热。

【方药】 1.主方沙参麦冬汤(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沙参15克,玉竹12克,生甘草6克,冬桑叶9克,麦冬15克,生扁豆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仍有发热、口干口渴、舌苔薄黄而干者,可加生石膏15克,竹叶12克,太子参15克。若午后低热、久咳不已者,加地骨皮12克,桑白皮12克,百部15克,甜杏仁10克。

2.中成药

(1)养肺润燥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2)西洋参茶,每次1小包,每日3次,开水煽服。

(3)五叶参(绞股蓝)口服液,每次1—2支口服,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五汁饮(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雪梨50克,荸荠50克,鲜苇根100克,麦冬30克,鲜藕80克(或甘蔗也可)。洗净榨取汁液,炖温服用。每日饮服1~2剂,也可当凉茶频饮。

中医的其他疗法:针灸治疗

对发热、头痛患者,可用柴胡注射液4毫升,分别做双侧合谷、曲池穴位注射,每日2次。

护理

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注意饮水、保暖,饮食以清淡为宜。经治疗,邪去热退,一般无需服药调理,施以饮食调养即可。若余热未尽,肺胃阴伤者,宜参照风温恢复期“肺胃阴伤”证治;若热退体倦,气短纳差者,可用太子参、麦冬、生山药、谷芽、炙草、佛手等益气生津和胃。

饮食保健

风温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薄荷粥:取鲜薄荷30克煎汤候冷,粳米6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薄荷汤和适量冰糖,再煮一二沸。每日服食1―2次,可作为风温邪袭肺卫患者的配合治疗。  

(2)生芦根粥:用鲜芦根100―150克,鲜竹茹30克同煎取汁去渣,人粳米60克煮粥,粥将成时加生姜2片。每日食1―2次,可作为风温邪热壅肺患者的饮食治疗。  

(3)石斛粥:用鲜石斛30克加水久煎半小时以上,去渣取汁,加入粳米60克、冰糖与清水适量,煮成薄粥,候温服食。每日1―2次,可作为风温后期肺胃阴伤的饮食治疗。

风温饮食宜忌

1、虚寒症时,应进食温补,可是羊肉、狗肉等。

2、内热亢盛时宜吃凉血解毒的食物。如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3、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4、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海蜇、苦瓜、番薯等。

1、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和滋补类食物。

2、内热亢盛时不要多食油腻食物,而应多食水果、绿豆汤等。

3、内热亢盛时不要食性温热的食物和牛羊肉、葱、姜、辣椒等物,以免加重病情。

4、虚寒症时,忌寒凉降火的食品。体弱多病者的进补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可见虚就补。

1、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维生素; 2、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鸭蛋

鸡蛋

鸡肉

腰果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煎炸类食物; 3、忌过咸、生冷饮食; 4、忌吸烟酗酒。

啤酒

白酒

咸鸭蛋

银鱼

1、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维生素; 2、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