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患者过量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中毒。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是指能治疗各类精神病及各种精神症状的药物,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断剂。本类药物临床用途较多,而以氯丙嗪使用最广泛,本组药物口服后肠道吸收很不稳定,有抑制肠蠕动作用,肠内常可滞留很长时间,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脑及肺组织中含量最多,主要经肝脏代谢,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盐或硫氧化合物形式排泄。药物排泄时间较长,半衰期为10~20小时,作用可持续几天。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本病多见于长期服用吩噻嗪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发病率占服药总人数的0.0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心律失常  低血压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急诊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8周

治愈率:60%-75%

常用药品: 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病因

患者过量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中毒。

吩噻嗪药物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以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这类作用被认为是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减少邻苯二酚氨的生成所致,本组药物又能抑制脑干血管运动和呕吐反射,以及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抗组胺及抗胆硷能等作用。

预防

1.精神病患者应用此类药物,需嘱其家属监控用药。

2.掌握适应证及剂量,切勿滥用。

3.长期应用需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并定期检查血象,必要时查肝功能。

4.注意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各种不良反应。本药不宜与吡罗昔康合用,否则可导致血锂浓度过高而中毒。

并发症

心律失常 低血压

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低血压 甚至休克 等。

症状

麻痹 昏迷 抽搐 剥脱性皮炎 吞咽困难 肠蠕动减少 体温调节紊乱

由于该类药物治疗剂量的安全范围很大,每日量可小至20~30mg,大达1~2g,因此过量引起的致死性中毒反不多见,而疗程中的副作用则较多,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临床可见有以下三类:

①震颤 麻痹 综合征;

②静坐不能(akathisia);

③急性张力障碍反应例如斜颈,吞咽困难 ,牙关紧闭 等,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尚有体位性低血压 ,体温调节紊乱 等,对氯丙嗪类药物有过敏患者,即使治疗剂量也有引起剥脱性皮炎 ,粒细胞缺乏症及胆汁郁积性肝炎而死亡者。

一般认为当一次剂量达2~4g时,可有急性中毒反应,由于这类药物有明显抗胆硷能作用,患者常有心动过速 ,高温及肠蠕动减少 ;对α-肾上腺能的阻滞作用则导致血管扩张及血压降低,由于药物具有奎尼丁样膜稳定及心肌抑制作用,中毒患者有心律不齐,PR及QT间期延长,ST和T波变化,一次急性过量也可有椎体外系症状,大剂量中毒后有昏迷 ,呼吸抑制 ,但全身抽搐 很少见,患者呕吐物,洗胃液和尿的毒物分析及血液药物浓度测定,都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

检查

(1)实验室检查:检查血电解质,肾功能,葡萄糖,血气分析,怀疑有NMS时检测CPK 水平,尿液分析 怀疑有NMS时查肌球素,尿样加氯化高铁-硫酸试液,如有紫色反应者为氯丙嗪中毒,行毒物定性,定量分析。

(2)心电图:常可发QT/QRS延长,ST-T改变,传导异常。

(3)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诊断鉴别

根据服药史及症状诊断。

(1)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

(2)抗组胺药过量。

(3)可卡因过量。

治疗

就诊科室:急诊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8周

治愈率:60%-75%

常用药品: 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本类药物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对症及支持为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重时可用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如进入昏迷状态,可用盐酸哌醋甲酯即利他林(40~100mg)肌注,必要时每半小时至1小时重复应用,直至苏醒。如有震颤麻痹综合征可选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氢溴酸东莨菪硷等。若有肌肉痉挛及张力障碍,可用苯海拉明25~50mg口服或肌注20~40mg。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提高血压。拟交感神经药物很少需用,必要时可考虑重酒石酸间羟胺及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等α-受体兴奋剂 。至于β-受体兴奋剂如异丙基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即使小剂量,也应避免应用,否则可加重低血压(因周围β肾上腺素能有血管扩张作用)。用利多卡因纠正心律不齐,最为适当。由于本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所以应用强力利尿排出毒物的意义不大。病况急需,可考虑腹膜或血液透析,但因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分布较广,效果也不肯定。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宜吃新鲜蔬菜水果;2、宜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低盐清淡的食物。

鸡蛋

鸭肉

芝麻

松子仁

1、忌吃各种油炸、煎炸的食物;2、忌吃过咸的食物;3、忌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鹿肉

白酒

杏仁

白扁豆

1、宜吃新鲜蔬菜水果;2、宜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低盐清淡的食物。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

瑶柱生菜白菜汤

冰糖绿豆苋菜粥

卷心菜菠萝汁

海带果菜汁

紫菜芙蓉汤

猪肉青菜粥

苹果甘蔗番茄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