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 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诊断标准明确,结合国情,由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称为狭义的职业病,或称法定(规定)职业病。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煤炭工尘肺  棉尘肺  苯中毒  二硫化碳中毒  汞中毒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职业病科 职业病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溴己新 云南花粉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病因

防治检测因素(25%):

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 70 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 75 %。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重视因素(20%):

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其他因素(20%):

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预防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第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七、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第八、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九、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并发症

煤炭工尘肺 棉尘肺 苯中毒 二硫化碳中毒 汞中毒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并发症。

症状

肺实变 反复肺炎 肺部出血 反复肺不张

按照200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它包括九大类,分别是:

1、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等。

3、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

4、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5、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

6、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8、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其他职业病。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检查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夺检查事项。

 一、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三、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五、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六、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诊断鉴别

诊断要求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一)职业史、既往史。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治疗

就诊科室:职业病科 职业病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溴己新 云南花粉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按照四级预防原则,职业性病伤与一般病因或发病过程不明的疾病不同,欲求预防效益,在干优良的卫生服务,包括:

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及健康监(保)护(health surveillance)。前者为识别环境中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强度(接触量)和接触的机会,并应向职工公布,为改进生产环境提供依据;健康监护着重于早期检测在特定生产环境中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疾患应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早处理,及时阻断接触。对劳动能力已受到损害者,应作劳动能力鉴定,并按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2、职业流行病学 明确的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容易识别和诊断。但有些疾病如职业性肿瘤和其他工作有关疾病;或长期接触微量的职业危害因素,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因果联系难以确认,需要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接触人群予以"诊断"。  

3、为制订有关政策法令提供科学依据,以上两个方面工作除直接服务所必需外,所积累的资料,又可作为制订有关法令提供科学依据。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是职业卫生法令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卫生部门需要与各有关政府部门如劳动部门、各工业部门、工会等共同协商而贯彻。  

4、卫生监督:为了执行卫生政策和法令,国家卫生部设有卫生监督司,以及地方卫生监督部门。在企业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贯彻三同时,以执行预防性卫生监督。企业投入生产后,要执行经常性卫生监督。  

5、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轮训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业务和管理人员。并将防护知识,让直接参与生产者懂得职业危害因素损害健康的致病环节,实行自我保健,也对企业的管理者实行群众性监督。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1、摄影、放射科和微机操作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放射线,应多吃高蛋白食品,以补充因放射线损害引起的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多饮些绿茶,有利于加快体内放射线物质的排泄;还应多食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印刷、铸造、电焊、玻璃、搪瓷等作业人员:由于与“铅”物质接触较多,应多吃含酸较高的蛋、瘦肉、鱼类、泥鳅等食物。多食碳水化合物,抑制铅的吸收;多食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骨头汤、虾、豆制品、动物血等,减少铅在体内的蓄积。

3、炼油、油漆、燃料的工作人员:因经常与苯接触,应多选食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纺织、铸造、翻砂、教师等与粉尘打交道的人员:应多吃猪血;还应多食黑木耳,以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多食清肺的食物,如杏仁。梨等。

5、农药、化肥等生产人员:应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磷,应多食蛋白质,以提高抗磷能力。

6、高温环境下劳动的人员:由于机体大量出汗,除了补充足量的水和盐分外,最好多吃一些含钾较丰富的食品,如黄豆、青豆、绿豆、马铃薯、菠菜、柿饼、香蕉等。

高温环境中,人体维生素消耗量增加,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克从汗水中流失,其中以维生素C流失较多,应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枣和柑橘类水果。

7、振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量很大,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米糠、麦麸,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预防听觉器官的损失。

此外,振动及噪声影响人的植物神经系统,能抑制胃肠功能及消化腺的正常分泌,使人的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等,故应食易于消化、能促进食欲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1、宜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2、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

红葡萄酒

鸭蛋

鸡蛋

鸡肉

1、忌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2、忌过多食用深加工及烧烤、快餐类食品。

啤酒

白酒

咸鸭蛋

油豆腐

1、宜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2、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

菠菜豆腐汤

雪菜青豆韭菜豆腐汤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

瑶柱生菜白菜汤

猪肉青菜粥

白菜虾仁面汤

冰糖绿豆苋菜粥

卷心菜菠萝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