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呼吸道传播

并发症:肺炎  肺水肿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1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病因

冠状病毒感染(50%):

2003年4月16日,WHO根据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加拿大,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果,宣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电镜下,病毒的包膜有突起呈日冕或皇冠状,故于1968年得以命名,1975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确定设立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下设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1993年又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性,复制方式和基因组同源性,将环状病毒属(orbivirus)也列为冠状病毒科门下,另外,还发现原属于披膜病毒科的动脉病毒(artervirus)与冠状病毒科也有一定的关系,冠状病毒属包括人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猫肠道冠状病毒,狗,牛,兔冠状病毒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它们只感染脊椎动物,感染人类的主要为人呼吸道冠状病毒(HCoV-0C43)和人肠道冠状病毒(HcoV-229E),分别引起人类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分类学上将为人类冠状病毒增加一个新的类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标本,在体外经Vero E6细胞培养可分离到SARS冠状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周围有鼓槌状冠状突起,突起之间的间歇较宽,病毒外形呈日冕状,表现出冠状病毒的典型特征。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从已经完成的几株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来看,其基因组全长由29206~29727个核苷酸,差异很小,氨基酸同源性则更高,我国学者发现,SARS病毒的S蛋白(spike protein)和M蛋白(membrane protein)具有很强的变异性,而这两种蛋白质有助于病毒进入人体细胞,这意味着未来疫苗的研究可能因此遇到困难,系统发生关系进化树分析表明,SARS病毒蛋白与已知的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差异较大,完全属于新一类的冠状病毒,SARS病毒能在Vero细胞和猴肾细胞中培养繁殖,在Vero细胞中培养5天便可出现细胞病变,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和囊泡内,质膜表面,细胞外均可见病毒颗粒,将SARS病毒接种于猴子。

可出现与人类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在干燥塑料表面最长可活4天,尿液中至少1天,腹泻患者粪便中至少4天以上,在4℃温度下培养存活21天,-80℃保存稳定性佳,但当暴露于常用的消毒剂或固定剂后即失去感染性,加热到56℃每15min可杀灭10000U的病毒,SARS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起病后10~14天出现,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高峰,约3个月后消失,IgG抗体在病程第3周即可达高滴度,3个月后持续高效价,实验证明该抗体可能是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体外分离到的病毒颗粒。

发病机制

目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起病早期可出现病毒血症,从体外病毒培养分离过程中可观察到对细胞的致病性,推测在人体的SARS病毒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但是,SARS患者发病期间淋巴细胞减少,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可能受损,且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改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故目前倾向于认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肺部的病理改变明显,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造成肺泡纤维闭塞,可见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

预防

重点在于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1.控制传染源

(1)疫情报告:我国已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隔离治疗和管理,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隔离治疗患者: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同时符合下列要求时才能考虑出院:

①体温正常7天以上。

②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③X线胸片显示有明显吸收。

(3)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对医学观察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如条件许可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为期14天,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并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量体温,如发现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立即以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指定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

(1)社区综合性预防:开展本病的科普宣传;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排除住宅建筑污水排放系统淤阻隐患;对患者的物品,住所及逗留过的公共场所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且事后应洗手;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或须外出到医院以及其他人多的场所时,应注意戴口罩;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

(3)医院应设立发热门诊,建立本病的专门通道,收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区应设有无交叉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病房,办公室等均应通风良好,疑似患者与临床诊断患者应分开病房收治,住院患者应戴口罩,不得任意离开病房,患者不设陪护,不得探视,病区中病房办公室等各种建筑空间,地面及物体表面,患者用过的物品,诊疗用品以及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均须严格按照要求分别进行充分有效的清毒,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进入病区时,要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须戴十二层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戴帽子和眼防护罩以及手套,鞋套等,穿好隔离衣,以期无体表暴露于空气中,接触过患者或其他被污染物品后,应洗手。

3.保护易感人群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均衡饮食,多喝汤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劳,足够的睡眠以及在空旷场所作适量运动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人体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抵抗能力,尚无效果肯定的预防药物可供选择,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对本病的被动预防作用未见有报道,我国已研制出对SARS冠状病毒的马抗毒血清和经鼻接种的灭活疫苗,其预防效果有待验证。

并发症

肺炎 肺水肿

并发有心,肝,肾功能损害,另外还发现肺部继发细菌感染等。

症状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 弛张热 不规则热 鼻塞 乏力 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 气喘 休克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 ,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 或弛张热 ,稽留热 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 ,肌肉酸痛 ,全身乏力 和腹泻 ,常无鼻塞 ,流涕等上呼吸道其他症状,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 ,少痰,偶有血丝痰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啰音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 ,气促和呼吸困难 ,略有活动则气喘 ,心悸 ,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 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病程短,重症患者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检查

1.血常规: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则常见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亦减少,T细胞亚群中CD3 ,CD4 及CD8 T细胞均显著减少,疾病后期多能恢复正常。

2.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等均可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可发现血氧饱和度 降低。

3.血清学检测: 国内已建立间接荧光抗体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来检测血清中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初步应用结果表明,两法对IgG型抗体检测的敏感约为91%,特异性约为97%,IgG型抗体在起病后第1周检出率低或检不出,第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且效价持续升高,在病后第3个月仍保持很高的滴度。

4.分子生物学检测 :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查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大便等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的RNA。

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将患者标本接种到细胞中进行培养,分离到病毒后,还应以RT-PCR法来鉴定是否SARS病毒。

影像学检查: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双肺周边区域累及较为常见,而胸腔积液,空洞形成以及肺门淋巴结增大等表现则较少见,对于胸片无病变而临床又怀疑为本病的患者,1~2天内要复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 以玻璃样改变最多见,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

诊断鉴别

诊断

由于病原学检测方法及其诊断价值尚在发展和验证阶段,目前缺乏特异性,敏感性俱佳且有早期诊断意义的较为成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须在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初步的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性治疗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临床诊断,以下是我国卫生部2003年5月颁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 ,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 ,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或有肺实变 体征,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2.诊断标准

(1)疑似诊断病例:符合上述诊断依据(1) (2) (3)条,或2) (3) (4)条,或(2) (3) (4)条。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上述(1) (2) (4)条及以上,或2) (2) (3) (4)条,或2) (2) (4) (5)条。

(3)医学观察病例符合上述2) (2) (3)条。

(4)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符合下述标准中的一条即可诊断为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①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②低氧血症 ,在吸氧3~5L/min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02)<70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p02)<93%;或已可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③多叶病变且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显示48h内病灶进展>50%;④休克 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⑤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年龄>50岁。

3.实验室特异性病原学检测的诊断意义

(1)通过细胞培养方法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是感染的可靠证据,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患病或病毒携带的诊断,但该法费时,无法用于快速诊断;一般情况下,病毒分离出来的机会不高,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本病的诊断;加上对技术条件和设备的要求又高,故不适宜于临床广泛应用。

(2)以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SARS病毒核酸,其敏感性尚需提高;如操作不当,易引起核酸污染,造成假阳性,当对患者同 一标本重复检测均为阳性,或不同标本均检验为阳性时,可明确诊断为本病或病毒感染者,而检测结果阴性时,不能作为排除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的依据。

(3)用IFA和ELISA法检测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急性期阴性而恢复期阳性,或者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时,可以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检测阴性的结果,不能作为排除本病诊断的依据。

鉴别诊断

因为缺乏成熟,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可以解释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经过的疾病,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 ,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合并肺部感染,军团菌病,肺结核 ,流行性出血热 ,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 ,肺不张 ,肺栓塞 症,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 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治疗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1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的药物,临床治疗主要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性措施,应全面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症状、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象、SpO2或动脉血气分析,定期复查胸片(早期不超过3天),以及心、肝、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等。患者均应严格隔离,并注意消毒和防护措施。   

1.对症支持治疗   

(1)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活动。  

(2)发热   

超过38℃者可作物理降温(冰敷、酒精擦浴)或解热镇痛药(儿童忌用阿司匹林)。   

(3)镇咳祛痰药   

用于剧咳或咳痰者,如复方甘草合剂,盐酸氨溴索等。   

(4)氧疗   

有气促症状尽早作氧疗,可作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缓解缺氧。   

(5)营养支持治疗   

由于能量消耗及进食困难,患者常有营养缺乏,影响恢复,应注意足够的营养支持和补充,可经肠内或全肠外营养给予,如鼻饲或静脉途径。总热量供应可按每天每公斤实际体重83.7~104.6kJ(20~25kcal/kg)计算,或按代谢能耗公式计算[代谢消耗量(HEE)=基础能量消耗(BEE)×1.26],营养物质的分配一般为糖40%,脂肪30%,蛋白质30%。氨基酸摄入量以每天每公斤体重1.0g为基础,并注意补充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患者出现ARDS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合理输液,严格控制补液量(25m1/kg体重),要求液体出入量呈轻度负平衡,补液以晶体液为主。   

(6)心理治疗   

患者因受单独隔离,且病情重,常易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需要热情关注,并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治疗。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应用有利于减轻肺部免疫性损伤,减轻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和发展,并可预防和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大部分患者用药后改善中毒症状,缓解高热,但是大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削弱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毒增生繁殖,以及引起三重感染(细菌和真菌),因此激素的合理应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1)指征   

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3天持续不退。  

②48h内肺部阴影进展超过50%。  

③出现ALI或ARDS。   

(2)用法和剂量:一般成人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mg/d静脉滴注,危重病例剂量可增至500~1000mg/d,静脉滴注,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应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和停用。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等。采用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较为安全有效。   

3.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报道不一,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的应用报道较多。   

4.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是对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宜掌握指征及早施行。

护理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注意生活习惯,注意多吃一些饮食含量高的食物。

1、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 2、宜吃温补散寒的食物; 3、宜吃清热化痰的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腰果

1、忌吃性味寒凉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吃油腻味厚的食物。

干腌菜

咸鸭蛋

赤小豆

羊油

1、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 2、宜吃温补散寒的食物; 3、宜吃清热化痰的食物。

莲子红豆沙

莲子芡实荷叶粥

莲子瘦肉汤

百合绿豆沙羹

砂锅排骨粥

排骨蘑菇汤

番茄菠萝汁

番茄西米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