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外伤第4天至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硬膜外血肿为亚急性硬膜外血肿,CT应用以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现率明显增加,但应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诊断。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见于脑外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发病率1-5%。脑外伤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发病率不同,平均20-40%。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颅底骨折  脑脊液漏  假性动脉瘤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手术治疗,越早发现治愈率95%。晚期发现,容易并发脑疝而危及生命,治愈率50-60%。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生活习惯,合理饮食。

病因

外伤暴力(35%):

硬膜外受到较轻的外伤暴力时,存在颅底骨折脑脊液漏者,因颅内压明显低于正常,使血肿变大形成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因外伤产生假性动脉瘤破裂也是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局部轻微渗血(25%):

外伤着力点处轻微线形骨折,致局部轻微渗血,逐渐形成血肿;亦可无骨折,在受伤的瞬间颅骨轻微变形,后靠其弹性迅速复原,但已造成颅骨与硬膜剥离,使颅骨内面与硬膜表面微小血管损伤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增大,因血肿形成缓慢,颅内压可通过降低脑脊液分泌量,减少颅内血液循环总量进行代偿,出现的临床症状较慢且相对较轻。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30%):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早期为一血凝块,一般在第6~9天即出现机化,逐渐在硬膜面形成一层肉芽组织,血肿出现钙化现象是慢性血肿的标志,较大的血肿CT可显示其包膜及其中心液化。

预防

注意生活习惯,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并发症

颅底骨折 脑脊液漏 假性动脉瘤

可能并发颅底骨折 ,脑脊液漏 ,或者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假性动脉瘤 。

症状

恶心与呕吐 头晕 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因其从事生产劳动及其他户外活动多,且其硬脑膜与颅骨连接没有妇女,儿童及老人紧密,好发于额,顶,颞后及枕部,因颅内压增高 缓慢,可长时间出现颅内压慢性增高表现,头痛 ,头晕 ,恶心 ,呕吐等逐渐加重,延误诊治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偏瘫 ,失语等。

检查

1.CT扫描:表现为稍高、等或低密度区呈梭形,增强CT扫描可有血肿内缘的包膜强化,有助于等密度血肿的诊断。

2.MRI:硬膜外血肿在亚急性期与慢性期T1、T2加权图像均为高信号。

诊断鉴别

明确的外伤史,X线平片见到骨折,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个别外伤史不明确者要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 进行鉴别,及时的CT,MRI可以确诊。

需要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根据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学表现可以做出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手术治疗,越早发现治愈率95%。晚期发现,容易并发脑疝而危及生命,治愈率50-60%。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一)治疗   

对已经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CT显示血肿壁厚,有增强及钙化者,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内侧壁应从周边缓慢地剥离,仔细止血,血肿清除后硬膜悬吊,外置橡皮条引流,骨瓣完整保留。部分亚急性期血肿液化良好,可行穿刺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治疗。个别症状轻微、意识清除、血肿量低于30ml患者,可应用非手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动态CT监测,多数30~45天可完全吸收。   

(二)预后   

如患者处理及时得当,多预后良好且无后遗症。

护理

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平时注意一下生活习惯,多吃一些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主要还是注意生活细节。

1、宜吃止吐的食物; 2、宜吃碱性的食物; 3、宜吃保护胃粘膜的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韭菜、大蒜; 2、忌吃产气的食物如洋葱、红薯、芋头、土豆; 3、忌吃酸性的食物如奶酪、蛋黄。

干腌菜

咸鸭蛋

赤小豆

咸鱼

1、宜吃止吐的食物; 2、宜吃碱性的食物; 3、宜吃保护胃粘膜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