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烟雾病

小儿烟雾病

烟雾病又称为Moyamoya 病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烟雾"名称的来源是在脑血管造影时显示脑底部由于毛细血管异常增生而呈现一片模糊的网状阴影,有如吸烟所喷出的一股烟雾,故名。Moyamoya是日语"烟雾"的发音。本病的实质是脑底部动脉主干闭塞伴代偿性血管增生。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本病罕见,儿童发病率约为0.0001%--0.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躯体感觉障碍  癫痫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内科 神经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病因治疗 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40-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5000——30000元)

温馨提示

本病病因尚不明,亦无根治方法,若病因明确的继发性烟雾病,能随原发病的治疗而好转,有的手术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目前多将本病分为先天性与后天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烟雾病多有遗传因素。后天性烟雾病系因多种病因所致,如镰状细胞贫血,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糖原贮积病,放射线治疗后,结缔组织病,主动脉缩窄,Apert综合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近年来在本病的病因强调种族遗传因素,Alva报道,本病发生在同一家族中单卵双胎儿占7%,在日本家族性烟雾病约占10%,近年对家族性烟雾病的研究结果提示本病的基因位于在第3,7及17号染色体长臂(17q25)。

(二)发病机制

本病基本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底动脉环的慢性进行性狭窄和闭塞,并逐渐形成侧支循环,是由扩张的Henbnei动脉,豆纹动脉,前后脉络膜动脉,大脑后动脉至视丘分枝,基底节和内囊处扩张的毛细血管等组成,是一种代偿现象,并非某一疾病特征变化,血管造影是异常血管网,如病程进展缓慢,侧支循环丰富,则不发生明显临床症状;如血管闭塞进展较快,以致未能形成侧支代偿,即表现为颈内动脉缺血的一系列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由于异常血管壁薄,呈现增生,又处于闭塞近端的高压区域内,承受较大的血压和血流,故可破裂而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防

积极预防和治疗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结脑,化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并注意遗传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并发症

躯体感觉障碍 癫痫

本病的其他症状尚有感觉障碍、癫痫发作、失明、不自主运动、智力减退及精神异常等。出血型的烟雾病,平常像正常人一样,一旦发病,会突发剧烈头痛,随后恶心、呕吐,很快就会昏迷。到医院一查是脑出血,再进一步检查是由于烟雾病引起的脑出血。这部分病人的病情都很重,严重的一直处在昏迷状态,即使经积极治疗后患者清醒了也有严重的神经肢体功能障碍。

症状

脑膜刺激征 无力 颅内出血

本病可发生各年龄组,儿童好发年龄高峰在10岁以下,临床表现可分缺血型和出血型两类,儿童患者以缺血型居多,成年患者则以颅内出血 表现为主,Karasawa等报道了104例儿童烟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偏瘫 ,其中短暂的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占57例,持续性偏瘫44例,皮质功能障碍最常见是失语占21例,值得注意TIA高频发生是在首次发病后的头4年,以后则少见,部分患儿或头痛起病,头痛可发生在偏瘫前几个月或一年之久,也曾见到个别患儿首发症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 ,明显的颈抵抗及脑膜刺激征 等,成人首先症状则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运动障碍次之,北京儿童医院报道烟雾病19例,5岁以上发病者12例(63%),19例患儿中,以发作性肢体无力 或偏瘫为首发症状者10例(53%),主要临床表现中偏瘫17例,其中交替性偏瘫7例,运动性失语 11例,头痛10例,临床提示如以肢体无力或偏瘫,运动性失语或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应尽快做头颅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脑血管造影以争取早期诊断,并进一步检查有助明确病因。

检查

发病时一般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脑脊液检查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外,个别患儿脑脊液可有蛋白轻度增高,细胞数及生化均正常,为明确病因,应常规做血及脑脊液病毒免疫学抗体等检查。

1.脑电图检查

改变系非特异性,可在病灶侧出现慢波,此点有助于确定病变侧。

2.神经影像学检查

烟雾病诊断主要依据神经影像学诊断,故小儿烟雾病采用脑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本病重要依据,MRA作为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技术,能较好地反映颅内血管病变部位和范围,并且因其无创性,快捷,不需造影剂,便于重复等特点,有可能成为儿科脑血管疾病中重要而常用技术方法,通过MRA或DSA检查,本病均可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脑底部有异常血管网形成,多数累及双侧,也可见于单侧受累者,在1~2年之内单侧受累可进展成双侧受损。

诊断鉴别

诊断

临床表现以肢体偏瘫,运动性失语和头疼为主,加上辅助检查脑血管呈烟雾样影像改变,即支持本症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鉴别,如颅内出血症,脑血管栓塞等。

1.脑血管出血(cerebrovascular hemorrhage) 最常见于颅脑外伤,产伤,有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友病 ,白血病 ,脑肿瘤以及后天获得性迟发性维生素K 缺乏症等,均可并发脑血管出血,临床起病急,出现惊厥,昏迷 ,瘫痪 ,颈硬以及颅内高压症状体征(如剧烈头痛 ,频繁喷射式呕吐,视盘水肿 ,脉搏 缓慢,高血压 等),腰穿脑脊液呈均匀红色,压力增高,含新鲜红细胞,数小时后出现皱缩红细胞,易并发海马沟回疝,小脑扁桃体疝 ,可致迅速死亡。

2.脑血管栓塞(cerebrovascular embolism) 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伴心房纤颤时,心脏附壁血栓可脱落造成脑栓塞 ,偶尔气栓,复杂性开放性骨折 的脂肪栓,血栓性静脉炎 的感染栓子也可发生脑栓塞,临床起病突然,有时仅在数秒钟内发生,由于易拴入大脑中动脉而有三偏征,脑脊液常正常,或有轻微红细胞增多,急性期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但为期较短,颅内高压表现较轻微,脑栓塞远端因有继发性脑水肿及随后的脑软化,脑腔隙性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及空腔化而易遗留偏瘫,痴呆 。

3.脑血栓 形成(cerebrovascular thrombosis) 法洛四联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等血液黏滞时,可并发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临床发病相对缓慢,易出现轻,中度内囊三偏征,意识多不受影响,脑脊液多正常而无红细胞。

4.脑动脉内膜炎(cerebral arterial intimitis) 过去结核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 易并发脑动脉内膜炎,目前已少见,结缔组织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 狼疮),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及非特异病毒感染后,有时并发大脑中动脉内膜炎,而出现偏瘫综合征,后者病情较轻,大多1~2个月后恢复正常,钩端螺旋体病引起者可发生交替性偏瘫甚至双侧瘫。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内科 神经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病因治疗 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40-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5000——30000元)

(一)治疗   

目前对本病尚无根治疗法,有明确病因者,应进行病因治疗。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找不到原发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可采用多种治疗措施以增加脑血流量。无任何药物可防止本病的进展。对缺血脑梗死患儿可应用扩容、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对病因不明的烟雾病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较多,如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脑-硬膜-动脉联合血管成形术(EDAS),以及脑-硬膜-动脉-肌肉联合血管成形术(EDAMS)等。由于儿童动脉细小,故采用EDAMS成形术收效良好。对于脑实质内较大的血肿已构成脑压迫者,无疑需要手术清除血肿。   

(二)预后   

本病病因尚不明,亦无根治方法,若病因明确的继发性烟雾病,能随原发病的治疗而好转,有的手术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1、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2、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3、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4、宜吃钙含量丰富食物; 5、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鸡肉

腰果

南瓜子仁

青豆

1、控制热能,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2、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等盐腌类食品; 3、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虾米

1、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2、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3、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4、宜吃钙含量丰富食物; 5、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海带瘦肉粥

海带粳米粥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

紫菜豆腐汤

白菜清汤

白菜粥

白萝卜浓汤

白萝卜梨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