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软骨发育不全

小儿软骨发育不全

小儿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ty)(或称软骨营养障碍)是侏儒中最多的一型,属于软骨化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的一种发育异常。伴有肢体短小、头大以及常有手的三叉畸形。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多数受累个体表现为新基因突变,仅有少数病例是家族性软骨营养障碍,母亲年龄越大所生小儿的发病率越高。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6岁以下小儿发病率约为0.05%)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营养不良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小儿营养保健科 儿科学 骨科 骨外科 内分泌科 内科 小儿骨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龙牡壮骨颗粒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30000元)

温馨提示

预后随病变的严重性而异,有些可于宫内或生后死亡,也可终身存活。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儿软骨发育不全(或称软骨营养障碍)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多数受累个体表现为新基因突变。仅有少数病例是家族性软骨营养障碍。母亲年龄越大,所生小儿的发病率越高。男性病人有50%按孟德尔规律遗传,甚至可隔6代相传。女性几乎不遗传。病儿均无内分泌障碍。

(二)发病机制

软骨的化骨障碍是由于原始基因原生质的缺陷。约80%的病例散发在父母兄弟均正常的家庭。可能由于显性基因突变所致。本病常伴有小腿内翻畸形,并有寰枢椎不稳定和椎管狭窄。其原因为编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的基因发生点突变。这种突变几乎总是(98%)发生在同一核苷酸(第1138号),并在该细胞表面受体跨膜区引起一种单一的氨基酸改变(精氨酸到甘氨酸)。该受体在所有骨前软骨均有此表达,并弥散地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改变主要是在生长骺板的软骨增殖层。该处软骨细胞稀少,排列不整齐,并发生黏液变性。松质骨骨小梁不规则,虽钙化正常,但长骨的长度生长极慢。因骨膜化骨不受影响,故长骨骨干的直径粗细发育正常。偶因从骨膜至骺板的血管有结缔组织增生,横跨骨横径出现纤维条带,从而封闭骺线,阻碍骨干的发育。

预防

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避免母亲高龄妊娠,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防止各种感染性疾病等。

避开遗传病。

预防遗传病的方法:

避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所生育的带有子女智力比非近亲子女差得很多,而且发病率很高。所以一定要避免近亲结婚。

避免高龄生育:生育年龄最好不要超过35岁,因为高龄产妇的细胞老化,易受外界病毒感染,受精后形成的个体易产生染色体病。

进行生育咨询:曾经生育过智能低下或残疾儿,或患儿因病早亡,再生育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女方是习惯性流产者,是否可以再生育,如何防止;妇女在孕期患过病、服过某些药物、接触过化学毒物或在有放射线污染的岗位上工作过,是否会影响胎儿等。通过咨询,医生对夫妇双方进行必要检查,会给出处理的方法和准确的建议。

行政部门咨询: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部门在制定有关优生政策时长征询从事医学遗传工作者的意见,例如:对某些优生法规、条例的制订是否合理;某地区常见遗传病的控制有何对策;某些遗传病的调查应该如何进行等。所以新婚夫妇应去相关的行政部门进行咨询。

中止妊娠:如果已经怀孕,经过检查发现有严重疾病时,尽快中止妊娠。

并发症

营养不良

常并发营养不良、生长落后,腹泻加重时常伴脱水、酸中毒,甚至引起休克(乳糜泻危象),尚可有关节炎、慢性原因不明的肝炎和严重的牙釉质发育不良等。成年期由于椎管狭小,可伴有神经并发症。多发性椎间盘突出,可压迫脊髓和脊神经,引起背痛,坐骨神经痛,甚至造成瘫痪。常因形体的异常有自卑感,好激动。

症状

四肢畸形 前额及颧骨突出 脸部大小不一 头颅增大 下颌前突 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 胸廓畸形 骨骺提前闭合

出生时体征已很明显,以侏儒最为显著,主要是四肢短,特别是上臂和股部最为明显,而躯干仍属正常。病儿外貌给人的印象是“成人的躯干,小孩的四肢”。直立时手指尖摸不到大粗隆,而正常人手指尖可达大腿的上部。正常体高的中点是在脐部,而病儿中点则在胸骨下端。头增大,面部宽,前额突出,鼻梁扁平,上齿槽突起,下颌骨突出。出牙正常。胸廓长度虽正常,但扁平,肋缘外翻,脊柱胸腰段的后突加大,腹部前突和臀部后突,形成特殊姿势。手短而宽,中指较正常者短。因而与其他指等长。中指与第四指分开呈“Ⅴ”型。

胫骨近端常有内翻畸形,致下肢弯曲。骨端增宽不规则,可影响关节活动,如伸肘及前臂旋转受限,步态摇摆。肌肉发育超出正常,皮肤软、松弛,形成皮纹和皮下组织堆积。一般内分泌及性功能正常,智力正常。

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正常。

X线检查:

1.头部: 头颅的顶部增大,而颅底和枕骨大孔较窄。

2.管状骨: 全部管状骨变短,直径相对增粗,密度增高,尤以四肢近端如股骨、肱骨最为明显。肌肉附着处的骨皮质增厚,干骺端明显变粗。骺板中心凹下呈“U”型,以膝关节最多见。掌、趾和指骨均短而致密。

3.胸骨: 前后径可因肋骨短小而变小。胸骨厚、宽而短。

4.骶骨: 骶骨变狭,位置较低,坐骨切迹变小,髂骨翼变方,上下径短,呈肾形。髋臼宽而平,是骨盆宽度大于深度的缘故。

5.脊柱: 脊柱的长度正常,但腰骶椎过度弯曲,第1~5腰椎的椎弓根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减。侧位可见椎弓根短缩,致椎管狭窄。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相关症状及X线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征应与引起身体矮小之侏儒疾患,如佝偻病、克汀病、脑下垂体功能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等鉴别,但本病矮短特点主要由于膝部以下的胫、腓骨和肘部以下的尺桡骨较短所造成,故临床外观或X线检查一般鉴别并不困难。

软骨发育欠全(hypochondroplasia):侏儒表现不太明显头颅正常。

脊柱-骨骺发育不全(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亦为短肢型侏儒常有近端大关节的破坏颅骨正常脊椎椎体变扁椎体骨化中心互相吻合胸廓发育不良如铃形。

佝偻病及克汀病:佝偻病有典型的临床及X线表现容易区别;而克汀病常伴有智力发育不良。

维生素D缺乏病:表现为轮廓模糊和骨化迟缓。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为较少见的软骨发育障碍疾患。由于体型类似软骨发育不全而命名。实质上是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型。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Catal氏病):为原因不明的遗传性疾患,有家族性,属短肢型侏儒。软骨营养障碍仅限于骺软骨,在同一时期内,一个骨骺可有多个骨化中心。

干骺端发育不良:系全身长骨干骺端软骨化骨障碍引起的发育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短肢型侏儒,关节粗大,活动障碍。

晚发型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TD):本病为一少见的脊柱和四肢大关节发育障碍而引起的短躯干型侏儒。为伴性隐性遗传,女性传递,仅男性发病,与血友病相似。病理上,关节软骨和骨的发育异常与莫奎氏综合征相似,唯表现较轻。X线改变主要在脊柱、骨盆和大关节,四肢发育无明显改变,不同于莫奎氏综合征。

致密性骨发育不全:本病特点为侏儒、普遍性遗传疾患。染色体G组第22对其中一个短臂缺失。

垂体性侏儒:可能系先天发育不全,垂体前叶功能不足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病因大多不明。少数因垂体临近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垂体机能而发病。

治疗

就诊科室:小儿营养保健科 儿科学 骨科 骨外科 内分泌科 内科 小儿骨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龙牡壮骨颗粒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30000元)

(一)治疗

对本症无特殊治疗。股骨和胫骨的内翻畸形,在早期可行胫骨上端骺阻滞术或腓骨头切除术;晚期的重症可行截骨术治疗。截骨术时为了防止肢体短缩,可行张开式截骨法。分期行胫骨和股骨延长术可改善身体矮小的外观,可改进外形与步态,但多不实际。到了成年期由于椎管狭小,可伴有神经并发症。多发性椎间盘突出,可压迫脊髓和脊神经,引起背痛,坐骨神经痛,甚至造成瘫痪,需做椎板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术。

(二)预后

预后随病变的严重性而异,有些可于宫内或生后死亡,也可终身存活。

护理

1、合理休息,病人可进行一般活动,但休息时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减少氧的消耗,因此,合理安排休息很有必要。

2、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饮食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所消耗的热量。

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1.多吃高钙食物; 2.多吃高蛋白食物; 3.多吃蔬菜水果。

芝麻

腰果

南瓜子仁

花生

1.忌吃油腻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螃蟹

1.多吃高钙食物; 2.多吃高蛋白食物; 3.多吃蔬菜水果。

菜花泥子汤

翡翠菜花

珍珠笋番茄蘑菇汤

云耳枸杞蘑菇夜香花汤

炒胡萝卜

肉末胡萝卜炒饭

蘑菇木耳西兰花腐竹汤

冬菇木耳瘦肉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