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葡萄糖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小儿葡萄糖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as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显著缺乏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昏迷  谵妄  贫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儿科学 儿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可出现溶血危象,严重病例可有少尿,昏迷,抽搐,谵妄,脱水,酸中毒等表现,可并发肾功能损害,甚至因急性肾衰而死亡。

病因

其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小儿。

G-6-PD缺乏症为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通常显性遗传的特点是父母任一方的致病基因只要传给子女,都可导致发病。有些携带显性遗传基因的个体可无临床表现,即外显率不是100%,这种情况就是不完全显性。也就是父母可能有一方是显性基因携带者而无临床表现的,正如G-6-PD缺乏症一样,因属于X连锁,群体中出现外显不全现象,称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基因突变,不过这个概率极小。

预防

本病绝大多数有诱因诱发急性溶血,故预防极为重要。

1.群体预防: 在G6PD缺乏高发地区,采用群体大面积普查或婚前,产前,新生儿脐血普查是比较有效和明智的方法,以发现G6PD缺乏者。

2.个体预防:

(1)去除诱因在筛查的基础上,发给一张列有禁用或慎用药物,食物等的“G6PD缺乏者携带卡”,供医生及本人参考。

(2)新生儿黄疸者:夫妇双方或任一方G6PD缺乏者的孕妇,于产前2~4周,每晚服苯巴比妥0.03~0.06g,可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或降低其发病率;分娩时取脐血作常规筛选以发现G6PD缺乏新生儿;母产前及婴儿忌用氧化性药物或使用樟脑丸贮存衣服,母忌吃蚕豆及其制品,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

 

并发症

昏迷 谵妄 贫血

可出现溶血危象,严重病例可有少尿,昏迷 ,抽搐,谵妄 ,脱水 ,酸中毒等表现,可并发肾功能损害,甚至因急性肾衰而死亡,新生儿期常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出现进行性贫血 ,胆石 症,肝脾肿大等。

症状

小儿哭闹不安 气喘 发绀 角弓反张 抽搐 张口呼吸 面色苍白 遗尿 意识丧失

患儿在发作前,有明显的情绪不快,首先是1~2min的呜咽,然后哭声逐渐增强,成为大哭大叫,继而瞬间无声响,张大嘴,深呼气,面色明显改变,瞬间过后患儿出现用力吸气,如这时患儿无意识丧失 现象,称为“轻型”;如这时患儿屏气发作持续下去,皮肤颜色变成发绀 或苍白,神志逐渐昏昏沉沉,最后意识丧失,肌张力从松软变成角弓反张 ,甚至伴有身体的痉挛,称为“重型”,据国外报道,在发作末期,约55%的患儿可出现抽搐 ,有的甚至出现遗尿 ,发作停止后,患儿可出现吸气性气喘 ,或恢复自主的呼吸。

检查

G-6-PD缺乏症的一般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溶血性贫血相比较无特异性,其诊断有赖于红细胞G-6-PD酶活性的测定,G-6-PD缺乏症的筛选实验和酶活性定量测定方法有如下几种。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ethemoglobin reduction test):速度比正常人显著减慢,该法是目前国内常用于筛查G-6-PD活性试验之一,微量组织化学洗脱法适合于杂合子的检测,其可信度为75%,此法的缺点是如果存在HbH,不稳定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均造成假阳性结果。

2.抗坏血酸(维生素C )氰化物试验(ascorbate-cyanide test):如果G-6-PD缺乏,H202破坏血红蛋白,形成一个棕色斑点。

3.硝基四氮唑蓝试验:该试验可用来检测NADPH生成量。

4.荧光点试验(fluorescent spot test):该试验是最简单,最可信和最敏感的过筛试验。

5.G-6-PD活性测定:通过单位时间生成NADPH的量来反映红细胞G-6-PD活性,其常用方法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Zink Jam法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Glock与Mclean法,在检测红细胞G-6-PD活性时,应注意试验时患者的临床状况,在溶血发作期,老化的,酶缺乏红细胞在外周血中被选择性地清除掉,年轻红细胞因酶水平较高得以保护,用这些细胞来进行试验分析不能真实地反映红细胞的G-6-PD活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于急性溶血2~4个月后复查外,或用离心沉淀技术剔除年轻红细胞后再检测红细胞G-6-PD活性,但试验系统中用沉淀红细胞是不标准的。

如果在溶血发作期间接受了红细胞输注亦会影响G-6-PD活性测定结果,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无特异性血液学改变,血红蛋白一般为80~100g/L,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至4%~35%,由于网织红细胞数比例增高,因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增高,红细胞半寿期明显缩短,一般为2~17天,无缺陷细胞的脾脏扣留,因此切脾一般无效,自身溶血试验 无诊断价值,在一些严重G-6-PD缺乏症患者,由于白细胞G-6-PD缺乏症可出现白细胞功能缺陷,主要是噬菌活性减低因而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菌的反复感染,新生儿黄疸,大部分病例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73.6μmol/L,甚至有高达684~8557μmol/L者,由于黄疸程度较重,可导致相当一部分的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其发生率为10.5%~15.4%,蚕豆病患者根据血红蛋白量的不同分为:

(1)重型: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血红蛋白在31~40g/L,而尿潜血在+++以上或无尿;或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衰,酸中毒,精神异常,偏瘫或双眼同向偏斜等。

(2)中型:血红蛋白在31~40g/L,尿潜血++以下;或血红蛋白41~50g/L;或血红蛋白51g/L以上,尿潜血++++。

(3)轻型:血红蛋白51g/L以上,尿潜血+++以下。

(4)隐匿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下降,外周血可查见Heinz小体,患者食用蚕豆后才会发病,同—个体在不同时间对蚕豆的反应也不一样,显然,除了酶缺乏外,还有其他因素与此病有关,例如Turrin等发现蚕豆诱导的溶血危象期间在红细胞膜有高分子凝集物和蛋白交联;膜损伤可能与红细胞内钙呈10倍升高和钙-ATP活性下降有关,现知蚕豆中存在的2个糖甙(蚕豆嘧啶和巢菜核甙)是蚕豆的毒性成分,De Flora等发现这两种物质很快地抑制缺陷红细胞的GSH生成能力,导致代谢紊乱, 常规做胸片,心电图和B超检查,注意有无肺部感染,可发现胆石,肝脾肿大等。

诊断鉴别

根据急性溶血性贫血特征,有半月内食用蚕豆史或2天内有服用可疑药物史或感染,糖尿 病酸中毒等诱因存在的证据,经筛选试验或酶活性测定有G-6-PD缺乏者即可确认。

鉴别诊断

1.G-6-PD缺乏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 其临床特征和某些实验特征与不稳定血红蛋白相关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 相似,应加以鉴别。

2.己糖磷酸旁路的其他酶缺陷,如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等而其临床表现亦与G-6-PD缺乏相似,应注意鉴别。

3.通过热不稳定试验和血红蛋白电泳 来排除血红蛋白病,G-6-PD缺乏症此2项试验均正常,某些过筛试验如特别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 )氰化物试验血红蛋白亦可阳性,但G-6-PD活性测定或荧光点试验仅有G-6-PD缺乏症者阳性,据此可加以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儿科学 儿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一)治疗

红细胞G-6-PD缺乏症无特殊治疗,如无溶血不需治疗,平时应避免使用伯氨喹啉类氧化性药物及其他明确引起溶血的药物,避免食用蚕豆,出现溶血时则作必要的对症处理,大量饮水,酌情使用碱性药物使尿液碱化,贫血严重时需输血,但应避免输亲属血,由于溶血多为自限性,输血1~2次即可,如由药物诱发溶血发作,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

(二)预后

G-6-PDA-型缺乏者溶血发作一般是自限性的,CNSHA患者可以发生胆石症,在感染或服药后溶血期病情加剧,但血红蛋白水平仍相对稳定,几乎所有药物或感染诱导的溶血患者都可平安地恢复正常,蚕豆病和伴有核黄疸的新生儿黄疸相对较危险,但经及时治疗病死率亦极低。

护理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保健

不要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多吃一些维生素高的食物。

1.宜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腰果

南瓜子仁

核桃

黄豆粉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忌吃油腻的食物;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羊油

1.宜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