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窦性心动过缓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的范围,为小儿常见心律失常,但多无症状,确切发病率不详。婴儿心率每分钟在100次以下,1~6岁每分钟80次以下,6岁以上每分钟在60次以下即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过缓常出现交界性逸搏,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小儿,运动员,也可见于克汀病,伤寒、阻塞性黄疸病等,在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及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应用毛地黄,利血平时,心率也可缓慢。持久性心动过缓可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之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晕厥  心源性休克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宁心宝胶囊 心肝宝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对于正常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可不予治疗,但需临床随诊。有明确病因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心动过缓伴症状或心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多见于正常儿童,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主要表现在睡眠,屏气,胃显著扩张时,经常从事运动的年长儿童也可表现窦性心动过缓,咽部敏感的小儿用压舌板检查咽部时亦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2.病理情况:少数见于病理情况,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脑缺氧和颅内压增高,伤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低及高血钾等病症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应用β受体阻滞药,洋地黄,奎尼丁,吗啡等药物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心脏病手术后:特别是心房手术后,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二)发病机制

1.心律失常的分类及产生机制: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激动形成失常:可分为两类:窦性心律失常及异位心律,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游走心律及窦性静止,异位心律指激动发自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如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或激动传导受阻,次级起搏点发出激动,防止心脏停搏,称为被动异位心律,发生1~2次者称逸搏,3次以上者为逸搏心律,如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窦房结的频率,抢先一步在窦房结之前发出激动,称为主动性异位心律,发生1~2次者称为过早搏动,连续3次以上者称心动过速,其频率更快而有规律者称扑动,更迅速而无规律者称颤动,异位心律根据起搏点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

(2)激动传导失常:由于生理不应期所引起的传导失常称为干扰,最常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如果连续多次激动都在房室交界区发生干扰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病理性传导阻滞可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交界区及心室内,分别称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当激动通过房室旁路使部分心室先激动,称为预激综合征,此属于传导途径异常。

2.激动传导失常:心脏的激动若不能按正常的速度和顺序到达各部位则为传导失常,又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指激动在传导过程中适逢传导系统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在遇到绝对不应期时激动不能下传,遇到相对不应期时传导变慢,也称干扰,干扰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房室交界区,如果连续3次以上在房室交界处发生干扰,则称干扰性房室分离,病理性传导失常是由于传导系统的器质性改变,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产生的传导障碍,亦称病理性传导阻滞,大部分缓慢心律失常即由此所产生。

3.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属于此类的有并行心律,反复心律,异位心律合并传出阻滞等,并行心律(parasystole)是指心脏内除窦性起搏点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经常活动着的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的周围有传入性阻滞的保护,使窦性冲动呈完全性传入阻滞,它能按本身的频率发生激动而不受正常窦性激动的影响,为此两个起搏点并列发出激动,在异位起搏点无传出阻滞的情况下,只要周围心肌不处于不应期,即可外传,便形成一次异位性期前收缩,亦可形成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预防

预防各种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神经系统因素,低温,麻醉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防止高血钾和各种药物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

并发症

晕厥 心源性休克

常并发交界性逸搏或病者窦房结综合征,显著心率减慢时可出现晕厥 ,抽搐,常伴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 。

症状

胸闷 心动过缓 头昏 抽搐 晕厥

正常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做心电图或24h心电图时发现,对于病理性原因致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明显缓慢时,可出现精神差,倦怠,年长儿可诉头昏 ,胸闷 ,显著心率减慢时可出现晕厥 ,甚至抽搐 ,听诊时心率慢,常伴心律不齐,心音可正常。

检查

一般常规检查无异常,如并发于某些疾病之后,实验室检查随原发疾病不同而异。 常规做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他视临床需要选择。心电图特点:

常规心电图(清醒和休息状态)

(1)窦性P波,Ⅰ、Ⅱ为直立波,aVR导联倒置。

(2)心率缓慢:<1岁<110次/min;1~3岁<90次/min;3~5岁<80次/min;5~10岁<70次/min;10岁以上<60次/min。

动态心电图特点(睡眠时):<1岁<80次/min;2~6岁<60次/min;7~11岁<45次/min;12岁以上<40次/min;运动员可<30次/min。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无困难。

鉴别诊断:

1.病态窦房综合征:运动试验或窦房结功能激发试验 ,心率增快不及原有心率的20%~30%,考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而窦性心动过缓可明显增快,但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早期表现。

2.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于注射阿托品或运动后,心率可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逐渐加快。

3.2∶1房室传导阻滞 :有时受阻P波重叠T波中,注意T波形态有无隐藏P波,可帮助诊断。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宁心宝胶囊 心肝宝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一)治疗

对于正常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可不予治疗,但需临床随诊。有明确病因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心动过缓伴症状或心率<40次/min(婴儿<60次/min)者应予治疗。

1.异丙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急性期治疗,0.5~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根据心率和症状调整滴入速度,以无自常症状或心率:儿童>40次/min,婴幼儿>60次/min者为标准,不宜将心率提高到正常范围,以免加重心肌损害。

2.阿托品:可静脉滴注亦可口服,静脉推注0.01~0.03mg/kg,心率控制如上,常用于症状较轻或慢性患者,口服每次0.01~0.03mg/kg,3次/d。维持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心率范围。

3.山莨菪碱:用于症状较轻者,静脉推注用,剂量每次0.3~0.5mg/kg。余同上。

4.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者:若上述治疗无效或不能改善者,需安装起搏器,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

(二)预后

多数预后良好,但如并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将受影响。

护理

1、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2、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保持大便通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4、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5、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1.宜吃低胆固醇的食物; 2.宜吃降低血液粘滞性的食物; 3.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鸡蛋

鹌鹑蛋

鸭肉

鸭翅

1.忌吃油炸、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3.忌吃单碳水化合物。

腐竹

白扁豆

螃蟹

海蜇头

1.宜吃低胆固醇的食物; 2.宜吃降低血液粘滞性的食物; 3.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海参鸭肉粥

海带瘦肉粥

萝卜海带

凉拌海带木耳芹菜

鲜菇小米粥

莲子红豆沙

红豆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