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先天性直肠肛门发育畸形非常多见,并且类型众多,直肠盲端和瘘管的位置各异。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15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多于女性,高位畸形在男性约占50%,女性占20%。各种瘘管的发生率在女性为90%,男性为70%,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约有30~50%,且常为多发性畸形。有家族史者少见,仅1%。有遗传性,但遗传方式尚无定论。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好发于新生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便秘  肠梗阻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肛肠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温馨提示

临床表现为典型低位肠梗阻表现,生后无胎便排出或异位排胎便,即之出现呕吐、如生后开始喂养症状必然加重。呕吐频繁可以出现脱水、吸入性肺炎,延误时间长必然造成肠穿孔、腹膜炎、败血症,病情会迅速恶化,最终死亡。

病因

病因:

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生是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男性和女性基本上是相同的,仅是解剖上的区别,泄殖腔分隔过程的结果,尿生殖窦与肛门直肠窦之间相通,构成高位或中间位畸形,发生各种肛门直肠发育不全及直肠与尿道或阴道间的瘘管,肛门后移过程障碍和会阴发育不全的结果,构成低位畸形,发生肛门皮肤瘘,肛门前庭瘘,肛门狭窄等。

预防

本病是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并发症

便秘 肠梗阻

可出现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 症状等并发症;肛门直肠狭窄者可出现排便困难,便秘 ,粪石形成,继发巨结肠等慢性梗阻症状。

症状

肛门畸形 不排胎便 肠狭窄 没有肛门 结节 肛管括约肌横断

由于是体表畸形,易于诊断,除临床检查外,还必须进一步测定直肠盲端与肛提肌平面和肛门皮肤的距离,以确定畸形的类型,瘘管的位置,以及合并畸形,方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高位畸形

约占40%,男孩多见,往往有瘘管存在,但因瘘管细小,几乎都有肠梗阻症状,骨盆肌肉的神经支配常有缺陷,并伴有骶椎和上尿路畸形,此型病例在正常肛门位置皮肤稍凹陷,色素较深,但无肛门,哭吵时凹陷处不向外膨出,用手指触摸也无冲击感,女孩往往伴有阴道瘘,开口于阴道后壁弯窿部,外生殖器亦发育不良,呈幼稚型,粪便经常从瘘口流出,易引起生殖道感染,男孩常伴有泌尿系瘘,从尿道口排出气体和胎便,可反复发生尿道炎,阴茎头炎和上尿路感染。

(二)中间位畸形

约占15%,无瘘者直肠盲端位于尿道球部海绵体肌旁或阴道下段附近,耻骨直肠肌包绕直肠远端,有瘘者其瘘管开口于尿道球部,阴道下段或前庭部,其肛门部位的外观与高位畸形相似,也可以从尿道或阴道排便,探针可以通过瘘口进入直肠,在会阴部可触到探针的顶端,在女孩以直肠前庭瘘多见,因瘘口位于阴道前庭舟状窝部,也称舟状窝瘘,瘘孔较大,婴儿早期通过瘘孔基本能维持正常排便,可引起阴道炎或上行性感染。

(三)低位畸形

约占40%,直肠末端位置较低,多合并有瘘管,很少伴发其它畸形,有的在正常肛门位置为薄膜所覆盖,隐约可见胎便色泽,哭吵时隔膜明显向外膨出,有时肛膜已破,但不完全而排便困难,在男孩伴有肛门皮肤瘘,管中充满胎便而呈深蓝色,瘘口位于会阴部,或更前至阴囊缝,或尿道尾侧的任何部位,在女孩伴有肛门前庭瘘或皮肤瘘,瘘口位于阴道前庭部或会阴部。

检查

1.X线所见

腹部立位平片多显示低位结肠梗阻,钡剂灌肠侧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差,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若不及时灌肠洗出钡剂,可形成钡石,合并肠炎时扩张肠段肠壁呈锯齿状表现,新生儿时期扩张肠管多于生后半个月方能对比见到,若仍不能确诊则进行以下检查。

①倒立侧位X线平片

称为Wangenst-een-Rice法,要求在生后12小时以上摄片,等待气体到达直肠,生活能力差者需要更长时间,在会阴肛门区皮肤上涂钡剂作为标记,摄片前将婴儿倒立2~3分钟,使直肠盲端的胎便与肠管气体互相转换,采取髋关节呈90°屈曲位,使保持能充分显示P点(耻骨中心),C点(骶尾关节),I点(坐骨最低点)的角度,以股骨大粗隆为中心,在呼气,吸气及啼哭时各摄片1张。

通过I点设一与PC线相平行的I线,与PC线间的距离为肛提肌群,直肠盲端位于PC线上方者为高位,于二线之间为中间位,超越I线为低位,或者设置M点,即坐骨结节 的上2/3与下1/3交接点,在M线上方者为中间位,M线下方者为低位。

但必须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如肠道充气不足,胎便过于粘稠,肛提肌的运动,X线投照角偏斜等均能影响位置的正确性。

②瘘管造影

瘘管造影要求显示造影剂注入时的结肠影象及造影剂排出时的直肠瘘管影象,结肠直肠与尿道双重造影可显示直肠瘘管与尿道的关系,阴道造影可显示阴道与直肠的关系。

婴儿出生后仔细观察会阴部即可发现在正常肛门位置没有肛门 ,特别是生后24小时不排胎便 ,就应及时检查,如能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位肠梗阻症状,在无瘘的或伴有狭小瘘管的病例,往往在出生后早期即发生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在肛门直肠狭窄 或伴有较大瘘管的病例,依据其狭窄程度和瘘管大小,可在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后出现排便困难 ,便秘 ,粪石形成,继发巨结肠等慢性梗阻症状。

2.活体组织检查

取距肛门4cm以上直肠壁粘膜下层及肌层一小块组织,检查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巨结肠患儿缺乏节细胞。

3.肛门直肠测压法

测定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和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在正常小儿和功能性便秘,当直肠受膨胀性刺激后,内括约肌立即发生反射性放松,压力下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内括约肌非但不放松,而且发生明显的收缩,使压力增高,此法在10天以内的新生儿有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4.直肠粘膜组织化学检查法

此乃根据痉挛段粘膜下及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处增生,肥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不断释放大量乙醯胆碱和胆碱酶,经化学方法可以测定出两者数量和活性均较正常儿童出5~6倍,有助于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并可用于新生儿。

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主要同直肠闭锁 相鉴别,直肠闭锁是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有一定距离,因胎儿时期的原始肛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比锁肛严重,努责时肛门周围膨胀程度比锁肛小,主要同直肠闭锁相鉴别。

直肠闭锁是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有一定距离,因胎儿时期的原始肛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比锁肛严重,努责时肛门周围膨胀程度比锁肛小。

治疗

就诊科室:肛肠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外科治疗

目的是重建具有正常控制功能的排便肛门,方法和时间的选择,根据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合并瘘管的情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为了改善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拖出的直肠必须通过耻骨直肠肌环,为了更好地识别耻骨直肠肌和尿道,中间位和高位畸形可采用经骶尾路肛门成形术或经骶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手术时尽可能减少盆腔神经的损伤以增进感觉,拖下的直肠必须血供良好,无张力地到达会阴,缝合时使皮肤卷入肛内以防止粘膜脱垂等,这些都是要点,手术者有无此种概念,将决定预后是否良好。现今多数医师主张不适合会阴肛门成形术者,生后均先行暂时性结肠造瘘术,待至6~10个月时施行肛门成形术,术后3个月关闭造瘘。   

近年Penǎ所创导的后矢状切口的手术方法,分离到直肠盲端,在直视下处理瘘管,以电刺激识别肌群的位置,保存直肠及肛周的肌肉神经血管组织,并恢复原状,如若直肠太短或太宽,则从腹腔游离及作尾状修剪,使直肠盲端准确通过肛提肌及括约肌群中央,从而得到满意的排便功能。   

至于低位畸形的治疗,如肛门皮肤瘘无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不需治疗。肛门或直肠下端轻度狭窄,一般采用扩张术多能恢复正常功能。对肛门皮肤瘘者,仅作简单的"后切"手术。膜性肛门在新生儿期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肛门前庭瘘如瘘孔较大,在一段时间内尚能维持正常排便,可于6个月以后施行手术。低位者因已通过耻骨直肠肌环,故手术较为容易,且术后排便功能良好。至于泄殖腔畸形的治疗,因一穴肛畸形复杂、新生儿期先作暂时性结肠造瘘,6月~1岁时行根治术。作成皮管或带蒂小肠移植的阴道成形术,在新阴道后方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利用原泄殖腔构成尿道一部分,进行泌尿系器官成形术,争取一期完成。   

【排便功能的评定】   

过去记录标准不一,因而很难作出统一的评价,现宜根据术后会阴部清洁程度,分为清洁、污粪、不全失禁及完全失禁四类评分,同时在每项中再按直肠排空功能分别记录有无粪便积蓄,并须指出是否需作治疗,在手术中发现其他畸形或并发症均须分项记录,因其可能成为影响评分的重要因素。

护理

护理措施:

1、肛管、肛膜闭锁者应积极协助医生完善术前准备,急诊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

2 、合并泌尿、生殖系瘘者,每次便后应及时用温水洗净瘘口、会阴、肛周皮肤,并涂以鞣酸软膏,防止局部红、肿、糜烂。

3、 胃肠减压者应及时抽吸胃液,以减轻腹胀、腹痛。

4 、患儿呕吐时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防止误吸而导致窒息,呕吐后应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5 、注意保暖,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局部受压过久;观察面色、呼吸、腹部体征。

6 、按医嘱给予氧气吸入、补液、抗炎等治疗。

饮食保健

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过于油腻、冷硬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