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猪囊尾蚴病

皮肤猪囊尾蚴病

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utis)是因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虫媒传播

并发症:心包囊肿  肝包虫囊肿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感染中心 寄生虫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片 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温馨提示

加强教育,注意灭虫,消毒工作。

病因

饮食因素(85%):

人食用未煮熟的囊虫寄生的猪肉或被虫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物,蔬菜,在胃肠道内孵化成为六钩蚴,经淋巴或血行播散全身,发育成囊虫,形成本病,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

环境因素(15%):

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人的含有虫卵的排泄物未能及时清洗消毒导致囊虫进入日内而感染该病。

预防

严格执行肉类检查制度和饮食卫生,对肉类加工人员及畜牧饲养人员,加强教育,注意灭虫,消毒工作。

并发症

心包囊肿 肝包虫囊肿

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症状

囊肿 结节 钙化 紧张

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 ,可有豌豆至粟子或更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紧张 而有弹性,可游动,无自觉症状,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改变,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囊尾蚴死后可钙化 ,通过放射显影术可证实,囊肿 触诊有波动,穿刺时抽出透明白色乳状液体,包囊数目不定,可由数个至数百个,经过缓慢,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大加多,部位不定,多见于躯干,上肢,亦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引起相应的症状。

检查

嗜酸性细胞计数往往显著增加;无菌新鲜囊液(1∶1000)2ml皮内注射,数小时后注射部位发生红斑或水疱者为阳性,如结果为阴性,可增加浓度再作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及沉淀反应亦有助于诊断。

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系由多层结缔组织膜所组成,内层为实质膜,内有澄清液体及幼虫,如虫已死可钙化。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有肠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绦虫虫卵或孕节。

鉴别诊断

1.粉瘤 少数孤立,性质柔软,无波动现象,内含固体物质。

2.汗囊瘤 成自单层结体组织膜,内含淡黄色液体,系汗液潴留所致,活检易于辨别。

3.神经纤维瘤 较柔软,有细茎连于神经,常伴发色素性母斑,局部色素沉着及雀斑 等,检查不见包囊及幼虫。

治疗

就诊科室:感染中心 寄生虫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片 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一)治疗

包囊数目少者可行手术摘除,摘除时,包囊应完整不使破裂,或于包囊内注酒精或盐酸依米丁(土根碱)。吡喹酮20mg,每天3次,共2~3天。  

(二)预后

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

饮食保健

1、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

2、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

1、宜平衡饮食; 2、宜高蛋白质饮食; 3、宜高维生素饮食; 4、宜摄入适当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 5、宜食用含硒的食物。

赤砂糖

鸡蛋

鹌鹑蛋

1、不吃盐腌,烟熏,火烤的食物; 2、禁食发物; 3、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田螺

1、宜平衡饮食; 2、宜高蛋白质饮食; 3、宜高维生素饮食; 4、宜摄入适当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 5、宜食用含硒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