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胃病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药物治疗: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2%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胃溃疡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胃息肉  胃粘膜脱垂症  急性胃扩张  幽门梗阻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癌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有些需持续药物治疗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多潘立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戒烟、酒,少吃油炸、腌制、生冷性食物。

病因

胃病的病因

生活习惯(30%):

长期喝烈酒,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粗糙的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吸烟等不合理生活习惯。过于粗糙的食物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

药物影响(20%):

经常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阿司匹林等药物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硫糖蛋白,使胃黏液减少,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减弱,以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病理过程,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胃黏膜的修复亦受到影响。

慢性疾病(20%):

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1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人群中几乎一半终身感染,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预防

1、远离化学刺激

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发生。

2、避开病菌因素

急性胃炎的诱发原因常见的是由于不洁饮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菌属内毒素及嗜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现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转化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3、其他因素: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病、小肠吸收不良及晚期癌肿等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

并发症

胃溃疡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胃息肉 胃粘膜脱垂症 急性胃扩张 幽门梗阻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癌

1、胃溃疡 :慢性胃炎 容易并发溃疡病,溃疡一般是在胃炎的基本上发生的,胃溃疡的发病与饮食,职业,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而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胆汁返流等,是可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及破坏胃黏膜屏障,也会在发生胃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溃疡。

2、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 最常见的并发症,消化性溃疡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溃疡病治疗不及时,或暴饮暴食,酗酒,劳累过度以及不合理用药,都可使而破裂出血。

3、急性穿孔:急性穿孔是指溃疡深达肌层及浆膜层而突然穿破胃壁,导致胃或十二指液流入腹腔,而造成弥漫性腹膜炎 。

4、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或幽门管溃疡因炎症,水肿 ,幽门痉挛,胃黏膜垂或瘢痕收缩造成的幽门狭窄,食物通过阻碍者,称为幽门梗阻。

5、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并发的胃炎。

6、癌变。

症状

急性胃痛 胃阴虚 胃黏膜充血水肿 腹部不适 心窝部隐痛 胃糜烂 腹泻 食欲不振 恶心 黑便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少量反复出血,表现为贫血,大便稳血试验阳性。

2、大量出血,有呕血及黑便。

3、短期内出血量>400ml,则有循环系统的代偿现象,出血量>800ml,即可出现休克。

二、药物性胃病

诊断主要条件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胃部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病变多位于胃体,少数累及食管下段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常有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浅表坏死,出血等。

三、胃窦血管扩张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消化道隐性出血,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失血量多者每天可达100~200ml,可伴有黑便和呕血,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由于长期消化道失血,患者均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者相当多见。多数患者需反复输血以改善严重贫血状态。除严重贫血外,体检多无异常发现。病史、家族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亦无提示先天性血管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证据和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四、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多数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往往在胃镜检查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轻型PHG可发展为重型PHG。重型PHG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

1、原发病的表现:门脉高压症90%为肝硬化引起,而肝硬化患者常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消瘦,10%~20%患者有腹泻。可见皮肤晦暗乃至黝黑或轻度黄疸,皮下或黏膜出血点,蜘蛛痣,肝掌,脾大及内分泌紊乱表现,如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闭经或过多等)和男性乳房发育等。

2、门脉高压症表现:有腹水和水肿、腹壁静脉曲张和痔静脉曲张以及脾大。

3、出血及其继发影响:肝硬化患者牙龈、皮下及黏膜出血是常见的症状。

六、胃溃疡性穿孔

DU穿孔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上腹剧痛,呈刀割样,可放射至肩部,很快扩散至全腹。有时消化液可沿右结肠旁沟向下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病人常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肢体发冷、脉细等休克症状,伴恶心、呕吐。病人往往非常清楚地记得这次剧痛突发的确切时间。2~6h后,腹腔内大量渗液将消化液稀释,腹痛可稍减轻。再往后,由于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期而症状逐渐加重。

七、门静脉海绵样变

无门静脉高压时,原发性CTPV患者可无任何不适,继发性CTPV患者主要是原发病的表现。形成门静脉高压后,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和继发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或)伴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可反复呕血和柏油便,伴有轻到中度的脾大、脾功能亢进,因此类病人的肝功能好,故很少出现腹水、黄疸及肝性脑病。偶尔海绵样变性侧支血管可压迫胆总管,引起阻塞性黄疸。

八、门静脉高压

1、侧支循环的开放:侧支循环的开放是门脉高压症的独特表现,是诊断门脉高压症的重要依据。侧支循环的主要部位在:①贲门食管邻接处,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②直肠周围静脉,引起痔静脉曲张。③肝镰状韧带周围静脉,出现脐周或腹壁静脉曲张。④腹膜后间隙静脉。不同部位的静脉曲张其意义不尽相同。比如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症具有确诊价值,而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和腹膜后静脉曲张,则需注意有无其他因素。

2、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脾脏肿大为门脉高压症的必备条件,门脉性肝硬化病人的肝脏愈缩小脾大就愈明显。

3、腹水和肝病体征: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主要是各种肝脏疾病引起门脉高压后所产生的(约占80%)。通过原发病的表现及化验检查,常可将肝硬化腹水与其他系统疾病区分开来。晚期肝硬化患者常有腹水并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等体征,肝可扪及结节,晚期肝脏则可缩小。

检查

1、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还有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检查,血清胆红素,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 ,胰泌素等测定。

2、形态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3、其他有:食管腔测PH,压力检查,脱落细胞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内镜检查 ,超声波检查,核素检查等。近来已开展胃病的基因检测,尤其在癌症方面,可预测预后与观察疗效。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人们常把心窝部疼痛称为胃脘痛,该部位的疼痛大多来自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脏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

1、胆石 症: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由于胆石的刺激, 胆囊及胆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等而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自己诊断或医生误诊为胃痛,类似病例时有所闻,如某女性患者,50岁,心窝部出现不规则隐痛已3年,并时有嗳气,按胃炎治疗数月,效果不明显,一查B超才知道,原来她得的是胆结石 伴炎症,根本就不是胃炎。

2、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为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 及总胆管癌 等都可表现为“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 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

3、胰腺疾病: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 患者也常有心窝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仔细检查加以鉴别。

4、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梗时不一定都会有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心窝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会强烈要求作胃镜 检查,如果不加鉴别,盲目按胃病处理,很容易导致误诊甚至发生意外, 可见,临床上许多“胃痛”的患者不一定都是胃痛,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全面的理化检查,才能发现病变的症结所在。

治疗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有些需持续药物治疗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多潘立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溃疡病大出血患者多数经一般治疗,如输血补液,冷生理盐水洗胃,内窥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激光凝固或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等治疗,出血可以停止。但也有约5~10%病人出血仍继续。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国内普遍采用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术,不但切除了溃疡,制止了出血,而且也治疗溃疡病,为一理想的手术方法。在切除溃疡有困难应予旷置,但要贯穿结扎溃疡底出血动脉或其主干。在病人病情危重,不允许作胃大部切除时,可采取单纯贯穿结扎止血法。近年来有人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在贯穿结扎溃疡出血处理,再施行迷走神经切断加引流术。

二、药物性胃病

1、尽早停药,注意饮食调节,减少刺激性食品。

2、对症治疗,保护胃粘膜如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ml,每日3~4次,或服用硫糖铝、H2-受体阻滞剂及洛赛克等。

三、胃窦血管扩张症

1、药物治疗:贫血者需要补充铁剂,严重者需输血。胃黏膜保护剂、H2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剂均对由GAVE引起的出血无效。也有用类固醇治疗取得疗效者。其他雌激素——孕激素、降钙素和盐酸赛庚啶等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

2、内镜治疗:值得推荐的方法有热探头、激光、氩血浆凝固治疗,经胃镜治疗技术为GAVE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作为GAVE的首选治疗措施,对于伴有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特别可取。

3、手术治疗:外科胃窦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段。初始阶段大部分患者行手术治疗。长期随访无1例症状复发,无需补铁治疗或输血。胃镜复查亦未见残胃异常或病变再现。

四、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1、药物治疗

(1)普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能通过收缩内脏小动脉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减少和门静脉压力下降,可获得控制出血、改善内镜下胃黏膜病变及防止再出血的效果。

(2) 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通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控制出血。

(3)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施他宁)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降低肝静脉楔压和胃黏膜血流量,可用于PHG出血的治疗。

2、介入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放射介入手段,适用于药物及胃镜不能控制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难治性腹水。

(2)经脾动脉栓塞术(TSAE):脾动脉栓塞可减少脾静脉血流量,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使胃黏膜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氧饱和度轻度升高,PHG明显改善,可用于PHG出血的止血和预防治疗,特别适用于巨脾伴脾功能亢进的PHG患者。

3、外科手术:对于PHG所致的胃黏膜出血,采用单纯病灶缝合、胃切除、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等均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断流术可加重PHG,应当列为禁忌。门体分流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对于由PHG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肯定的疗效。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门体分流术后胃镜随访,多数患者胃黏膜恢复正常形态。门体分流治疗PHG安全、有效,能迅速、持久地止血,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肝性脑病。

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

1、基本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身表明门脉高压的存在,而90%的门脉高压都是由肝硬化引起,因而治疗的重点应针对肝病。

(1)休息:应有足够的时间卧床休息,使患者减少体力消耗,改善肝脏循环,有利于肝组织再生。应根据病情轻重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病轻者可从事一般工作,避免繁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病重者必须完全卧床。

(2)饮食:要求热量充足、高蛋白质、高糖、低脂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一般成年人每天总热量按每公斤体重35~40kCal。蛋白质需要量稍高于常人,每天按1、5~2g/kg体重供给。

(3)增强免疫力:可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胸腺肽)、猪苓多糖或香菇多糖等。

(4)保护肝脏:目前保肝药物品种繁多,效果并不确切。

2、病因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如属肝外因素引起,只要不是致死性原发病,如癌肿压迫或癌栓阻塞门静脉或肝静脉,则可望经内外科医师积极协作而获痊愈,或将病死率降到最低。如为肝内因素引起,少数患者可以消除病因,如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硝硫氰胺等药治疗,酗酒引起者应当戒酒,而大多数门脉高压的原因为肝炎病毒相关的肝硬化,临床难以消除,一般可选用α-干扰素、阿糖腺苷、单磷酸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六、胃溃疡性穿孔

1、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胃肠减压减少漏出,加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待溃疡穿孔自行闭合,腹腔渗液自行吸收。非手术治疗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溃疡穿孔患者年龄大,若因非手术治疗耽误太久的时间,再施行手术治疗将增加手术病死率。非手术治疗后半数病人仍有溃疡症状,最终还需手术,且再穿孔率可高达8、5%,此外有一定数量的误诊与漏诊。因此选择非手术治疗应掌握严格的适应证: ①穿孔小,空腹穿孔,渗出量不多,症状轻。②病人年轻,病史不详,诊断不肯定,临床表现较轻。③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施行手术条件者。④穿孔时间已超过24~72h,临床表现不重或已有局限趋势(可能形成脓肿)者。总之饱食后穿孔,顽固性溃疡穿孔以及伴有大出血幽门梗阻。恶变者均不适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大多应用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随着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开展,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也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少数医院还开展了腹腔镜穿孔修补或粘补术。

(1)单纯穿孔修补术:过去30年对溃疡穿孔是行单纯穿孔修补术还是行治愈性手术存在分歧,焦点是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后有超过半数的病人溃疡复发,20%~40%的病人还需行治愈性手术。

单纯穿孔修补术适应证:①穿孔时间>8h,腹腔内有明显的脓性渗出液,全身情况较差者。②急性溃疡,穿孔边缘柔软而无硬结,病人年轻,无慢性溃疡病史。③年龄>65岁。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

手术方法是术前置胃管、禁食、输液、抗感染等治疗,取正中切口。入腹后检查穿孔位置,吸净渗液,在穿孔周围取活检标本后,于穿孔处用细线间断缝合3针,打结前或在打结后覆盖网膜。冲洗腹腔,放置引流。

(2)胃大部切除术:胃穿孔后的胃大部切除术应尽量施行毕Ⅰ式手术,术后远期效果优于毕Ⅱ式手术。

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①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时间<8h,全身情况较好,可作包括溃疡灶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如高位巨大胃溃疡,应先冰冻切片排除胃癌。②DU穿孔曾做缝合修补术后穿孔复发者。③DU穿孔,位于幽门环附近,缝合可能会狭窄者。④穿孔合并出血或梗阻者。⑤慢性溃疡病治疗期穿孔者。

(3)胃穿孔修补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除以上两种手术方法以外,国内外还有人提出可行穿孔修补术后附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4)腹腔镜下胃穿孔的处理:随着腹腔镜的应用,国内也有少数单位开展了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术或粘补术。

七、门静脉海绵样变

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和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进行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

1、药物治疗: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使门静脉系及其侧支循环的阻力减低,内脏血管收缩,降低门静脉及其侧支的血流量和压力,使出血处血流减少,达到止血效果,止血率60%左右。常用的药物有垂体后叶素,0、4μg/min静脉点滴。14肽生长抑素,首剂250μg静脉推注,继以250μg/h持续静脉点滴。8肽类似物(奥曲肽),首剂100μg静脉推注,继以250μg/h持续静脉滴注。

2、介入放射治疗: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及原因后,经导管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

3、内镜治疗: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或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必要时胃底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黏合剂栓塞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文献报告有效率达80%~96%,再出血率12%~28%。但此法可引起食管的穿孔、狭窄,偶可引起其他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的血栓形成。

4、手术治疗:肝功能较好且伴有脾功能亢进者宜手术治疗。

(1)分流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脾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分流术虽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消化道出血,但过多分流的门静脉血流不仅造成入肝血流的减少,同时还会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

(2)断流术:各种门-奇静脉断流术曾广泛用于治疗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但疗效较分流差。由于断流术很难将曲张静脉完全离断,即使断开的静脉,也可能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再次“沟通”;断流还会破坏向肝性交通静脉,故很少作为首选的术式。目前常用的有食管下端及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确切,能保持门静脉向肝血流。

(3)分流加断流:目前大多采用联合分流术加断流术。通过解除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急性止血和预防远期复发出血的目的。

(4)脾切除:针对脾大、脾功能亢进。

(5)其他:如门静脉内球囊扩张断流术控制急性出血,术中脾静脉内置入腹腔导管,术后经脾静脉导管在放射介入下置入球囊扩张导管进行门静脉主干扩张,解除了门静脉梗阻,有效降低门静脉高压。

(6)联合治疗:临床发现,每种术式都有弊端,单纯脾切除术再出血率可高达90%,且可引起致命的脾切除术后败血症,应尽量避免应用。脾切除加断流术将会使门静脉压力进一步提高,虽然对急性出血可起到立刻止血的作用,但日久必然会有新的侧支循环建立,再次发生出血难以避免。有文献报道门体分流术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特别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食管下段胃底切除吻合(Phemister手术),可能会获得较好的长久止血效果。

八、门静脉高压

1、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门静脉高压病人病情稳定而无明显其他并发症时可根据以下原则综合治疗以针对病因或相关因素治疗为主

(1)休息:门静脉高压病人在肝功能代偿期一般不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微者可适当参加一般工作但应适当减少劳动时间及劳动强度,注意劳逸结合,以不感觉疲劳为宜。病情较重或近期曾有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者应停止工作以保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及睡眠时间,防止疲劳,休息可利于肝脏微循环的改善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减轻肝损害

(2)饮食:由于病人整个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软食,对于慢性肝病病人通过合适的饮食可以补充营养、改善肝脏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并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则上宜给予热量充足、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食物中除含有高糖、高蛋白质(有肝性脑病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适当脂肪、维生素外还应含有各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食物以软食为主,应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对食管胃黏膜造成机械损伤引起出血的风险,尽量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饮酒。

(3)腹水的治疗:腹水的出现是肝脏功能受损达一定程度的表现,肝功能愈差腹水愈难消除,所以腹水的治疗重在纠正和恢复肝脏功能。如病人腹水较多则需要给予补充白蛋白配以利尿药增加水纳的排出、顽固性腹水有时只能腹腔穿刺放液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2、降低门静脉压的药物治疗

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

(1)血管收缩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内脏血管收缩减少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减少侧支血流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垂体后叶素、醋酸特利加压素、思他宁、善宁、心得安、氨酰心安等

(2)血管扩张药物:通过松弛血管、扩张门静脉血管来降低门静脉压力或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内脏动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常用药物有哌唑嗪、酚苄明、酚妥拉明、可乐定、以及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异搏定等

(3)其他:比如速尿、螺内酯等利尿药可通过降低血容量并减低心排血量、减少内脏血流量而降低门静脉压,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中药均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扩张门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实际上消化道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危险的并发症,由于患者食管和胃底有很多曲张的静脉血管,静脉壁很薄弱压力又高,一旦破裂短时间内病人可以呕出大量鲜血,甚至来不及就医即可能死亡,所以如何治疗和预防消化道出血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治疗上首先是抢救生命,包括快速补液、输血和血浆、使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和止血药,同时争取进行下列治疗。

1、内镜治疗: 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特别是急诊内镜的临床应用,已经在紧急救治出血的病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而且由于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有效的预防出血。几种常用的方法如下:

(1)硬化疗法:通过在曲张静脉旁黏膜下注射硬化剂使黏膜下静脉周围纤维化,压迫静脉阻断血流。或在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使静脉血管内形成血栓、静脉管壁增厚闭塞而达到止血目的。

(2)套扎疗法:在直视下应用特制的弹性橡皮圈结扎食管曲张静脉,使黏膜及黏膜下层局部缺血性坏死、静脉闭塞止血。

(3)金属夹止血疗法:在内镜直视下将特制的金属夹钳夹曲张静脉,可迅速消除曲张静脉控制出血。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是传统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法,紧急应用局部压迫可起到较好的暂时疗效,但解除压迫后容易再次出血,复发率可达50%~60%,但可为内镜、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3、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这种治疗作用显著,但硬件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操作上有难度,而且长期的效果不甚理想。

4、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反复出血,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和身体条件还能够承受的话应该果断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术式有:

(1)分流手术:是采用门静脉系统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与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吻合,使较高压力的门静脉血液分流入腔静脉中去,由于能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是防治大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包括近端脾肾分流术、远端脾肾分流术、胃冠状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脾腔、门腔静脉分流术等。

(2)断流术:一般包括腔内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冠状静脉结扎术。急诊手术一般可选择断流术,如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胃底横断术或食管下端、贲门、胃底切除术等,条件较好的患者,也可行急诊分流术。对重度脾功能亢进而静脉曲张较轻的患者,可考虑行单纯脾切除术及大网膜脾窝填塞术。目前的观点是已尽量小的手术创伤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因此脾脏尽量保留,还可以避免术后门静脉血栓,为以后的肝移植创造条件。

护理

1、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须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

2、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和唾液充分混合。进食要定量和少食多餐。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避免晚起或过度劳累。避免在情绪紧张、愤张、抑郁、过分疲劳时勉强进食。

4、如病人突然出现大量呕血或黑粪,且有冷汗和脉速、血压波动,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饮食保健

胃病患者适宜饮食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2、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3、功能性消化不良平时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可适量喝鲜果汁、麦片和小米粥等。

4、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可吃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豆浆、豆腐、蛋、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以减少胃酸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胃病患者不适宜饮食

1、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2、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

3、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4、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5、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1、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2、含维生素多的食物;3、含蛋白质的食物。

松子仁

核桃

黑豆

银鱼

1、刺激性的食物;2、酸性食物及酸性水果;3、容易产气性的食物。

鸭掌

鸭肉

田螺

螃蟹

1、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2、含维生素多的食物;3、含蛋白质的食物。

猪肚熬汤

鲤鱼脑粥

素炒西兰花

牛肉盖饭

牛肉青豆粥

山药桂圆粥

蜜枣桂圆粥

木瓜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