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

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是指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分水岭区或边缘带(border zone)的局部缺血。它可以发生在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双侧,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1-0.03%

易感人群: 老年人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偏瘫  癫痫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神经内科 内科 中医学 中医老年病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8周

治愈率:40--60%

常用药品: 灯银脑通胶囊 长春西汀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预防本病主要措施在于积极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那些高危因素,如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发展成脑梗死。

病因

脑血管本身疾病(30%):

脑动脉硬化,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多见,除本身可以引起血管壁的改变外,还可使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当颈内动脉颅外狭窄达到正常管腔的50%以上,全身有血压下降时,就可发生CWSI。

低血压或心输出量减少(25%):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循环低血压及心输出量减少均可引起CWSI,且常为多发,常见原因有:心脏外科手术;各种其他外科手术中失血过多;各种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各种原因的休克,晕厥;心脏骤停;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波动性低血压症等,这些原因使血压降低,血流变慢,导致远端血管血流减少,使脑组织梗死。

微栓塞(25%):

有报道CWSI伴有软脑膜动脉内栓子而使血管闭塞,并推测栓塞可能是本病的另一病因,这些微栓子通常进入远端血管,常在脑表面血管,以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脑皮质分水岭区多见,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是重要的栓子来源。

发病机制

脑动脉血管壁病变是脑血栓形成的基础,管壁粥样硬化变性或炎症改变均可使动脉内膜粗糙,管腔狭窄,血液中有形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尤其是血小板易黏附在内膜病变部位;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又可释放出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ADP等多种具有使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缩物质,可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并形成动脉壁血栓,血栓逐渐扩大,最终使动脉完全闭塞而致脑梗死,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如因血液成分变化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因代谢障碍造成高脂血症,异常蛋白质血症和因心血管功能障碍而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也都会促使血栓形成。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如侧支循环供血充分,可不出现症状或只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如侧支循环供血不良,则症状严重,血栓一般在数小时内即可形成,形成后可顺行性或逆行性发展,从而使更多的分支闭塞,血栓又可在几天内自行溶解,栓子可破碎流入远端血管或阻塞其分支。

1.脑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1)好发部位:在动脉分叉和弯曲部,如颈动脉窦区,颈动脉虹吸部,脑底动脉下,大脑前,中,后动脉近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2)动脉壁因局部粥样硬化病变而膨出,即形成梭形动脉瘤。

(3)动脉硬化的血管壁早期显示不规则的淡黄色类脂质的斑块,晚期为灰白色增生的纤维组织斑块。

(4)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拉长,迂曲甚至形成扭结,或在动脉内壁形成溃疡性斑块,出血或坏死。

2.脑血栓形成后改变

(1)由于血栓形成后血流受阻或中断,如侧支循环不能代偿供血,则受累动脉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软化和坏死,此软化坏死灶也可以是多发的,如病灶在深部的白质,多为缺血性梗死;在皮质由于血管比白质丰富,常为出血性梗死。

(2)由于局部CO2蓄积,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在软化坏死灶周围可出现脑水肿。

(3)坏死软化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后,可遗留胶质瘢痕,大的软化灶可形成囊腔。

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措施在于积极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那些高危因素,如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发展成脑梗死。

并发症

偏瘫 癫痫

可并发偏瘫,局灶癫痫 ,失语等。

症状

感觉障碍 不自主运动 智能障碍 痴呆 体象障碍 角回受损 强握反射 运动性失语 偏盲

分水岭脑梗死以60岁以上居多,约占55.6%,无性别差异,多有引起血压降低及心排出量减少的疾病,尤其老年人,本身有动脉硬化 ,已有慢性供血不足,一旦血压降低,易发生此病,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之间的边缘带,大脑中动脉与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间的边缘带,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及深穿支间的边缘带,临床常呈卒中样发病,多无意识障碍 ,症状较轻,恢复较快,结合CT可分为以下常见类型:

1.皮质前型

是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脑梗死,出现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 及偏身感觉障碍 ,一般无面舌瘫,可有情感障碍,强握反射 和局灶性癫痫;主侧病变可出现经皮层性运动性失语 ;双侧病变出现四肢瘫,智能障碍 或痴呆 ;病灶位于额中回,可沿前后中央回上部呈带状前后走行,可直达顶上小叶。

2.皮质后型

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区,是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间的分水岭区;以偏盲 最常见,多以下象限盲为主;可有皮质性感觉障碍,偏瘫轻微或无;约1/2病例有情感淡漠 ,可有记忆力减退和Gerstmann综合征(角回受损 ),主侧病变出现认字困难和经皮层感觉性失语;非主侧偶见体象障碍 。

3.皮质下型

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间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病灶位于大脑深部白质,壳核,尾状核等处,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或(和)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 等。

 

检查

一般检查:应包括血糖 ,血脂,血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其他:分水岭脑梗死的脑脊液,头颅CT,脑血管造影 ,磁共振检查均同脑血栓形成。

1.头颅CT

分水岭脑梗死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区,在脑血管的分水岭区CT平面呈尖朝向侧脑室,底朝向软膜前的楔形带状,基底节区可为不规则形成片状低密度影。

2.血管造影

造影后可明确显示2条相邻血管末端闭塞或明显狭窄,无栓子发现。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呈卒中样发病,多无意识障碍,症状较重参照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分水岭脑梗死除了要与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外,还需与脑栓塞 ,短暂脑缺血发作鉴别,此外,也要与其他颅脑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 ,硬膜下血肿,脑脓肿 ,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鉴别,但依靠病史及检查(包括辅助检查),常不难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神经内科 内科 中医学 中医老年病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8周

治愈率:40--60%

常用药品: 灯银脑通胶囊 长春西汀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一)治疗  

1.同脑血栓形成治疗。  

2.应对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如低血压及心脏疾患进行治疗。CWSI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大多数能恢复,后遗症较少而且轻。少数病例亦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  

3.康复治疗  

(1)防治老年人低血压,尤其发烧、腹泻、输液反应及心脏病等情况,必要时立即补液、扩容,以维持好血压。  

(2)加强计算力、记忆力、言语及肢体等功能训练。  

(3)高压氧治疗。  

(4)电疗、针灸、按摩、理疗。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后遗症较少,个别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

护理

①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

②护理人员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入手,与患者心理沟通,使患者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饮食保健

芦笋: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   

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   

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   

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   

芥菜: 煮粥可以高免疫力,冲茶降压。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大蒜: 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动脉硬化减轻,预防血栓形成。

1.宜吃具有活血化瘀的食物; 2.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3.宜吃具有降低血脂的食物。

鸡内金

葵花子仁

白扁豆

鳕鱼

1.忌吃过于咸味的食物; 2.忌吃脂肪组织含量高的食物; 3.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啤酒

白酒

鸭血(白鸭)

花生

1.宜吃具有活血化瘀的食物; 2.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3.宜吃具有降低血脂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