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在临床上较脊髓前中央动脉缺血症候群为少见,且症状轻微,诊断比较困难。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共济失调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骨外科 骨科 脊柱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来自椎管后方的暴力,骨折,生长过快的肿瘤压迫,可致本病发生。

(二)发病机制

1.外伤

主要是来自后方的暴力,引起椎板骨折,继之压迫硬膜囊再作用至脊髓后动脉处,使之血供受阻,一般多为一侧,罕有双侧同时受累者。

2.肿瘤

来自椎板处或椎管后方的肿瘤,如生长过快,向前侵及脊髓后动脉时,亦可引起血供受阻。

3.其他

包括蛛网膜下隙的粘连束带,椎管内寄生虫包囊,外伤性血肿以及血管本身疾患等,均可波及脊髓后动脉支。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并发症

共济失调

可出现感染性共济失调 。

症状

感觉障碍 深感觉障碍 感觉性共济失调 震颤 感觉分离

脊髓后动脉如果完全闭塞,主要引起同侧后角,后索软化体征,表现为:

1.感觉障碍

以深感觉受累最多,平面愈高,症状愈明显,主要症状有:

(1)深感觉障碍 :严重的震颤 觉,位置觉及关节运动觉等深感觉可以完全消失。

(2)浅感觉障碍:可出现节段性浅感觉分离 ,即触觉存在而痛觉消失。

(3)其他症状:包括感觉性共济失调 等均可同时出现。

2.运动

一般多无影响,主要是由于锥体束的血供来自脊髓前动脉及动脉环之故,单纯的脊髓后动脉受累一般影响不大。

3.反射改变

损伤段以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在缺乏选择性动脉造影情况下一般难以确诊,有经验的医师也只能依据病因及临床症状特点推断本病,因此,有手术适应证者,可在手术减压的同时以及对术后疗效的观察加以确诊。

检查

X线,CT,MRI检查可排除骨折及占位性病变。

诊断鉴别

主要与波及后角的原发性脊髓疾患及局部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事实上,后者亦属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因此,从治疗的角度考虑,意义不大。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骨外科 骨科 脊柱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20000元

(一)治疗  

1.病例选择

凡有进行性感觉障碍,经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可除外脊髓后角原发性病变者,均应及早施术。  

2.施术要领

主要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尽力消除硬膜囊致压物,以恢复硬膜囊张力及波动为基本要求。一般勿需切开硬膜探查脊髓后动脉情况,以防引起意外。  

对无手术禁忌证者应争取及早手术探查及减压。  

(二)预后  

及早手要探查及减压,临床恢复比较满意。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葵花子仁

白果(干)

黑豆

赤小豆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干腌菜

鸡肝

腐竹

白扁豆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