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内血肿

急性脑内血肿

急性脑内血肿是指脑实质内的血肿,可发生在脑组织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额叶及颞叶前端,占总数的80%,其次是顶叶和枕叶约占10%左右,其余则分别位于脑深部、脑基底节,脑干及小脑内等处。位于额、颞前份和底部的浅层脑内血肿,往往与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相伴发,临床表现急促。深部血肿,多于脑白质内,系因脑受力变形或剪力作用致使深部血管撕裂出血而致,出血较少、血肿较小时,临床表现亦较缓。血肿较大时,位于脑基底节,丘脑或脑室壁附近的血肿,可向脑室溃破造成脑室内出血,病情往往重笃,预后不良。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外伤或者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病率约0.2%--0.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脑水肿  上消化道出血  昏迷  营养不良  褥疮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脑血康胶囊 脑血康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80000元)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急性脑内血肿即伤后3天内血肿形成并产生临床症状及体征,以额叶及颞叶前部和底侧最为常见,多与脑挫裂伤及硬膜下血肿并存,系因顶后及枕部着力外伤致额极,颞极和额颞叶底面严重脑挫裂伤,皮质下动静脉撕裂出血所致,因着力点处直接打击所致冲击伤或凹陷骨折所致脑内血肿较少见,约占10%,可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小脑等处,因脑受力变形或因剪力作用致脑深部血管撕裂出血所致基底节区,脑干及脑深部血肿罕见。

(二)发病机制

血肿形成的初期仅为一血凝块,浅部者周围常与挫碎的脑组织相混杂,深部者周围亦有受压坏死,水肿的组织环绕,约4~5天之后血肿开始液化,变为棕褐色陈旧血液,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此时,手术切除血肿可见周界清楚,几乎不出血,至2~3周之后,血肿表面有包膜形成,内贮黄色液体,并逐渐成为囊性病变,相邻脑组织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脑回变平,加宽,变软,有波动感,但临床上已无颅内压增高表现。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并发症

肿胀 脑水肿 上消化道出血 昏迷 营养不良 褥疮

1.如进行手术治疗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复发性及迟发性血肿,应及时处理。

2.继发性脑肿胀 和脑水肿 。

3.重症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应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4.长期昏迷 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下丘脑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褥疮 等,在加强护理措施的同时,应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

症状

意识障碍 感觉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 颅内压增高 恶心与呕吐 共济失调 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水肿

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及合并损伤的程度相关,额叶,颞叶血肿多因合并严重脑挫伤或硬膜下血肿,多表现颅内压增高 症状及意识障碍 ,而缺少定位症状与体征,脑叶血肿及挫伤累及主要功能区或基底节区血肿可表现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等,小脑血肿表现同侧肢体共济及平衡功能障碍 ,脑干血肿表现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瘫痪 ,顶枕及颞后着力的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脑内血肿患者,伤后意识障碍较重且进行性加重,部分有中间意识好转期或清醒期,病情恶化迅速,易形成小脑幕切迹疝,颅骨凹陷骨折及冲击伤所致脑内血肿,脑挫伤相对局限,意识障碍少见且多较轻,除表现局部脑功能损害症状外,常有头疼,呕吐,眼底水肿 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尤其是老年病人因血管脆性增加,较易发生脑内血肿。

急性脑内血肿与脑挫裂伤硬脑膜下血肿相似,病人于颅脑损伤后,随即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受压征象时,即应进行CT扫描,以明确诊断,由于这类血肿多属复合性血肿,且常为多发性,故而根据受伤机制分析判断血肿的部位及影像学的检查,十分重要,否则,于术中容易遗漏血肿,应予注意,急性期90%以上的脑内血肿均可在CT平扫上显示高密度团块,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但2~4周时血肿变为等密度,易于漏诊,至4周以上时则呈低密度,又复可见,此外,迟发性脑内血肿是迟发性血肿较多见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应作CT复查。

检查

1.CT扫描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一高密度肿块,CT值为50~9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伴有脑室池形态改变,中线结构移位等占位效应,常伴有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图1)。

2.MRI

多不用于急性期脑内血肿的检查,多表现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以T2低信号更易显示病变。

诊断鉴别

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在CT应用之前,难以与脑挫伤,局限性脑水肿 肿胀 ,硬膜下血肿等鉴别,受伤机制,伤后临床表现等可做出初步定位,诊断性穿刺,手术探查是确诊和治疗的方法,CT问世以来,及时CT扫描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脑血康胶囊 脑血康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80000元)

(一)治疗  

对急性脑内血肿的治疗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同,均属脑挫裂伤复合血肿,两者还时常相伴发。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于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及挫碎糜烂脑组织后,应随即探查额、颞叶脑内血肿,予以清除。如遇有清除血肿后颅内压缓解不明显,或仍有其他可疑之处,如脑表面挫伤、脑回膨隆变宽,扪之有波动时,应行穿刺。对疑有脑室穿破者,尚应行脑室穿刺引流。对单纯性脑内血肿,发展较缓的亚急性病人,则应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而定,如为进行性加重,有形成脑疝之趋势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宜。至于手术方法是采用开颅或是钻孔冲洗引流,则应根据血肿的液态部分多寡而定,如果固态成分为多时,仍以手术切开彻底排出血肿为妥。  

近年来,由于CT的日益普及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穿刺治疗脑内血肿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成功率不断提高,脑内血肿量及合并伤程度相同的病人,应用穿刺治疗成功后,其后遗症较开颅手术者轻,治愈率高。  

有少部分脑内血肿虽属急性,但脑挫裂伤不重,年龄大,血肿较小,不足20ml,临床症状轻,神志清楚,位于非主要功能区,无神经系统体征,病情稳定,或颅内压测定不超过3.33kPa(25mmHg)者,亦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少数慢性脑内血肿,已有囊变者,颅内压正常,则无需特殊处理,除非有难治性癫痫外,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  

(二)预后  

脑内血肿量大或合并损伤严重者,病情恶化迅速,手术前神志清楚的病人术后病死率为6%,而术前昏迷的病人则高达45%。高龄病人及颞叶血肿病人病死率相对较高。单纯性血肿、病情进展较慢者,及时手术或穿刺治疗,预后多较好。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1.宜吃降低颅内压的食物; 2.宜吃安神助眠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鸡蛋

葵花子仁

白果(干)

赤小豆

1.忌吃活血的食物:如洋葱、红糖; 2.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蛋、咸肉、咸鱼;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饭、年糕、米粑。

白砂糖

鸡蛋黄

鸡肝

花生

1.宜吃降低颅内压的食物; 2.宜吃安神助眠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