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叫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举世瞩目的新型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严重疾病。并因此发生难于控制的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常合并恶性肿瘤,如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目前在我国已非少见,且有快速增多的趋势。艾滋病患者常发生眼底和其他眼部病变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6%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并发症: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溃疡  Kaposis肉瘤  青光眼  巩膜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免疫科 儿科学 小儿免疫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

常用药品: 胸腺肽肠溶片 乌苯美司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禁止不正当性行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通过性交时体液的交换,输用被HIV污染的血液或其他血制品而引起播散,HIV属于反转录病毒,它有1个由脂质膜组成的外壳(图1),外壳上镶嵌着2种糖蛋白(GP120和GP41),外壳内为1个由蛋白质(P18和P24)组成的核,在核心内有2条核糖核酸(RNA)链,其上包含着病毒的染色体组和反转录酶。

(二)发病机制

HIV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复制,HIV包含着遗传基因,但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产生新的病毒颗粒,病毒的遗传指令可嵌于核糖核酸染色体组(RNA病毒)或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体组(DNA病毒),HIV是RNA病毒,它具有特殊的反转录酶,可使这种病毒将它的RNA复制成DNA,复制的DNA与感染的宿主细胞染色体组结合,病毒的蛋白与核酸构建为成熟的病毒体,通过芽生的方式被宿主细胞释放出来,从而完成病毒的复制,在正常状态下,是由DNA复制RNA的,由于HIV在复制过程中采取了相反的步骤,所以称为反转录病毒。

HIV外壳上的糖蛋白GP120与一些人细胞,如CD4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的一些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称为CD4或T4受体)具有特殊的亲和力,HIV感染可以损伤或杀死T4辅助性细胞,导致T辅助性细胞和T抑制性细胞比例逆转,正常健康人中,T辅助性细胞和T抑制性细胞的比例为1.0~2.0,但在艾滋病人中,这两者的比例降为1.0以下,这种T辅助性细胞和T抑制性细胞比例逆转导致了细胞免疫功能不全,从而引起机会性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和不常见的肿瘤发生。

预防

AIDS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因此重在预防,禁止不正当性行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献血或提供器官移植(包括角膜)者应做抗体试验,严格保证血液及血制品不受污染,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经双氧水或75%酒精消毒后的眼压计,房角镜,接触镜等,以防止医源性感染。

并发症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溃疡 Kaposis肉瘤 青光眼 巩膜炎

AIDS患者常可伴有眼睑,角膜或葡萄膜的带状疱疹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 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溃疡 ;眼睑,结膜,泪腺的Kaposi肉瘤 ;眶内Burkitt淋巴瘤 ,继发性青光眼 ,巩膜炎 ,眼内外肌麻痹等。

症状

持续性发热 HIV感染 消瘦 盗汗 免疫缺陷 腹泻 水肿 淋巴结肿大

感染后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1年,长则数年甚至10多年(平均4.5年),全身有持续性发热 ,盗汗 ,腹泻 ,消瘦 ,淋巴结肿大 ,TH细胞减少,TH细胞与TS细胞比值倒置,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对无害的条件致病微生物呈高度易感性,发生多脏器,多系统感染并伴发恶性肿瘤。

据文献报道,AIDS有40%~92.3%并发眼部病变,其中眼底损害更为多见。

眼底损害,可发生于HIV感染 本身,亦可发生于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继发感染。

由HIV感染本身所致者主要表现为棉绒状斑,大多位于眼底后部血管弓附近或视盘周围的视网膜浅层,1个或多个,悄然出现,在4~6周内自行消失,继而在不同部位再发生新病灶,棉绒状斑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动脉炎症性阻塞,引起神经纤维层局灶性缺血,缺氧,轴浆流阻滞,神经纤维水肿 变性而形成,FFA在白斑相应处(包括已消失处)为无灌注区(filling defect),有时还可见到眼底后极部火焰状出血及有白色中心的出血斑,黄斑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闭塞,亦可导致黄斑水肿渗出,出现沿Henle纤维排列的放射状微囊样皱褶和星芒状斑, HIV形成不可逆转的免疫缺陷,从而引起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虫)感染性眼底疾病,如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弓形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鸟型分枝杆菌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在AIDS患者中发病率高达12%~46%(此外见于恶性肿瘤及脏器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通常见于病程晚期,但也可先于全身其他病变出现之前,开始时,进展缓慢,对中心视力无明显损害,患者往往并无感觉,或仅有飞蚊症,检眼镜下见到周边眼底或后极部血管弓附近有境界模糊,黄白色散在的颗粒状或灰白色絮样混浊,逐渐扩大融合,视网膜广泛性水肿,渗出及火焰状出血,黄斑星芒状斑,使眼底呈碎乳酪与番茄酱样。

弓形虫视网膜脉络膜炎(toxoplasmic retinochoroiditis)是因弓体原虫经后短睫状动脉进入脉络膜视网膜,或自脑脊液而到达视盘附近,眼底表现与一般后天性弓形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相同,但炎症反应急剧,常因房水,玻璃体混浊而不能满意透见眼底。

检查

实验室免疫学检查对确定诊断极为重要,包括末梢血淋巴细胞绝对值,TH和TS细胞值及其比值;HIV分离,检测HIV抗原及核酸或反转录酶。

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时FFA检查视网膜有大片无灌注区,动,静脉管壁均有大量渗漏,病变继续加剧则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渗出性脱离,视力 完全丧失。

诊断鉴别

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史,高危人群,全身多系统症状和体征,反复性多种或1种条件性致病微生物感染,结合罕见的Kaposi肉瘤,肺囊虫肺炎等,可做出AIDS的拟诊。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免疫科 儿科学 小儿免疫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常用药品: 胸腺肽肠溶片 乌苯美司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一)治疗  

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  

AIDS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巨细胞视网膜炎者,可用丙氧鸟苷(ganciclovir)250~5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缓缓滴注,1次/d,连续10~14天后,改250~500mg,2次/d内服,持续数月乃至数年。急性期亦可以丙氧鸟苷200µg玻璃体内注射。能延长患者生命及缓解视网膜炎症。此外,膦甲酸(foscarnet)、cidofovir亦可使用。但无论何种药物,均不能杀灭病毒。  

(二)预后  

预后不良。

护理

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经双氧水或75%酒精消毒后的眼压计,房角镜,接触镜等,以防止医源性感染。

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1.宜吃含有锌元素高的食物; 2.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含量高丰富的食物。

鸡蛋

鸡肉

鸽肉

葵花子仁

1.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2.忌吃燥热性的食物; 3.宜吃生风性的食物。

麦芽糖

蜂蜜

鸡肝

腐竹

1.宜吃含有锌元素高的食物; 2.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含量高丰富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