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大多数来自直接感染,如开放性颅骨骨折,开颅或颅骨钻孔术、颅骨牵引术后感染等,以及放射性治疗,皮肤移植失败等使颅骨裸露而遭受感染。颅骨骨髓炎可发生于颅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颅盖的额、顶骨最为多见。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脑膜炎  脑脓肿  瘫痪  癫痫  脑积水  脑积水  颅骨缺损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益髓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

对感染性疾病,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为致病菌通过多种途径侵入颅骨内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多见,其他尚有绿脓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也有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常是因患有头面部疖肿,鼻旁窦炎,口腔咽喉炎及身体其他部位及头部的伤口化脓性感染灶,细菌经蔓延及血行播散侵入颅骨,再经导静脉进入板障形成血栓及化脓,阻断内外板及板障的血供,炎症进一步发展使板障内压力增加向周围膨胀,导致骨板破坏以致崩离形成死骨,从而使炎症向骨膜下及颅内扩散,引起头皮下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及向颅内侵犯引起颅内并发症,但临床上最多的原因是颅脑开放伤后的初期清创不彻底及开颅术中或术后伤口被污染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从形态学上可分为破坏性和增殖性两类,暴发型及局限型两种,大体可见局部头皮肿胀,有波动感的头皮下脓肿和慢性窦道,在其邻近的部位有单发或多发的形状及大小不等的颅骨缺损,其中,有游离的碎骨片,也可见颅骨呈凹凸不平的虫蛀样破坏改变,病变颅骨呈灰黄色,无光泽,质松软内含脓液,窦道内及硬脑膜外有大量黄色黏稠脓液,肉芽组织增生及硬脑膜增厚变脆,显微镜下可见病变组织中有大量脓球渗出及白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骨小梁破坏,正常结构模糊不清。

预防

对感染性疾病,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并发症

脑膜炎 脑脓肿 瘫痪 癫痫 脑积水 脑积水 颅骨缺损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脑膜炎 ,硬脑膜外或下脓肿及脑脓肿 ,其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已如前所述,上述并发症均有一定生命危险,即使经积极治疗而抢救了生命,但术后仍常留有一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智力降低,肢体瘫痪 及癫痫 发作,脑积水 等后遗症,然而单纯的化脓性颅骨骨髓炎如及时治疗,除术后遗有颅骨缺损 外,很少发生其他的后遗症。

症状

高热 白细胞增多 乏力 昏迷 嗜睡 低热 抽搐 热痛 谵妄 伤口感染

颅骨骨髓炎可发生于颅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颅盖的额,顶骨最为多见,起病有急有缓,急性期多为毒力较强的致病菌所致,可呈暴发型,起病急骤,病人突然高热 寒战 ,体温可高达40℃左右,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如精神萎靡 ,周身酸痛,乏力 ,嗜睡 ,外周血象中的白细胞增高,其中多形核白细胞占90%以上,与此同时,局部颅骨发生炎症性浸润,与其相应的头皮可表现为红肿热痛 ,进而出现有波动感的头皮下脓肿,其破溃后形成经常向外排出黄色,灰色,绿色等的黏稠或稀薄的脓液及小块死骨 ,进入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窦道,渐转为慢性过程,在毒力较弱的致病菌侵入颅骨后,引起病人的全身及局部反应均较轻,呈慢性发展过程,可表现低热 ,外周血象中的白细胞中度增高,以中性多形核细胞为主,局部头皮有中度红肿热痛,并逐渐发展成为有波动感的脓肿,在其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在头部外伤及颅脑手术后的病人中,多因伤口感染 扩散,引起颅骨炎症反应,病变进一步发展,伤口破溃流脓形成慢性窦道,本病多在形成头皮下脓肿或窦道后才就诊,一般于起病后1个月以上甚至有数月和数年者,如炎症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则可穿破硬脑膜向颅内扩延,引起颅内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约占30%,其中主要为脑脓肿 ,余为硬膜外和硬膜下脓肿和脑膜炎 ,可因其侵犯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 ,呕吐,高热,谵妄 ,抽搐 ,昏迷 ,脑膜刺激症及颅内压增高 ,肢体瘫痪 ,失语等表现,严重时导致脑疝 而危及生命,故应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诊治。

 

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脓液直接涂片 染色检查可找到化脓性细菌,培养可发现化脓性细菌生长。

急性期2周以上才可发现在X线平片上显示有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一的边缘不整齐的低密度骨缺损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地图状,或虫蚀样低密度区,其中约有50%存在小块死骨或在被破坏的颅骨边缘有明显的反应性骨质增生的高密度骨硬化带,CT检查 可早于X线平片发现阳性表现,显示局部颅骨低密度,还可发现颅内并发症,如硬膜外或下半月形高密度灶及圆或椭圆形边界高密度环,中央为低密度区,周边伴有低密度水肿的脑脓肿,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MRI不能显示颅骨,但可发现硬膜外,下及脑实质内占位病变,CT和MRI检查均可迅速做出诊断,为当今最佳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典型的颅骨骨髓炎诊断并不困难,在被污染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伤口的病人,术后体温升高,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增多 ,伤口红肿热痛或裂开流脓经久不愈和有头面部疖肿 或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的同时体温升高,伴有头部局限性红肿热痛,逐渐成为有波动性的头皮下脓肿,进而破溃并经常向外排出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的脓液及小块死骨等表现,辅以颅骨X线平片,CT,MRI检查,脓液涂片染色,显微镜下检查可找到化脓性细菌,培养时可发现化脓性细菌生长,结合病史,病程及临床表现和颅骨影像学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当炎症侵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硬脑膜下或外脓肿及脑脓肿时,可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呕吐,高热,抽搐,昏迷,颅内压增高,肢体瘫痪等,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在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可明显增高,色混浊,每立方毫米白细胞可多达数百或数千,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均降低,结合腰穿及影像学检查,大多均可做出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单纯的头皮下脓肿相鉴别,其脓液主要在帽状腱膜下而非在骨膜下,也应与颅骨结核 相鉴别,病人无与结核病人的接触史,周身亦无结核病灶发现,窦道排出之脓液中无干酪样物,涂片 染色镜检及动物接种均无结核杆菌发现,如并发脑脓肿 时应与结核球相鉴别,脑脓肿于CT及MRI检查时可显示圆形高密度环,中央为低密度区,而结核球则显示为圆或椭圆形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区,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病灶可明显增强。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益髓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一)治疗  

颅骨骨髓炎如及早应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使炎症及时得到控制不再发展,效果较好。但在颅骨已遭到严重破坏及头皮形成慢性窦道时,则很难仅用抗生素及换药和简单的窦道搔刮术等方法治愈。因此对于那些已发展有慢性窦道及颅骨缺损的病人,需先行颅骨X光平片、CT、MRI检查,了解颅骨破坏的位置及范围,而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既要注意到头皮血管的走行方向和窦道的位置,也要使头皮切口够大,一般做直线或S形切口,尽量将病灶区暴露充分,从骨缺损缘行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彻底咬除已被破坏的松软而含有脓液的病变颅骨,直至达到正常颅骨处,清除游离的坏死骨碎片,并将窦道一并切除,硬膜外增生的纤维及肉芽组织,需用刮匙彻底刮除,但应小心勿将硬脑膜刮破,以免将炎症扩散到颅内,伤口内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再用过氧化氢冲洗后放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8万U,并置油纱条予以引流,最后全层缝合部分头皮或敞开伤口引流,包扎。术后根据伤口分泌物多少来决定换药时间。

对因严重的头皮及颅骨电灼、烧伤及外伤造成的较大面积的头皮缺损,长时间不愈而形成的暴露性颅骨骨髓炎,应先行伤口换药,经2周后于暴露的颅骨外板上,用颅钻钻多个骨孔,只钻透外板达板障保留内板,以便术后肉芽自板障中长出覆盖颅骨,在其完全覆盖颅骨达到近头皮高度时再予以植皮。以上各类手术均应于术中在伤口内取脓液涂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和敏感试验,以便术后有针对性地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术后还需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在合并硬脑膜下脓肿时,则需在病灶清除术后,切开部分硬脑膜达脓肿腔,吸除脓液后冲洗干净,放入抗生素及油纱条,不缝伤口,行开放引流,于术后经多次换药,使新鲜肉芽组织自伤口底部向外生长,直至伤口愈合。如并发脑脓肿应先行CT或MRI检查,了解脓肿的位置及大小,尽早行穿刺抽脓,如经多次抽脓无效时,应行开颅脓肿切除术,如脓肿为多房者,宜一次开颅切除。在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除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外,还应每2~3天行腰椎穿刺,了解脑脊液压力及细胞数,并行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  

(二)预后  

单纯的化脓性颅骨骨髓炎经早期病灶清除术及抗生素治疗,预后较好,对已形成死骨及慢性窦道者,如处理不及时得当,除可复发外,还可致颅内并发症时预后较差。如果发生并发症,疾病进入晚期病情危重时,虽经积极治疗仍有部分病人最终死亡。据文献报道,在107例患化脓性颅骨骨髓炎的病人中,单纯性者73例,经治疗后除1例死于其他疾病、另1例因手术不彻底而未治愈外,其余结果均良好。而在伴有颅内并发症的34例中死亡8例。可见是否存在颅内并发症,其结果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护理

(1)急性骨髓炎症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2)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下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1.宜吃高蛋白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利尿性的食物。

鸡蛋

莲子

葵花子仁

白果(干)

1.忌吃酒精类的食物; 2.忌吃燥热行的食物。

鸡肝

腐竹

白扁豆

田螺

1.宜吃高蛋白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利尿性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