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球孢子菌病

肺球孢子菌病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引起的肺或其他器官的真菌病,肺是球孢子菌的侵入门户,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临床分为原发性和进行性,原发性为急性、自限性呼吸道感染;进行性表现为慢性、常为致死性全身感染。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5%,见于体质低下者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有传染性

并发症:咯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干部诊疗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氨溴索分散片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8000元)

温馨提示

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食物。

病因

发病原因:

粗球孢子菌属双相型真菌,在自然界为关节菌丝型,在宿主体内则形成小球体的孢子型,经过在成熟小球中形成内生孢子而繁殖,该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耐受性较强,对甲醛较敏感,一般60℃ 1h可杀灭。

发病机制:

球孢子菌菌丝被吸入呼吸道后,在肺泡中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早期引起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在孢子发育和形成内生孢子的过程中,组织反应逐渐由急性化脓性炎症过渡到慢性肉芽肿,对球孢子菌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对球孢子菌的杀死并不完全,球孢子菌引起疾病的表现与宿主的免疫状态相关,免疫力下降或受抑制使球孢子菌侵入,寄生并大量繁殖而致病,有报道某些人种(黑种人,美国印第安人等)和某种血型(B型,AB型)较易感染或引起全身播散。

球孢子病的组织病理改变为化脓性炎症与肉芽肿相互交替,在不同阶段同一部位可见不同组织反应。

预防

避免进入流行区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并发症

咯血

肺孢子菌性空洞潜在的并发症有3种:

1.继发细菌或其他真菌感染。

2.空洞破裂。

3.致命性大咯血 。

症状

呼吸衰竭 淋巴结肿大 低热 菌血症 干咳

60%患者呈无症状的亚临床经过,仅在球孢子菌皮试检查时发现,40%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类型:

1.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 感染10~16天后出现流感样症状 ,干咳 ,偶有血丝痰 ,常有胸痛 ,胸部体征常阴性,20%患者有结膜炎,变形性红斑,结节 性红斑等过敏性皮肤损害,可伴有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关节炎),病程呈自限性,6~8周内症状可消退,感染初期易发生临床的真菌血症 ,但引起肺外破坏性病变的甚少,主要见于皮肤,关节,骨骼和脑膜。

X线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 ,胸膜反应和胸腔积液 ,肺内结节病灶起病6~8周内可消退,极少残留肺部异常,常见的为肺球孢子菌结节及空洞。

2.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 在原发感染8周以后,肺部病灶持续存在,且病变逐渐恶化,表现为持续低热 ,咳嗽 ,厌食 ,体重下降,部分患者有咯血 ,病程缓慢而长,可达数月至数年。

X线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浸润阴影,多发性空洞和纤维结节病灶,多数空洞为2~4cm,少数为大空洞(>6cm),典型的为薄壁,周围无明显炎症浸润,以两上肺多见,球孢子菌性结节通常无钙化 ,倍增时间为1年以上。

3.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 此型为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的严重合并症,病原菌经血行播散至全肺野及肺外其他脏器,常在原发性肺孢子菌病程早期出现,亦可为慢性进行性的晚期并发症,如发于免疫抑制者和有严重基础病和易感种族,临床及X线表现酷似粟粒性肺结核,免疫受损的宿主,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 ,血源播散可累及皮肤,关节,淋巴结,脑膜,肝脾等脏器。

 

检查

1.外周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原发性肺球孢子菌常有血嗜酸细胞增高,发病第2~3周最明显。

2.球孢子菌皮肤试验  :90%~95%患者原发感染4周后皮试反应即呈阳性,用球孢子菌素做皮内试验 ,剂量为0.1ml,皮肤红肿范围≥5mm为阳性,可持续24~48h,但既往感染者亦可持续阳性,血源播散患者可阴性。

3.病原学检查 :痰、穿刺液、纤支镜标本、膜活检标本、经氢氧化钾处理、涂片 可见圆形厚壁,含内孢子的球体,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培养1周有菌丝型菌落生长,肺球孢子菌培养阳性对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痰培养阳性率为40%~60%,纤支镜标本阳性率较高。

4.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方法检测球孢子菌抗体极少假阳性,乳胶凝集试验敏感性达90%,常用于初筛,补体结合试验 检测IgG抗体,感染第4周有50%患者阳性,第8周90%患者阳性,6~8个月消失,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试管沉淀试验检测IgM抗体,感染第1周有50%患者阳性,适用于早期诊断。

5.基因探针诊断: 特异性基因探针已应用于肺球孢子菌病的快速诊断,48h可获结果。

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X线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反应和胸腔积液,肺内结节病灶起病6~8周内可消退,极少残留肺部异常,常见的为肺球孢子菌结节及空洞。

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X线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浸润阴影,多发性空洞和纤维结节病灶,多数空洞为2~4cm,少数为大空洞(>6cm),典型的为薄壁,周围无明显炎症浸润,以两上肺多见。

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临床及X线表现酷似粟粒性肺结核。

诊断鉴别

在流行区域,有呼吸道感染者应怀疑本病,常规行球孢子菌素试验,根据流行区域接触史,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免疫学检查可诊断,涂片或培养找到肺球孢子菌特有的球体可确诊。

本病应与支气管炎,肺炎 ,肺结核 ,肺肿瘤等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干部诊疗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氨溴索分散片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8000元)

(一)治疗

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轻症患者可口服酮康唑400mg/d,症状较重、迁延不愈或有播散高危因素患者,可给予两性霉素B (总量500~1000mg)或酮康唑治疗,以防播散和慢性化。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用两性霉素B每天0.5~0.7mg/kg,或隔天1mg/kg,静脉注射,至病情初步控制,常需10~12周,以后减为1mg/kg,3次/周,总量≥30mg/kg。酮康唑可以改善症状,但停药后可能复发,一般可用400mg/d,根据临床反应和毒性反应,逐渐增至10~20mg/kg,疗程3~6个月或更长。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一经诊断,应立即用两性霉素B,剂量快速达到每天0.4mg/kg以上,合并脑膜炎患者,需加用鞘内注射。氟康唑亦有一定疗效。对重症、播散型患者,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可用转移因子(TF)等。肺球孢子空洞持续6个月以上,伴有反复咯血、继发感染或高危患者(糖尿病)的症状性空洞,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二)预后

预后差。

护理

 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

饮食保健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宜吃燥性大的食物; 2.宜吃干燥性的食物; 3.宜吃容易上火的食物。

鸡心

鸡肉

芝麻

腰果

1.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2.忌吃咸味重的食物; 3.忌吃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干腌菜

白酒

松子仁

核桃

1.宜吃燥性大的食物; 2.宜吃干燥性的食物; 3.宜吃容易上火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