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或嗜睡性脑炎,是一种由寄生单细胞锥虫经采采蝇叮咬而传播的疾病,在非洲撒哈拉南部肆虐,其中有些流行区患病率高达八成。患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水肿和淋巴结胀大等症状,其後脑部和脑膜也可能出现炎症。东非锥虫病的病情可以快速恶化,脑部受影响的情况也较西非锥虫病早些及多。锥虫病晚期时可能会慢慢地出现其他神经系统毛病,昏睡的情况会续渐增加,最终导至昏迷并造成死亡,而嗜睡性脑炎亦因此而命名。患者如出现高热应及早诊治,一般通过适当的药物和治理,可得痊愈。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0.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有传染性

并发症:营养不良  癫痫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巴特日七味丸 安宫牛黄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注意补充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病因

病原体感染(45%):

病原体为布氏锥虫,它广泛地侵犯野生动物与家畜,其中有三个亚种对人能致病,即布氏冈比亚锥虫(T.b.gambiense),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hodesiense),布氏布氏锥虫(T.b.brucei),前者引起冈比亚锥虫病,次者引起罗得西亚锥虫病,后者主要引起野生动物及家畜(以牛为主)的那加拿(nagana)病,很少引起临床病例,故不详述。

布氏锥虫系细胞外寄生原虫,其亚种形态均极为相似,故统一叙述,虫体中央有一个核,后端有一个动基体,鞭毛附着于动基体,沿虫体侧波状膜到达虫体前端后游离,锥虫形态多变,外形为长纺锤状,有细长型(长20~40 μm,游离鞭毛长达6 μm)或粗短型(长15~25μm,宽3.5μm,游离鞭毛短于1 μm或鞭毛不游离),细长者多见于外周血液内,呈梭状;粗短者多见于组织内。

其生活史分在采采蝇(teetee fly),属舌蝇属(Glossinae)和人体两个阶段,当采采蝇吸吮患者或病畜(兽)血时,锥虫随血进入蝇体,在中肠分裂繁殖,穿透肠壁游至前胃进入食管,到涎腺形成上鞭毛体,最后形成有感染性的鞭毛体,此阶段约需12~30天,并使蝇终身(3个月)有传染性,在人体内阶段,乃由有感染性采采蝇叮咬人体时,锥虫即随唾液进入,在局部分裂繁殖后进入血流,在虫血症高潮时以细长型为主,当人体产生免疫力后,则以粗短型较多见。

锥虫的三个亚种形态极为相似,过去主要依靠其对某些动物的致病力,生化特点(同工酶),在蝇体内繁殖情况,临床特点以及流行地区来鉴别,近年来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

发病机制:

蝇叮咬人时常引起皮下出血,锥虫在该处发育繁殖,引起炎症反应,有时引起硬性下疳,以后锥虫进入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继续分裂繁殖,散播全身,形成淋巴血液期(I期),锥虫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其繁殖也受抗体限制,但由于锥虫表面糖蛋白抗原的变异特性,使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逃避”,致使宿主虽然产生大量的IgM,而锥虫仍能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并表现为寄生虫血症的波动,抗原-抗体反应也是造成病变的因素,长期感染,锥虫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可引起脑膜脑炎(Ⅱ期)。

早期有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淋巴结穿刺活体检查锥虫阳性,病期6个月以上细胞浸润减少并代以结缔组织,心内,外膜可见点状及大量出血,心肌炎较常见,表现为心脏肥大,心包膜炎及积液,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早期脑膜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晚期可出现全脑炎,脑组织充血及散在出血点,并可查见锥虫;1~2年后主要累及基底节,中脑,间脑,脑白质,灰质和周围神经有脱髓鞘现象,最后导致皮质下萎缩,肝脏有出血,充血和局灶性坏死。

预防

防治锥虫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发现、治疗病人和消灭舌蝇。改变媒介昆虫孳生环境,如清除灌木林,喷洒杀虫剂等措施。治疗药物苏拉明对各种昏睡病早期疗效良好。其他药物有喷他脒、美拉胂醇(麦拉硫砷醇)等,疗效也好。对已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须采用有机砷剂进行治疗。

控制冈比亚锥虫病的基础,是普查并治疗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淋巴结肿大者,同时治疗患者及加强管理家畜,可采用“香味”诱扑机扑杀采采蝇,1次可扑杀数千克,是减少采采蝇威胁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又因为采采蝇容易反复,故需1次/6个月,因为冈比亚锥虫病的潜伏期长,而致不易及时看到其发病率减少的效果,近来在乌干达罗得西亚锥虫病的流行区有用采采蝇诱扑机,得到成功的经验,因为罗得西亚锥虫病潜伏期较短,致使能及时看到它被控制的效果。

并发症

营养不良 癫痫

并发症有高度营养不良 ,肺部继发感染,癫痫 持续状态或心力衰竭等。

症状

闭经 肌痛 昏迷 反应迟钝 继发感染 乏力 共济失调 步态不稳 感觉过敏 腹泻

两型锥虫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展过程均有所不同,如冈比亚型感染后多无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几年,此阶段约半数有颈淋巴结病,初期多无“下疳”,淋巴血液期症状轻,脑膜脑炎出现较晚,进展缓慢,罗得西亚型潜伏期为2~3周,发病急,病情重,多有急性中毒症状,如发热高,消瘦 明显,迅速衰竭,并有继发感染 或心肌炎等,但淋巴结病较轻,自然过程常于6~9个月以内死于毒血症 ,脑膜脑炎可发生在早期,且进展迅速,但也有典型的睡眠病症状,尚未出现即死亡者,锥虫病按病程分三期:

1.初期:被感染性采采蝇叮咬2~3天后,局部皮肤红肿,伴疼痛及压痛,质地较硬,即锥虫性“下疳”,其直径约3~10cm,形成溃疡 者罕见,经常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下疳”经2~4周后自行消散,挤压“下疳”,在挤出的水肿 液中,有时可查见锥虫,只是在此阶段就医者甚少。

2.淋巴血液期:(锥虫血症期,Ⅰ期潜伏期一般为10天至3周,个别病例可长达5年,锥虫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时,可出现不规则或间歇型高热 ,伴随剧烈的进行性头痛,乏力 ,皮肤瘙痒 ,肌痛 和关节痛;以及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为局限性或全身性,冈比亚型多见于颈部,特别是颈后三角区,称Winterbottom征,罗得西亚型以锁骨上,腋窝与腹股沟等处为多,其部位不同可能与不同采采蝇叮咬习惯不同有关,肿大淋巴结直径为1~2cm,柔软无压痛,能活动,一般为多发。

发热期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后即间歇,随着锥虫抗原变异,产生免疫逃避而使发热定期再起,此期虫血症明显,发热可以很轻,特别是冈比亚型,暂时性皮疹可见于肤色浅的患者,多见于胸背及上腹部,一般在发病后6~8周出现,呈卵圆,环形,淡红色,数日后消退,随着疾病的进展,发热渐少,至晚期则极罕见,在此期间可出现不同器官的损伤,如致命性的心肌炎,以罗得西亚型为突出,脾脏中等度肿大者约占25%~50%,肝可肿大并有血清AST与ALT升高,患者易发生继发性支气管肺炎,也可有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萎缩 ,周期性腹泻 ,大便可有黏液和血,还可有贫血 ,外周水肿,腹水 ,心包积液 及肺水肿,另外男性可有阳痿,育龄妇女可闭经 或流产 。

3.脑膜脑炎期(睡眠期,晚期,Ⅱ期):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即属于晚期,此时患者体重明显下降,不久即不能负担正常工作,头痛变为持续性,反应迟钝 ,出现嗜睡 ,并进行性恶化,例外的是夜间失眠 ,临床上引起脑膜脑炎,罗得西亚型见于病后2~6周,进展迅速,冈比亚型见于病后数月至数年,锥虫首先侵犯脑干与间脑,继而皮质,症状为性格改变,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面无表情,行动迟钝,言语吞吐,迟钝的感觉过敏 (轻捏患者深部肌肉,需稍过一会儿才感疼痛,疼痛程度较正常重,即kerandel征),唇舌颤动,肌肉震颤 ,步态不稳 ,并有妄想,狂躁,明显精神病表现,以及癫痫样抽搐 等,舞蹈病样动作 与共济失调 多见于儿童,随病情进展出现肌强直,嗜睡,继之昏睡 ,昏迷 ,并伴有全身瘙痒,此阶段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通常>100×106/L,末期多死于高度营养不良 ,肺部继发感染,癫痫持续状态或心力衰竭 等。

凡从非洲流行区来的人发现锥虫性“下疳”,不规则发热,剧烈头痛 ,嗜睡,昏睡,淋巴结肿大,心动过速 者均有助于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体的发现。

检查

贫血与血中巨球蛋白增加最为突出,早期IgM增加,于发病后15天以内即可达正常值的8~12倍,脑脊液中IgM增加也较早,早于白细胞与蛋白质增加,其含量常为100mg/L。

急性罗得西亚型特别是发热时,采外周血或组织液,用湿标本或吉姆萨染色均可找到病原体,冈比亚型一般很难找到病原体,于早期“下疳”或肿大淋巴结(如颈后结节)穿刺吸取液,可能找到病原体,厚血涂片 或血浓缩,骨髓涂片及脑脊液离心后检测有可能阳性,也可做动物接种,罗得西亚型可接种于大,小白鼠;冈比亚型应接种于猴,2周后检查接种动物血,也可用NNN培养基培养。

锥虫病患者均须进行脑脊液检测,因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是否患有脑膜脑炎,此时脑脊液压力 经常增加,细胞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增加,蛋白质轻度增加而IgM明显增加,离心脑脊液可能找到病原虫。

免疫诊断试验:最常用的是以IFAT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常用于筛选,特别是大规模的普查,但治疗前必须查找病原体,也可用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的锥虫抗原。

脑膜脑炎期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通常7100×106/L。

诊断鉴别

锥虫性“下疳”应与其他昆虫叮咬,蜂窝织炎 或焦痴作鉴别,淋巴血液期应与疟疾 ,伤寒 ,回归热 ,病毒性出血热 等发热疾病相鉴别,晚期应与脑性疟疾,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 的急性期,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梅毒 和脑脊液中以单核细胞增加为主的各种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相鉴别,应注意本病偶有梅毒血清试验 阳性者。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巴特日七味丸 安宫牛黄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因为大部分治疗药物的毒性很大,在疗程中死亡率竟达 5%~10%。所以治疗前一定要检查脑脊液。

1.疾病早期,包括初期及淋巴血液期

(1) 舒拉明钠(苏拉明):一种尿素复合物,对肾脏有损伤作用。尿检有蛋白质,管型或红细胞者均应暂时停用。此药能在数小时杀死血液内锥虫,对两型均有效。剂量及用法,为防止超敏反应(恶心,呕吐,休克及意识丧失),开始试用量为 100~200mg静脉注射,以后于 3 , 10 , 17 , 24 , 3l天 各用 20mg/kg 体重,最大剂量为 1g,静脉注射,为一个疗程。早期经一个疗程的治愈率可达 100% ,但此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对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者无效。此药不稳定,必须在临用前以注射用水配成 10%的溶液使用。毒副作用包括肾、肝中毒,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2)二氟甲基鸟氨(difluoromethylornithine,DFMO):又称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为一种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仅对冈比亚锥虫感染有效。可用于那些对美拉胂醇(melarsoprol)难医的病例。剂量为 100mg/kg 体重,1次/6h[即400mg/(kg?d)],静脉注射,注射时应慢慢推人,至少需时30min。持续14天。此药对早期与晚期都有高效。治疗晚期新病例治愈率为90%,治疗复发病例治愈率为98%。其毒性较轻,在用本药治疗期间死亡者仅占2% ,这些大多数是处于进展的锥虫病患者。其毒副作用主要是对骨髓的损伤,如有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出现于>50 %的患者。但于停药后数日此反应即消退。临床上不留后遗症。只是本药价格太贵(治疗 14天需600 美元)。儿童剂量为 150mg/kg 体重,1 次/6h ,持续 14天 。本药对患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锥虫病患者的疗效较差,故需采用 Mel B 治疗。

(3)喷他脒(pentamidine):为二线药。对冈比亚锥虫病有效。剂量为 4mg/(kg?d),肌内注射共10天 。注射时临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配成 10%的药溶液,卧位注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急性低血压,肌内注射可减少发生,可见低血糖或高血糖血症,偶可见肾、肝中毒症状。注射时应备肾上腺素、葡萄糖注射液等,以防不测。

2.疾病晚期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1)美拉胂醇(melarsoprol , Mel B):为三价砷制剂。对两型锥虫病均有效,但因毒性大,一般仅用于晚期。剂量及使用方法为静脉注射,第1天为 1.2mg/ kg 体重、第2天为 2.4mg/kg 体重、第3天和第4天各为 3.6mg/kg,间隔7 ~10天后,3.6mg/(kg?d)持续3天,间隔10~21天后重复使用两或三疗程。Mel B静脉注射部位可见局部反应,如血栓性静脉炎与蜂窝织炎,特别是于注射时未能严格的注入静脉内者。用MelB者5%可引起反应性脑病,其中半数可致命,故在疗程期间应注意头痛、发热、说话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的出现。其他副作用有肾、肝中毒、剥脱性皮炎以及外周神经病。 Mel B 治疗有虫血症患者时,可引起类雅-赫反应,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及预防反应性脑病,但意见尚不一致。最近报道,用泼尼松龙1mg/(kg?d)预防,治疗冈比亚锥虫感染时,反应性脑病的发生率可由11%降低至4%。用Mel B的治愈率为94%~97%,惟治疗期间病死率为4%~6%。

Mel B引起的反应性脑病的预防与处理,两型锥虫病相同。

①预防:于采用Mel B第一个剂量前1~2天,开始用泼尼松龙1mg/kg体重(最大量为40mg/d),并持续至Mel B的全疗程,但用至最后3天需逐日减量(30mg,20mg,10mg)。

②治疗:可用类固醇静脉注射抗抽搐,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1次/2h,共3次,后改为1次/4h直到病情改善。

预先处理:冈比亚型用Mel B注射第一剂量前24~72h,用喷他脒4mg/kg体重,肌内注射一个或两个剂量。罗得西亚型用Mel B第一剂量前3~5天采用苏拉明[5mg/(kg?d),10mg/ (kg?d),20mg/(kg?d)]静脉注射两个或三个剂量。

(2)二氟甲基鸟氨或tryparsamide(锥虫胛胺):两者仅对冈比亚锥虫感染有效。前者剂量、疗效及副作用已如上所述,后者剂量为30mg/kg体重(最大量为2g),静脉注射,1次/5d,共12次。加苏拉明静脉注射,试用剂量100mg~200mg,随之为10mg/kg体重,1次/5d,共12次;此治疗可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

(3)硝蚨莫司(nifurtimox):是用Mel B治疗难医疾病的二线药,剂量为5mg/(kg?次),3次/d,饭后服用,持续30天。并与化疗联合使用。

近来有人报道喷他脒能低水平通过血-脑屏障,曾成功使用于冈比亚锥虫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型的早期。

3.支持疗法 包括加强护理、维持液体平衡、改善贫血,供给蛋白质等也很重要。疗程结束后,追踪观察脑脊液,开始间隔3个月,连续2次后,间隔6个月复查,持续至2年,以确定是否痊愈。

4.复发治疗

①冈比亚型:用喷他脒治疗而复发者,可用Mel B或二氟甲基鸟氨酸治疗;用依氟鸟氨酸治疗而复发者,可用Mel B治疗。所用各种药物方法均用以上所述者相同。

②罗得西亚型:用舒拉明钠(苏拉明)治疗而复发者,可用Mel B治疗;用Mel B治疗而复发者,可用Mel B第二个疗程。剂量均为3.6mg/(kg?d),疗程同上。

(二)预后

脑脊液无异常者经治疗预后良好。脑脊液明显异常者预后不良,治愈率仅30%。两型人型锥虫病,未经治疗者,均可致命。

护理

进入未经处理的采采蝇滋生地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包括穿长袖上衣和长腿裤,穿着明亮色彩的衣服,睡眠时用蚊帐,使用驱虫剂等,均可防御采采蝇的侵袭,至于采用喷他脒作为化学预防,尚未得到统一的看法。

饮食保健

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一、莲花粳米粥

[用料]莲花1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

[制作]莲花阴干,研末备用。先将粳米煮作粥,将熟时放入花末,蜂蜜调匀,空腹食用。

二、银耳红枣粥

[用料]银耳30克,红枣10枚。

[制作]炖服,每日1次。

三、核桃红枣汤

[用料]核桃仁100克,红枣12枚,冰糖适量。

[制作]把两者加冰糖炖服,每日1剂,直至痊愈。

饮食原则

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注意补充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2、平时多喝水。

3、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

4、饮食要注意,食物要煮熟才能吃。

5、可多吃牛奶,香蕉,苡仁,核桃,小米,百合,枣子,枸杞。

6、不吸烟不酗酒。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鸡心

鸡肉

芝麻

腰果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松子仁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