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脂肪瘤

大肠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在大肠良性肿瘤中仅次于息肉与腺瘤而居于第2位,但实际上脂肪瘤发病少见。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4%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肠梗阻  肠套叠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肠脂肪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无一致意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炎症和刺激可能起主要作用。

2.结缔组织的退行性变。

3.纤维小梁的管周脂肪浸润。

4.局部脂肪的淋巴供应和循环发育不良致局部脂肪堆积。

5.结缔组织进入脂肪组织的化生。

6.局部脂肪组织发育异常,可能与垂体前叶及性腺激素等内分泌作用有关。

7.局部脂肪代谢不完全。

(二)发病机制

大肠脂肪瘤多发生在右半结肠,尤以盲肠多见,其大体形态呈黄色圆形分叶状肿块,质软,镜下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纤维间质,瘤组织周围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少数脂肪瘤可伴有坏死,溃疡形成以及出血,囊性变。

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和生长方式,分为4型:

1.腔内型(黏膜下型) 最常见,约占90%,脂肪瘤在黏膜下与肌层局限性生长,突出于肠腔内。

2.腔外型(浆膜下型) 脂肪瘤在浆膜下与肌层之间局限性生长,一般向肠腔外突出。

3.壁间型(肌间型) 瘤体位于肠壁肌层,一般不向肠腔内外突出,瘤体呈圆或椭圆形,无临床表现。

4.混合型 另外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及分布情况又可分为:单发性,多发性,弥漫性脂肪瘤和黏膜下脂肪组织浸润四类,脂肪瘤癌变极罕见。

预防

脂肪瘤由于恶变罕见,故术后一般无复发。

并发症

肠梗阻 肠套叠

1.当瘤体较大时,可引起肠梗阻 和肠套叠 。

2.个别病人可有贫血 和消瘦。

症状

便血 消瘦 腹痛 大便习惯改变 里急后重 肠套叠

大肠脂肪瘤的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瘤体的大小有关,当瘤体直径大于2cm时,半数以上的患者有不适反应,常见的症状有:腹痛 ,大便习惯改变 ,血便或黏液血液,病变位于直肠时可伴有里急后重 ,当瘤体较大时,可引起肠梗阻和肠套叠 ,此时在腹部可触及包块,少数黏膜下脂肪瘤,因部分瘤体自行离断,脱落入肠腔,患者可自肛门排出黄色,团块状脂肪样组织,这是大肠脂肪瘤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患者极少有全身性表现,个别病人可有贫血 和消瘦 。

 

检查

大便呈黏液血便,潜血试验阳性。

1.X线检查 采用钡灌或气钡双重造影,亦可用清水灌肠,把水作为对比剂,可使脂肪瘤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对比更明显,X线主要表现:

(1)腹部平片 可见低密度脂肪组织亮影。

(2)钡灌或气钡造影,肠腔内可见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3)挤压征检查中压迫瘤体可有形态的改变,其他肿瘤无此现象。

2.结肠镜 检查 可直接观察到有蒂或无蒂自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或糜烂的半球形或分叶状黄色肿瘤,用活检钳压迫肿瘤,富有弹性,加压能使凹陷,放后恢复原状,即可以看到所谓的枕垫征;用活检钳提瘤体,表面的黏膜产生帐篷效应;用活检钳在同一部位反复活检,可露出脂肪组织即所谓“裸脂征”,获得组织可供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3.CT检查 为形态规则的低密度块影,CT值多为-80~-120Hu注射造影剂后,其影像更为清晰。

4.MRI检查 MRI有较好软组织分辨力,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对脂肪组织具有独异性强信号,脂肪的质子密度高,T1值为60~80ms呈白色强MRI信号。

诊断鉴别

大肠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临床诊断颇困难,国内文献报道是30例中仅3例术前明确诊断,而且本病的外观及症状颇似癌前或恶性病变,因此对本病要有高度认识,临床上如出现腹痛,大便异常及便血 等3大症状必须作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大肠脂肪瘤 应与大肠息肉 及腺瘤,大肠癌 ,大肠气囊肿 病,平滑肌瘤及神经纤维瘤 相鉴别,在临床表现上症状多无特异性,但根据辅助检查,如X光,CT,肠镜 等一般鉴别并不困难,特别是肠镜下活检能直接提供病理学依据,诊断大肠脂肪瘤时应注意部分病人可能伴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国内报道30例大肠脂肪瘤中有1例伴发大肠腺癌,而国外文献报道大肠脂肪瘤伴发消化道恶性肿瘤者高达30%。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一)治疗   

无症状的瘤体小的脂肪瘤不需要治疗,而对有症状瘤体直径大于2cm者应作治疗。以往都采用局部手术切除治疗,组织损伤较大,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的开展,可使部分患者免于外科手术治疗。国内杨希山等报道6例大肠脂肪瘤,5例在结肠镜下摘除;内田等统计47例,小于3.5cm以下均在内镜下摘除,并认为既往无肠套叠史,肿瘤在3.5cm以下者行内镜下摘除为第一选择。因此本病的治疗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生长方式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大肠脂肪瘤可行内镜下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1.高频电凝圈套器摘除法 一般直径小于2.5cm伴有症状脂肪瘤,可在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圈套器摘除。有蒂脂肪瘤摘除方法与息肉摘除相同。无蒂脂肪瘤,可将套圈置于脂肪瘤周围,用圈套器的绝缘塑料管端部紧抵脂肪瘤的近侧缘基底部,使脂肪瘤向腔内突出,并限制其活动,随之逐渐收紧套圈,然后行电凝切除,或可先以吸引管中负压吸引小脂肪瘤,牵拉周围黏膜形成一假蒂,然后再用圈套器把脂肪瘤全部套入电凝摘除;较大脂肪瘤亦可分割电凝摘除。最近有人介绍可在肿瘤下注射等渗或高渗盐水以及1∶2000肾上腺素液,使肿瘤隆起,这样摘除肿瘤更安全,并可减少出血机会。   

2.微波凝固治疗 内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是继高频电凝固法、激光凝固法之后开展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其治疗的本质系加温治疗。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消化道肿瘤、出血和息肉各种病变的治疗。在常规内镜检查下,发现脂肪瘤后,首先观察其大小、形态和位置,取活检后,再将微波传递电缆从内镜活检孔插入肠腔内,据瘤体形态、选择不同部位,将针状电极(2~4mm)插入瘤内组织,选择一定微波功率和时间对准1个或多个靶点多次照射,使肿瘤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微波辐射引起深部组织损伤,可通过微波电极插入组织的深度来控制,故一般不留后遗症,也可引起穿孔;同时微波治疗大肠良性肿瘤不受其形态、大小的影响,有根治作用。   

3.外科手术治疗 鉴于脂肪瘤诊断困难,在X线或内镜下有时不易与其他息肉样病变如腺瘤或癌瘤等区别。因此,诊断上不能与大肠癌区分或大于2.5cm伴有症状的患者,以及不宜在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应作局部连同受累肠段切除;同时应检查有无肠道恶性肿瘤的并存。   

(二)预后   

脂肪瘤由于恶变罕见,故术后一般无复发。

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饮食保健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1.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不饱和性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高的食物。

鸭翅

莲子

核桃

青豆

1.忌吃高脂肪酸的食物; 2.忌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3.忌吃霉变的食物。

啤酒

白酒

绿豆

黑豆

1.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不饱和性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高的食物。

猕猴桃西芹汁

猕猴桃西米粥

猕猴桃香蕉奶酪汁

番茄西瓜汁

西瓜皮丁粥

西瓜羹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