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线疝

半月线疝

腹直肌鞘的前,后层在腹直肌外侧缘处愈合,形成半月状、凸向外侧的弧形腱性结构,即半月线。腹膜或腹腔内脏器经腹直肌外侧缘半月线突出,称为半月线疝(spigelian hernia),也称侧腹壁疝。Spige(1617)首先描述了半月线的解剖学,故又有spigelian疝之称。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痛  恶心和呕吐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普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十香暖脐膏 小儿暖脐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手术患者在恢复期需要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

病因

病因(38%):

腹壁组织炎症,脓肿,或手术后,局部组织变性形成薄弱区。直接外伤。神经损伤使局部组织失去神经支持,抗腹压能力减低。

解剖结构可分3层,第1层为腹外斜肌向内延长部分,在腹直肌中部和腹直肌前鞘融合;第2层为腹内斜肌腱膜,最厚,构成半月状线的主体,在半环状线上方参与构成腹直肌前后鞘;第3层为腹横肌向内移行的腱膜构成腹直肌后鞘,在此腱膜向腹直肌前后鞘移行区,由于某些原因形成缺损或间隙时,腹膜及内脏可由此脱出而形成疝。

发病机制(10%):

半月线也称spigelian筋膜,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组成,该筋膜的“范围”是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与腹直肌外侧缘之间的区域,是腹壁的又一薄弱区域,spigelian筋膜略呈弧形,上起第9肋骨的前缘,下抵耻骨结节,宽约0.5~1.0cm,腹直肌鞘的外侧缘为其体表标志,当腹横肌腱膜断裂,或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断裂,或三者均断裂,则导致半月线部缺损,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腹膜外脂肪或内脏通过半月线的缺损处突出而形成疝,腹内斜肌腱膜或腹外斜肌腱膜有时可保持完整,与皮下组织,皮肤一起形成疝的被盖,半月线疝是一种腹壁间疝,疝囊多在腹外斜肌腱膜的下面和腹横筋膜的前面,疝囊的前面常有一团脂肪覆盖,囊内可以不含任何内容物,也可含有大网膜和肠襻。

半月线疝多发生于腹壁下血管以上,脐水平上下,尤其是半月线与半环线交叉处(脐与耻骨联合的中点水平)多见,半月线一般较小,因而发生嵌顿或绞窄的机会较多。

预防

预防:   

1.减少或避免腹内压增加的因素。   

2.积极治疗原发病。

半月线疝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修补法:   

是将科技含量极高的中药制剂,由治疗疝气经验丰富的医生将其无痛植入到病变缺损处及周围,通过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配合,以达到修补治愈疝气为目的的方法。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并发症

腹痛 恶心和呕吐

半月线疝较易嵌顿,此时出现剧烈腹痛 或伴有恶心及呕吐,局部肿物压痛明显,有时伴有上腹区痛。

症状

腹壁外侧包块... 腹痛 疝区的疼痛或坠胀感 恶心

1.症状 :本病平素症状轻微,只有疝区的疼痛或坠胀感 ,且常因腹内压增加而加重,随着病程的推移,疼痛逐渐变得迟钝以及弥散,使诊断变得更为困难,如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肠襻时,可有深部疼痛,一旦发生嵌顿或绞窄后,疼痛会变得剧烈,并有恶心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 :腹壁外侧包块是主要体征,因半月线疝是一腹壁间疝,疝囊多在腹外斜肌腱膜的下面,其疝块形状多数扁平,直径很少超过2cm,体检时不易发现,但在其疝孔处多有固定压痛,有时伴上腹痛 ,对于疝块较小或已还纳难以触及者,可嘱其站立位,用力然后在膨隆突起部位按压,疝块可伴随着一声咕噜声而消失,并能触摸到疝环孔边缘。

 

检查

B超在临床应用方面,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CT扫描(也称CAT扫描)将传统的X光成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仅仅显示骨胳和器官的轮廓不同,CT扫描可以构建完整的人体内部三维计算机模型。医生们甚至可以一小片一小片地检查患者的身体,以便精确定位特定的区域。

诊断鉴别

如果病人疝区的疼痛,腹壁包块能被证实,尤其按压疝块能还纳,并能触及疝环孔边缘,而且增加腹内压的手法可使疝区疼痛加重时,则诊断几乎没有什么困难,但由于缺损可能位于完整的腹外斜肌腱膜之下,疝块形状多数扁平,不易触摸到,或者包块位于距半月线有一定距离的部位,因而诊断常常比较困难,尽管单纯的疝孔处压痛并不足以做出诊断,但可提示其脱出部位(疝环或缺损所在位置),或多或少有助于诊断,B超和CT扫描可能有助于明确诊断。

位置较低的半月线疝,容易和腹股沟直疝 相混淆,后者是经直疝三角突出,其位置相对半月线疝较低,而半月线疝通过腹横筋膜弓突出。

治疗

就诊科室:普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十香暖脐膏 小儿暖脐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手术治疗:   

半月线疝发生嵌顿和绞窄的几率较高,故本病一旦确诊,只要病人无手术禁忌证,就应予以手术治疗。一般行横切口,按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分开,识别疝囊后予以分离、切开、结扎,腹横筋膜的缺损通常用丝线横行重叠褥式缝合。 

护理

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保健

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茴香粥。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行气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可用于疝气,有温中散寒功效。   

4.纸煨麻雀。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可用于治疗睾丸偏坠冷痛、疝气,有温补肝肾及散寒功效。   

5.橘核茴香粉。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每日服1次,每次4~5克,睡前用黄酒调服。有温补肝肾、散寒作用,可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   

6.楝脂二香脬。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食肉;其药焙干为末,每次2克,用酒冲服。有补肝肾、散寒作用,用于疝气坠痛。   

7.茴香香乳煎。大、小茴香各9克,香乳少许,同水煎。每日1次,饮服后取汗。有温阳散寒之功,适用于小肠疝气坠痛。   

手术患者在恢复期需要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并多吃蔬菜和水果。

忌刺激性嗜好品,特别是烟。

1.宜吃新鲜蔬菜水果; 2.宜吃富含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蛋白食物。

鸭翅

麻雀

莲子

核桃

1、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3、忌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

啤酒

白酒

杏仁

绿豆

1.宜吃新鲜蔬菜水果; 2.宜吃富含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蛋白食物。

茴香菜粥

荔枝粥

大米荔枝粥

麻雀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