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病毒感染,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子女于出生2周内证实有CMV感染,是宫内感染所致,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0.18~6.2%。在不发达国家新生儿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2%(0.9~1.3%),在中等度发达国家发病率为0.39%(0.3~0.5%)。因受染细胞的典型改变是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也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0.09%

易感人群: 婴幼儿

传染方式:母婴垂直感染

并发症:脑积水  小儿惊厥  间质性肺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癫痫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其他科室 遗传咨询科 妇产科学 儿科学 新生儿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8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本病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儿除流产、死产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后,严重者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90%留有后遗症,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人群对于HCMV普遍易感,而且可以重复感染。

早期感染(45%):

病毒存在于宿主咽部,唾液腺,子宫颈,阴道分泌物,尿液,精液,乳汁及血液中,可造成先天性感染,围生期感染以及出生后早期感染,围生期母婴传播最常见,包括经胎盘感染,经宫颈逆行感染,经产道感染。

产后感染(35%):

主要指产后水平感染,经哺乳而感染婴儿,由于病婴从口腔,呼吸道及尿液中可排放病毒,因此,婴儿中间可发生水平方式的传播,造成本病在婴儿间的感染。

(二)发病机制

HCMV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学特性,侵入人体后主要引起两种变化:

1.进行病毒复制:产生典型的巨细胞病毒,称为产毒性感染(toxigenic infection)。

2.没有子代病毒复制:不引起细胞病变称为非产毒性感染或潜伏感染(nontoxigenic或latent infection),内源性潜伏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激活引起再发感染(recurrent infection),受HCMV感染的细胞明显增大,直径可达20µm以上,细胞核也增大,常偏于细胞一侧,包涵体偏于核内一侧,当中有不染色的晕环将其与核膜隔开,使细胞呈典型的“猫头鹰样”改变,在巨细胞附近常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孕妇感染HCMV后,HCMV潜伏于胎盘绒毛膜组织中,引起胎盘形态学改变,使胎儿生长发育的环境和条件恶化,造成胎儿反复感染,HCMV还会影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等的分泌,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早产和死产等,孕早期感染可导致胚胎正常发育受影响,胎儿畸形,死胎等。

HCMV感染引起的病变是多系统,多脏器的,有资料显示,脑部是典型的受侵犯部位,表现为脑积水,脑室周围钙化,局部软化及出血,星状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性浸润以及硬脑膜结节化,肾脏受累时主要累及肾小管近端,常有间质细胞浸润;肺泡和支气管上皮也可见巨细胞,并有单核细胞浸润,在新生儿病例中,可发现有髓外血细胞生成和圆形细胞浸润或亦可见巨细胞;肝脏病理改变可见肝细胞水肿和类似慢性肝炎样改变,又可引起重型肝炎改变,包涵体累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胆管炎,胆汁淤积和黄疸。

预防

一、孕前检查: 如抽2毫升血进行筛检后,如果怀疑有病毒感染就需要进一步再诊断,则需要抽血;如检查发现有病毒感染,治疗后也需要抽血进行化验以检查治疗的效果。

二、如果孕妇没有进行孕前检查,但怀孕后感染了病毒的话,就需要马上进行治疗,还要进行宫内产前诊断,孕妇感染病毒传给胎儿的机率约为30%,所以应该抽取孩子的组织进行化验,如果在怀孕60天内发现,可以抽绒毛进行检查,如果怀孕6个月左右,可以抽脐血进行化验,而且还要对胎儿进行监测,如超声监测,一旦发现胎儿有畸形,建议终止妊娠。

并发症

脑积水 小儿惊厥 间质性肺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癫痫

本病常为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并发症较多,如神经系统损害至小头畸形,脑积水 ,脑组织钙化,惊厥和脉络膜视网膜炎 等;常发生间质性肺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后遗症常见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 ,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 ),听力障碍 (神经性耳聋 )等。

症状

耳聋 惊厥 皮肤瘀斑 血小板减少 黄疸 视神经萎缩 肝脾肿大 钙化 发绀 脑积水

本病的临床表现依患者的感染方式,年龄,免疫状态,以及合并症不同而各异。

1.先天性感染: 受感染的胎儿除流产 ,死产 外,活婴中约有5%表现为典型全身CID,即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另有5%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余90%均呈亚临床型,新生儿CID的特征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如小于胎龄儿,小头 畸形,黄疸 ,肝脾肿大 ,皮肤瘀斑 ,脑积水 ,脑组织钙化 等,据Boppana等(1992)106例的分析,本病的主要体征及症状为紫癜 (76%),黄疸(67%),肝脾肿大(60%),小头畸形(53%),体重过轻(50%),早产(34%)以及脉络膜视网膜炎,脑积水,脑组织钙化和低钙惊厥 等,严重者多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90%留有后遗症,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 ),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 )等。

2.围生期感染: 主要通过分娩时的产道感染或经宫颈逆行感染及产后喂乳感染等,出生时多无感染症状,2~4个月后发病,多为亚临床型,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症状为主,如刺激样咳嗽 (呈百日咳样),气促,发绀 ,间质性肺炎表现,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本病的病死率可达30%,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为主要的直接死因,有研究发现孕早期HCMV原发感染,对胎儿神经系统的损害较孕中期和孕晚期再发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者重。

检查

具有下列任何1项即可诊断。

1.分离出HCMV: 从尿液,血液,唾液,乳汁等组织中分离出HCMV。

2.检出巨细胞病毒: 除外其他病毒感染时,在受检组织细胞中见到典型的巨细胞病毒。

3.血清特异抗体检测

(1)血清抗CMV IgG:从阴性转为阳性表明原发性感染。

(2)血清抗CMV IgM:阳性结果表明HCMV感染;如同时有抗体CMV-IgG阴性,表明原发性感染;但新生儿产生IgM能力差,因此即使感染了HCMV仍可出现假阴性。

4.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从受检组织或细胞中检测到CMV抗原表示HCMV活动,从周围血细胞中查得CMV抗原又称为CMV抗原血症(CMV antigenemia)。

5.分子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法: 用分子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法从受检材料中检出CMV-DNA特异片段,表明CMV感染,可为潜伏感染或活动性感染。

6.X线检查: 肺部呈间质性肺炎表现。

7.B超: 有肝脾肿大等改变。

8.脑电图: 异常波形。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标准(试行,1994年10月,武汉)包括临床与实验室两个方面的依据:

1.临床诊断依据:能证实宿主体内有HCMV侵入,无论有无症状或病变均称为CMV感染。

(1)根据获得感染的方式分类:

①先天性感染(congenital infection):由H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14天内(含14天)证实有HCMV感染,为宫内感染所致。

②围生期感染 (perinatal infection):由H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14天内没有HCMV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证实有HCMV感染,为婴儿于出生过程或吸吮母乳感染。

③生后感染(postnatal infection)或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由产后水平感染,主要是经哺乳而感染和由患婴造成的水平传播感染。

在新生儿中以前2种方式为最重要。

(2)根据临床征象分类:

①症状性感染(symptomatic infection):出现HCMV感染相关的症状,体征,损害宿主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时,称全身性感染(systemic infection),多见于先天性感染;主要集中于宿主的某一器官或系统,如肝脏或肺部时,则称为CMV肝炎或CMV肺炎。

②亚临床型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无任何临床症状与体征,在新生儿中为非主要类型。

鉴别诊断

应与TORCH综合征(风疹 ,单纯疱疹 和弓形虫病 等)中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此外尚需与梅毒 ,李斯特菌或其他细菌性和感染性脑病,如败血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淋巴结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确诊。

1.先天性弓形体感染: CMV表现及预后与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相似,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2.婴儿肝炎 : 肝脏病理改变可见肝细胞水肿 和类似慢性肝炎 样改变,又可引起重型肝炎改变,包涵体累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胆管炎,胆汁淤积和黄疸 ,鉴别要点为CMV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和实验室证实宿主体内有HCMV的侵入,即可诊断为CMV感染。

3.其他: 与其他病因的病理性黄疸和其他感染性脑病,脑膜脑炎鉴别,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其他科室 遗传咨询科 妇产科学 儿科学 新生儿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8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本病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儿除流产、死产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后,严重者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90%留有后遗症,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等。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可应用各种抗病毒制剂如GCV、抗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但这些药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往往停药后病毒又潜伏地回升,鉴于此种病毒可能作为艾滋病的病因之一,各国学者均在致力于控制其感染的研究。最近,美国学者研制出两种活疫苗,初试后颇见效。一种是由AD169菌株研制成的;另一种是从TOWn菌株制成的,经非肠道给药后,已明显表现出有抗巨细胞病毒的效能,CMV抗体升高,导致免疫功能增强。   

1.抗病毒药物: 使症状缓解但不能清除感染。如阿糖胞苷阿糖腺苷以及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等对HCMV均能起到短暂的抑制作用。   

2. 阿昔洛韦衍生物:更昔洛韦(丙氧鸟苷)效果较好。   

对先天性感染:可用12mg/(kg?d)连续治疗6周疗法。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异常,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偶可致不可逆性无精症。   

重症感染者:用7.5~10mg/(kg? d),分2~3次静滴,14天后继以5mg/(kg?d)维持治疗1~2个月。   

3.干扰素: 对HCMV的抑制作用效果欠佳,并可能导致抗药性。

护理

(1)进行有意识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特别是育龄期妇女,以减少巨细胞病毒对胎儿的严重危害。

(2)对于孕妇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要注意保护,使她们远离传染源。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4)乳汁中巨细胞病毒阳性者,不应哺乳。

(5)免疫防治。尚在研究和探索中。

饮食保健

(1)进行有意识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特别是育龄期妇女,以减少巨细胞病毒对胎儿的严重危害。

(2)对于孕妇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要注意保护,使她们远离传染源。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4)乳汁中巨细胞病毒阳性者,不应哺乳。

(5)免疫防治,尚在研究和探索中。 巨细胞病毒引起细胞内感染后,灭活疫苗无明显预防的作用。

(6)我国已生产出巨细胞病毒疫苗,对预防该病有效。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