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杆菌病

着色杆菌病

着色杆菌病(chromobacteria)是由一类不产芽孢的革兰阴性小杆菌,着色杆菌引起。病菌存在于水及土壤中,受污染血库中的血液中也有存在,常常有明确的接触史,一家中数人发病。皮疹数目众多,好发于躯干。症状严重者,皮肤发现有波动感的脓肿或局限性蜂窝组织炎,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败血症,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有效。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败血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酮康唑胶囊 氟康唑分散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着色杆菌病(chromobacteria)由着色杆菌引起,其是一类不产芽孢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在明胶肉汤培养基上能产生各种色素,其中以产生黑素的产黑素杆菌和产生染色色素的紫色着色杆菌最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是接触受污染的血,水,土壤等后,被着色杆菌侵入皮肤,入血生长繁殖,引起皮疹或败血症。

预防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并发症

败血症

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败血症 。

症状

蜂窝组织炎 红晕

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常有明确的接触史,一家中数人发病,症状轻微者为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到绿豆大的浅表溃疡 ,其上附有黑色痂皮;中心有大量紫色或黑色粉末状物质附着,周围有较窄的红晕 ,皮疹数目众多,好发于躯干,症状严重者,皮肤发现有波动感的脓肿 或局限性蜂窝组织炎 ,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败血症 。

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可取皮损处脓液,在35~37℃的温箱中以明胶肉汤培养基培养,发现着色杆菌,即可诊断。

检查

细菌学检查,取皮损 处脓液,在35~37℃的温箱中以明胶肉汤培养基培养,发现着色杆菌。

诊断鉴别

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常有明确的接触史,一家中数人发病。症状轻微者为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到绿豆大的浅表溃疡,其上附有黑色痂皮;中心有大量紫色或黑色粉末状物质附着,周围有较窄的红晕,皮疹数目众多,好发于躯干。症状严重者,皮肤发现有波动感的脓肿或局限性蜂窝组织炎,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败血症。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可取皮损处脓液,在35~37℃的温箱中以明胶肉汤培养基培养。发现着色杆菌,即可诊断。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酮康唑胶囊 氟康唑分散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症状轻微者可自愈,严重者应给予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形成脓肿者应切开引流。   

(二)预后   

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败血症。

护理

1、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含锌量最高的食物首推牡蛎肉,其他如牛肉、牛奶、鸡肉、鸡肝、蛋黄、贝类、花生、谷类、豆类、马铃薯、蔬菜、红糖。

2、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保持精神愉快、减轻精神和工作压力。保持充足睡眠,大便通畅。

饮食保健

没有什么太需要注意的,按照平时的生活习惯就好,但是也不要吃一些刺激性过大的食物。

1、宜食用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性食物; 2、宜食用低脂肪、高蛋白食物; 3、宜食用多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芝麻

绿豆

黑豆

豆浆

1、忌暴饮暴食; 2、忌高脂肪的饮食;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动物内脏。

鸭血(白鸭)

鸡爪

鸡翅

鹅肉

1、宜食用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性食物; 2、宜食用低脂肪、高蛋白食物; 3、宜食用多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