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的起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但是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突发性颈椎间盘突(脱)出症,而且大多数是以瘫痪为首发症状,早于1978年开始,从X线动力性侧位片上的梯形变及其他临床症状判定,并早期手术摘除髓核而取得满意疗效,此种类型者我们称之为“急性颈椎间盘突(脱)出症”。近年来MRI检查的开展,本病已为大家所证实。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瘫痪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骨科 脊柱外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根痛平胶囊 万通筋骨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因

高危险人群

颈椎间盘突出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从事职业: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银行职员、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察、刺绣女工、长期观看显微镜者、油漆工、电工、刻字工、汽车或机械修理工等。

性别:颈椎间盘突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女性多发于孕产后,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腰痛异常剧烈,活动有障碍。长期工作或居住在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较易发生。

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10%):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关键原因。

慢性劳损(20%):

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外伤(15%):

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咽喉部炎症(10%):

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发育性椎管狭窄(18%):

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5%):

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代谢因素(6%):

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容易产生颈椎病。

精神因素(7%):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发病机制

颈椎过伸性损伤可引起近侧椎体向后移位;屈曲性损伤可使双侧小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使椎间盘后方张力增加,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Rizzolo报道,颈椎过伸性损伤后,有60%的病例存在椎间盘突出;颈椎屈曲性损伤后,有35%~40%可发生椎间盘突出,颈椎屈曲性损伤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随小关节的关节囊破裂程度增大而增加,在伴有双侧小关节脱位的病例中,80%存在椎间盘突出,此外,Boyd认为,椎间盘是人体各组织中最早,最易随年龄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失去一部分水分及其原有的弹性,致使椎间盘发生退变,颈椎间盘变性和破裂与颈椎伸屈活动频繁引起的局部劳损和全身代谢,分泌紊乱有关,由于齿状韧带的作用,颈髓较固定,当外力致椎间盘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时,髓核突出,引起颈髓受压,颈椎后外侧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较薄弱,颈部神经根在椎间盘水平呈横向走行进入椎间孔,即使突出的椎间盘很少,也可引起神经根受压,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机制是在椎间盘尚无明显退行性改变的基础时突然发生的,是因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而使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后突,突出的髓核直接引起颈髓或神经根受压,当然,在椎节已有退变的情况下,本病更易发生,本病多同时伴有颈椎不稳等现象,在判定病情及诊治上应加以考虑。

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在平时的工作中,尤其是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等,应注意每间隔一段时间做少量活动。减少该病的发病几率。

并发症

瘫痪

因脊髓受压,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 及大小便异常。

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 肩痛 感觉障碍 落枕 颈椎分节异常 颈髓脱髓鞘性病变 颈肩疲劳和软组织疼痛 颈根部斜方肌及... 手无力不自觉的...

颈椎间盘突出造成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引起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等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根据颈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①侧方突出型:

由于颈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表现为单侧的根性症状。轻者出现颈脊神经支配区(即患侧上肢)的麻木感,重者可出现受累神经节段支配区的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同时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窜麻感,疼痛症状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颈、肌肉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尚可出现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现象。体格检查可发现被动活动颈部或从头部向下作纵轴方向加压时均可引起疼痛加重,受累神经节段有运动、感觉及反射的改变,神经支配区域相应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等表现。

②旁中央突出型:

有单侧神经根及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除有侧方突出型的表现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并出现病理反射,可出现触觉及深感觉障碍;对侧则以感觉障碍为主,即有温度觉及痛觉障碍,而感觉障碍的分布多与病变水平不相符合,病变对侧下肢的运动机能良好。

③中央突出型:

此型无颈脊神经受累的症状,表现为双侧脊髓受压。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或以运动障碍为主,晚期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步态笨拙,活动不灵,走路不稳,常有胸、腰部束带感,重者可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检查可见四肢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

检查

1.X线检查

每个病例均应常规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X线平片,在读片时可发现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变窄,可有退行性改变,在年轻病例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其椎间隙可无异常发现,但在颈椎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见受累节段不稳,并出现较为明显的梯形变(假性半脱位)。

2.CT检查

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在常规CT片上往往不能确诊,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采用脊髓造影+CT检查(CTM)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认为CTM对诊断侧方型突出的价值明显大于MRI检查;但作者以为,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影像技术,将更有利于患者。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脊髓造影,但通过MRI检查对颈椎侧方型突出的判定不如对腰椎的准确,这可能与颈椎椎间孔小,缺乏硬膜外脂肪及退行性变有关,在MRI片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突出成分与残余髓核的信号强度基本一致,在中央型突出者,可见突出椎间盘明显压迫颈髓,使之局部变扁或出现凹陷,受压部位的颈髓信号异常,在侧方型突出者,可见突出的椎间盘使颈髓侧方受压变形,信号强度改变,神经根部消失或向后移位。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多无困难。

1.发病情况分型 在临床上,从发病情况来看,本病可分为以下三型:

(1)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急性发病,并有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的相应主诉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椎间盘破裂或突出,并显示压迫颈髓或神经根的征象,本型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亦较明显,经及时诊断及早期积极治疗,90%以上病例可痊愈。

(2)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本型在临床上次多见,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外伤史:详细询问,每例均有明显的头颈部外伤史,尤以意外性外伤发病率更多,包括高速公路上的急刹车等。

②伤后出现症状:伤前为无任何症状的健康人,但于伤后立即出现颈髓或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并伴有颈椎椎节局部症状等。

③影像学检查:提示椎间盘有明显的突出或脱出,并压迫颈髓或神经根;本型无颈椎骨折或脱位征,但约50%的病例伴有椎管狭窄征。

(3)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缓慢或亚急性起病者,大多在连续劳累多天后发生,尤以伏案多日埋头书(抄)写者为多见,临床上除出现颈椎椎节局部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受压体征,影像学检查证实致压物为突出的椎间盘,不应存在骨性致压物。

2.突出物部位及症状分型:从诊治的角度来看,按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不同加以分型更有意义,临床上一般分为以下两型:

(1)中央型:指髓核从椎节后方中央突向椎管内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所引起的四肢肌力减弱和感觉障碍症状,MRI,CTM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硬脊膜中央或脊髓,大多伴有椎管狭窄征。

(2)侧型:指髓核向侧方突出者,有国外学者将此分为多型(3或4型),但临床上易混淆,不易区别,更难以掌握,本型以根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或CTM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位于椎管的前外侧,以致颈脊神经根受压;少数病例可同时伴有脊髓部分受压征。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及椎管内肿瘤等鉴别,在当前有CTM及MRI等高清晰度影像技术的情况下,一般不难区别,因此,对此种病例应常规行MRI检查,以防误诊。

治疗

就诊科室:骨科 脊柱外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根痛平胶囊 万通筋骨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一)治疗

本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若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为本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颈椎牵引: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对一般性病例,重量开始宜小些,一般为1.5~2kg,以后逐渐增至4~5kg,牵引时间每次1~2h,2次/d,2周为一疗程,对症状严重者,则宜选用轻重量卧位持续性牵引,牵引重量1.5~2kg,3~4周为一疗程,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及早施术,此外,在牵引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髓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在牵引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

(2)围颈保护: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颈围支具,对颈部牵引后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

(3)理疗和按摩:在常用的理疗方法中,蜡疗和醋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在选择按摩疗法时应注意,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因此,在决定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4)药物治疗: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复方丹参制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脉滴注方式,较之口服更为有效。

2.手术疗法

对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手术以颈前路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为主,近年来,在颈前路摘除突出椎间盘后,行Cage或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等,已成为当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对合并有椎管狭窄的病例,则可酌情在前路减压术后间隔3~8周,再行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适当的营养供给,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饮食保健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鸭蛋

鸡蛋

鸽蛋

芝麻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2.忌吃苦寒,生冷的水果; 3.忌吃发性的肉食。

鸭血(白鸭)

绿豆

田螺

河蚌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鸽蛋菜心粥

燕窝鸽蛋汤

人参鸽蛋汤

银耳炖鸽蛋

牛奶杏仁粥

牛奶大米饭

牛奶花生粥

南瓜牛奶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