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所谓胆汁淤积系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流的减慢或停滞。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型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胆汁性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水肿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 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二十五味松石丸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

病因

肿瘤(30%):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

结石(20%):

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唾腺导管等的腔中,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

炎症刺激(20%):

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寄生虫感染(25%):

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预防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疽是由感染,药物中毒,免疫损伤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因此应从这些原因着手预防此病。

并发症

胆汁性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水肿

常见于肝内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肿瘤,蛔虫及炎症水肿 。

症状

肝脏肿大 乏力 皮肤有瘙痒抓痕 食欲不振 胡萝卜素血症 胸部瘙痒 黄疸 胆道梗阻 皮肤搔痒

一、病史及症状

本病以梗阻性黄疸 而无肉眼可见的肝内外胆道阻塞为其特征,可由多种病因如药物、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妊娠、家族性等引起,临床上可表现有典疸,皮肤骚样及食欲不振 ,乏力 等现象,问诊时应注意讯问病人发病的诱因,注意与肝 胆道梗阻 所致梗阻性黄疸鉴别。

二、体验发现

黄疸,皮肤骚痒抓痕,肝脏肿大 。

检查

1.胆色素类检验项目:

(1)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DBIL)不能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总胆红素(TBIL)可达510μmol/L以上,以DBIL为主,DBIL和TBIL比值常在60%以上,最高的可达90%。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2)尿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DBIL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

(3)尿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肝内、外胆汁淤积,胆汁排入肠道受阻,肠道中胆素原减少,由肠肝循环而漏入门静脉的胆素原也减少,故尿胆原排出减少。

(4)粪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排向肠道的胆汁减少,粪胆原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如,引起在肠道中停留进一步氧化的粪胆素减少,使粪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是肝外胆汁淤积的特征。

2.其他肝功能试验:

(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淤积性黄疸时血清ALP活性常早期明显增高,甚至可达参考值上限的10~15倍。

(2)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GGT不仅阳性率高,而且增高明显,可高达参考值上限的5~30倍,这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TBA测定对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包括胆道阻塞、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性胆汁淤积,血清中TBA均可显著增高。

(4)血清5'-核苷酸(5'-NT):5'-NT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但胆汁淤积性黄疸时5'-NT活性明显增高,一般为正常人的2~3倍,这点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在肝外胆道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与ALP相平行,但短期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不会增高,当较长期的梗阻解除后,5'-NT活性的下降比ALP快。

诊断鉴别

诊断:

有以下临床特点可考虑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1.胆红素浓度逐渐升高,一般在171/μmol/L(10mg/dl)左右,多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个别可超过513μmol/L(30mg/dl)以上,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占血清总胆红素>60%。

2.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3.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如梗阻为壶腹部周围癌引起者可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或隐血阳性。

4.肝功能试验:最明显的为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移酶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可升高,脂蛋白-X可阳性,长时期梗阻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清蛋白下降,如维生素K缺乏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时如注射维生素K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纠正。

5.其他检查:B超等检查均有助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血清中胆红素的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如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因输血不当引起的黄疸,都属于这一类。后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尿呈酱油色,有血红蛋白尿,但尿中无胆红素。

2.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广泛损害,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非结合(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由于血中间接、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红素、尿胆原也都增加。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属于这类。

3.阻塞性黄疸:

胆汁排泄发生梗阻(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所致,常见为胆道梗阻),胆中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可检测到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却减少或消失。由于胆红素等胆类物质在体内潴留,可引起皮肤瘙痒与心动过缓。胆石症、肿瘤等压迫胆道导致的黄疸属于这类。

治疗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 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二十五味松石丸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10000元)

肝内胆汁郁滞有1/3病因不明,但半数以上可以查出病因,因此积极消除病因对胆汁郁滞消退有积极作用。对于病因不明者对症治疗。苯巴比妥30-180mg/d。消胆胺6-10mg/d。如有明显中毒症状,特别是伴有过敏反应者,强的松40μg/d,连服一周多数病例胆红素可降低50%。待胆红素正常后渐减量至10mg,可维持1-2月,防止反跳。但若用一周后,胆红素无明显下降即应停用,以防付作用发生,中药茵陈汤对胆郁消退有一定作用。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1、宜低盐饮食; 2、宜低脂肪饮食; 3、宜高蛋白饮食; 4、宜高维生素饮食。

芝麻

腰果

南瓜子仁

莲子

1、忌油腻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黏硬食物; 4、忌油炸食物。

白酒

杏仁

绿豆

白扁豆

1、宜低盐饮食; 2、宜低脂肪饮食; 3、宜高蛋白饮食; 4、宜高维生素饮食。

糯米蒸鲤鱼

糯米粉粥

糯米豆粥

冬菇鱼肉羹

清炒黄豆芽

清炒绿菜花

清炒嫩黄瓜

鲜蘑菇豆腐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