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气囊肿

肠气囊肿

肠气囊肿(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又称为囊样肠积气,是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它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但临床主要发病在小肠和结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和其他部位。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肠扭转  肠梗阻  肠套叠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4-21天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机械梗阻(30%):

(1)胃肠梗阻时,腔内压力升高,黏膜可有微细破损,气体得以进入黏膜的淋巴间隙而形成气囊肿;沈维才等报道国内一组46例PCI中36例(78%)患有十二指肠溃疡,且30例合并幽门梗阻(65%),支持此说。

(2)阻塞性肺气肿等伴有剧烈的咳嗽的肺疾病,使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破裂,气体通过纵隔沿大血管周围的筋膜下行至腹膜,再沿肠系膜血管到达肠壁,已有人行动物模拟试验获得成功。

营养失调与化学反应(20%):

有学者认为气囊肿是淋巴管扩张,正常淋巴液中含有碱性碳酸盐,当其与肠腔内发酵的酸性产物接触时,即分解出二氧化碳,后者又被血中的氮气所取代,以致气囊肿内的氮气含量占70%以上,已知用精白米喂养的猪可发生肠气囊肿,以素食为主或幽门梗阻的患者较易发生本病,故发病可能与营养失调有关,亦有学者提出机械性理论不能解释空气在淋巴管内积蓄之过程,而营养缺乏理论不能说明空气在淋巴管内如何排出,因此认为机械性梗阻与营养不良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始能产生。

细菌学(10%):

认为产气细菌进入肠壁的黏膜下层引起肠道气囊肿病,在豚鼠肠壁注入产气的革兰阴性杆菌发生肠气囊肿病,婴儿死于本病者,在其囊肿内可培养出此菌,吸氧治疗后气囊肿可消失,提示发病可能与产气的厌氧菌有关。

病理形态及发病部位 (10%):

病变肠管可见散在或密集囊状,葡萄状隆起,表面略显苍白而透明囊性病变,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通常是软的多发黏膜下病变突入肠腔,针刺破囊泡可见囊泡塌陷,显微镜检见囊壁系薄层结缔组织,囊内表面覆有单层扁平或立方形上皮,并有多核巨细胞,囊肿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并有结缔组织增生和巨细胞性肉芽肿形成。

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大肠型好发部位在乙状结肠和脾曲附近,升结肠和横结肠有时也可见到,但直肠不发病,与三氯乙烯相关的肠气囊肿全部为大肠型,小肠型多与消化管狭窄有关,最多见于幽门梗阻。

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并发症

肠扭转 肠梗阻 肠套叠

约3%的病例发生并发症,主要有肠扭转 ,肠梗阻 ,肠套叠 ,肠出血和肠穿孔。

症状

腹泻 便秘 腹膜炎 腹胀 便血 腹痛 里急后重 吸收不良综合征

症状体征:本病自觉症状轻,含糊,可能长期没有得到治疗,多数肠气囊肿是继发于溃疡 合并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以及慢性肠梗阻等,其症状则主要为原发疾病的表现,少数特发性肠气囊肿症,在疾病某一时期可出现胃肠症状,也有偶然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时发现者,主要症状为便血 和腹痛 。

1.便血多见泡沫状血便,黏膜下肿瘤样隆起的病变顶部的黏膜菲薄发生出血。

2.腹痛多在下腹部或左季肋部,疼痛程度轻。

3.其他还可出现腹胀 ,便秘 ,腹泻 ,体重下降和里急后重 ,如肠气肿位于小肠而广泛,可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

检查

1.粪便 多为黄稀便,可有少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提示肠道炎症存在。

2.TCE性肠气囊肿尿中可检测到三氯化物。

3.影像检查

(1)腹部平片 :2/3的患者可以通过腹平片诊断,采取卧位及直立位平片,摄片前宜清洁灌肠,当气囊小,数量又少时,多无特征性表现,若气囊大而多,尤其位于浆膜下,则可见:

①充气肠曲的边缘可见聚簇或波浪状的连续囊状透光区,大小不等,自粟粒至葡萄大小,直径通常1~2cm。

②气囊破裂形成气腹时,立位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发生率在小肠型约为15%,结肠型约为2%。

③间位肠曲征(Chilaiditi’s sign)是气腹时气体积于横膈和肝或胃底之间,使膈升高,肝或胃底下降,造成相当大的间隙,充气的肠曲易上升而进入间隙内,形成间位肠曲,气囊肿的肠曲更易形成间位,使肠壁的囊状透光区显示更清晰,此征出现对该病诊断帮助甚大。

(2)钡灌肠:可明确气囊肿的分布部位及范围,表现为在充钡肠腔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成串成簇分布,位于肠壁各层,其透光度不同于息肉和肿瘤,如气囊在浆膜下,透光区常位于充钡肠腔轮廓之外缘,若气囊凸入肠腔之内,则在肠腔边缘可见较透亮的息肉样的充盈缺损。

(3)腹部超声:表现为在增厚的肠壁中可见多发和固定的线状或不规则形高回声区,若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则更加有利于诊断。

(4)腹部CT :可显示黏膜下或浆膜下多个囊样透光区,有助于与腹部,盆腔其他疾病鉴别,如应用螺旋CT多层次扫描,并口服造影剂可提高PCI的诊断率。

4.结肠镜 检查结肠镜可以明确病变性质,可见多个囊状,葡萄状隆起,表面略显苍白而透明囊性病变,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通常是软的多发黏膜下病变突入肠腔,颜色可以发白或发蓝,触之软弱而具弹性,活检钳或穿刺针刺破时可以因气流从气囊流出产生尖锐的“嘶”的声音,而后气囊塌陷,伴随感染时囊肿表面及周围黏膜可以出现炎性反应,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等。

诊断鉴别

诊断

由于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腹部平片,钡灌肠,结肠镜检查,确定TCE性肠气囊肿须满足以下条件:

1.长期暴露在三氯乙烯环境中。

2.尿中可检测到三氯化物。

3.肠气囊肿为大肠型,肠气囊肿症常被伴发疾病的表现所掩盖,很少单独做出诊断,多在手术或特殊检查中发现。

因此,必须提高对本症的警惕性,凡有消化道梗阻,炎症性肠病应注意本症存在,X线检查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又无腹膜炎 体征,应考虑本症的可能,若发现肝与膈间有间位肠曲征提示PCI。

鉴别诊断

1.肠源性囊肿 该病往往发生在回肠远端,位于肠壁内,多见于儿童,且一般为单发肿物。

2.结肠息肉 和恶性肿瘤鉴别 主要依靠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 ,X线钡剂检查时,息肉或肿瘤引起的充盈缺损不因钡剂充盈量的多少而发生大小和形态的改变,且其密度较气囊肿所致充盈缺损为高,结肠镜 及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肠淋巴管瘤 手术探查外观相似,惟囊内含有液体。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4-21天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其致病原因,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肠梗阻等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2.改善营养 据报道,加强营养并补充维生素B类药物,可使症状缓解甚至消失,有较好的疗效。   

3.氧疗 给患者连续高浓度的氧气(70%~75%)吸入,可使血液内氧分压升高,而置换肠气囊肿内的气体,从而使囊肿消失。   

4.中药治疗 应用大量三七(3~4.5g/d)及云南白药(0.6g,口服,每6小时1次),可能使病变缓慢,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三七和云南白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有人用龟板、土茯苓、鹅不食草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5.药物灌肠 有报道,以浓茶及云南白药灌肠,或以浓茶加锡类散(1~2管,1次/d)保留灌肠,15天为一疗程,休息10天可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半年可痊愈,也有单用浓茶水灌场,1000ml/d,持续3个月后治愈的报道,认为可能与茶叶中所含鞣酸的收敛作用有关。   

6.纤维结肠镜下治疗 发现气囊肿后,先用活检钳将气囊肿夹破,然后将内镜微波治疗仪的同轴电缆通过内镜活检孔插入,电极头伸出活检孔3~4cm,并接触囊肿进行凝固。微波输出功率可用40w,每次2~3s,治疗后局部黏膜呈灰白色凝固。此法具有组织损伤小、简便、安全等优点。   

7.外科治疗 对反复出血或不全梗阻的病例,有人主张可手术切除病变的肠段。但应注意,不要用电切,以免气囊肿内气体爆炸。   

(二)预后   

继发性气囊肿症主要是针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原发性疾病治愈,则气囊肿随之消失。手术治疗,囊肿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饮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1.宜吃低糖的食物; 2.宜吃低脂肪的素食; 3.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发酵型的食物。

鸡蛋黄

鸡蛋

鸡肉

黑芝麻

1.忌吃含糖高的食物; 2.忌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生硬的食物。

鹿肉

啤酒

白酒

鸡肝

1.宜吃低糖的食物; 2.宜吃低脂肪的素食; 3.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发酵型的食物。

荔枝干大枣汤

荔枝粥

鸡肉蛋花汤

山药羊肉粥

芹菜牛肉粥

蘑菇冬瓜汤

素炒蘑菇

黑木耳大枣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