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BN),又名贪食症,为周期发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可出现于神经性厌食中,但并非必然伴有此症状。此症状群包含两大主要成分,其一是不可抗柜的强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设法进行呕吐以避免体重增加,有时则是滥用泻药。此类患者的体重常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女性患者月经仍可正常。女性较为常见。据国外报道,该症女性患病率约为1%~3%。男性患病率大约为女性的1/10。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该症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续数年。多为慢性或周期性病程。长程预后情况尚不明确。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焦虑症  抑郁症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4000元)

温馨提示

尽量食用低脂肪牛奶、酸乳酪、干酪等乳制品和蔬菜、水果。

病因

神经性贪食症(BN)是一种现代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研究认为,BN的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20%):

家系调查表明遗传因素在神经性厌食(AN)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不过,有资料表明BN的遗传倾向不如AN明显,遗传在BN发病中究竟占了多大的比例,目前仍不能确定。中枢神经递质5-HT和NE被认为与BN发病有关,其中,5-HT不足与BN的关系最为密切。

心理因素(30%):

BN的发病与心理和人格因素有关,如完美主义、自我概念损害、情感不稳定、冲动控制能力差,对发育和成熟过程适应能力较差,包括对青春期、婚姻、妊娠以及与家庭成员和父母的关系问题、遇到的性问题等,因此,BN可以是处理这些过程中所遇到的应激事件的一种方式。BN患者较AN患者更善于交际、更愤怒和更冲动,缺少和AN患者相当的超我控制和自我力量。

社会文化因素(30%):

社会文化因素在BN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工业化导致社会能够生产充足的食物,并将之作快食简装处理,这种诱惑与女性“苗条”的审美观之间发生了矛盾;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了男女角色的改变,女性对自己体型的关注直接与个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关;某些社会观点,如,越苗条的女性就越有魅力,节食、苗条促进成功,使得女性对于自己的体型异常敏感。

预防

(1)饮食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控制患者的饮食和零花钱,定时定量。每日晨进行30 min体育锻炼跑步,以保证每日的早餐;上午适当劳动外,还要进行30 min散步,以保证中餐;下午劳动后,还要进行器械锻炼和音乐治疗(唱卡拉OK,跳舞等),以保证晚餐。 

(2)药物治疗

因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服药有抵触情绪,有藏药现象,故在发药时有两人在场,帮助患者服药,以保证药物治疗的疗效。

(3)心理

①向病人介绍心理治疗的意义,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能够自我成长,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向病人反复宣教贪食、禁食、导泻、减肥对躯体的损害,以及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②帮助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做深呼吸、跑步、听轻松的音等。如果想吃东西控制不住,护士可以和患者聊天、谈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并发症

焦虑症 抑郁症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 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 ,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而有致命危险。

症状

体重增加 贪食 焦虑 抑郁

(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 ,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

(4)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可伴有抑郁 或焦虑 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11)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 ,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 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 ,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12)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而有致命危险。

检查

主要检查神经系统器官性有无病变,鉴别是否为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神经性贪食(又称暴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或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鉴别诊断:

(1)神经性厌食: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者,均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2)Klein-levin综合征: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贪食,持续数天。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一次患病后体重增加明显。无催吐、导泻等控制体重行为,亦无对身体外形或体重不满的表现,故与神经性贪食症易于鉴别。

(3)重性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过量饮食,但没有为减轻体重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催吐、导泻等,故与神经性贫食症不同。

(4)精神分裂症:该症患者可继发暴食行为,患者对此视之默然,无任何控制体重的行为,且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5)癫痫等器质性疾病:可出现暴食行为,病史、体检和各项实验涉及EEG等功能检查,均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则不考虑神经性贪食症,而且这类病人缺乏控制体重的不恰当行为。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4000元)

(1)多数病人要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入院。   

(2)心理治疗:最多采用的是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或阳性强化法,制定与控制也含有联系厌恶刺激(如被约束、电针刺激等)或奖励方法(精神或药物奖励、与家人来往、自由活动等),视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程度逐级治疗。   

(3)药物治疗:较常采用两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剂,前者最多采用舒必利,后者视患者躯体承受情况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如氟西汀,氯米帕明。   

(4)躯体支持治疗:规定患者进食量,尽量减少或制止呕吐行为,禁用导泻药物。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予以对症处理。营养差者予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可用鼻饲。   

(5)个别难治病例,可应用胰岛素治疗。

护理

(1)饮食护理

控制患者的饮食和零花钱,定时定量。每日晨进行30 min体育锻炼跑步,以保证每日的早餐;上午适当劳动外,还要进行30 min散步,以保证中餐;下午劳动后,还要进行器械锻炼和音乐治疗(唱卡拉OK,跳舞等),以保证晚餐。 

(2)药物治疗护理

因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服药有抵触情绪,有藏药现象,故在发药时有两人在场,帮助患者服药,以保证药物治疗的疗效。

(3)心理护理

①向病人介绍心理治疗的意义,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能够自我成长,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向病人反复宣教贪食、禁食、导泻、减肥对躯体的损害,以及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②帮助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做深呼吸、跑步、听轻松的音等。如果想吃东西控制不住,护士可以和患者聊天、谈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饮食保健

神经性贪食症饮食宜忌

宜  

1、尽量食用低脂肪牛奶、酸乳酪、干酪等乳制品和蔬菜、水果。   

2、增加米饭、面条、饼、冷面、大众面条、荞麦冻等碳水化合物和腐、豆花汤、大酱汤等植物性蛋白质。   

3、可以使用的食物:干酪、绿茶、红茶、黑咖啡蔬菜、水果、米饭、饼、面条、土豆、番薯、低脂肪牛奶、酸乳酪、低脂肪。   

 

1、避免食用肉、鱼、黄油等油性食品和动物性蛋白质。   

2、尽量减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鸭蛋

松花蛋(鸭蛋)

鸡蛋

鸽蛋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2.忌吃苦寒,生冷的水果; 3.忌吃发性的肉食。

鹿肉

鸡肝

杏仁

虾皮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