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上皮瘤

毛发上皮瘤

毛发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多发性良性囊性上皮瘤及多发性丘疹性毛发上皮瘤,此肿瘤系起源于毛发的良性肿瘤。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习惯上,囊性腺样上皮瘤是指多发型的损害,而毛发上皮瘤则可指单发及多发性损害。普遍认为此种肿瘤起源于多能的基底细胞,并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母婴传播

并发症:细菌感染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罗红霉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病因

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

预防

无有效预防做事,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并发症

细菌感染

本病无特殊并发症,用手挤压皮损可致破溃感染。

症状

毛发干燥易断 丘疹 结节 结节性硬化

损害分多发或单发。

1.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呈显性遗传性良性肿瘤皮损,为多发性,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坚实性丘疹 或结节 ,单个皮损直径2~4mm,呈肉色或淡红色,其中央轻度凹陷,常成群但孤立存在,皮损好发生于颜面,特别是上唇附近,鼻旁沟和眼睑,其他部位如头,颈和躯干亦可发生,皮损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多见。

2.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为非遗传性肿瘤 ,较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少见,常发生于颜面,但也可以发生头部,颈部,躯干,上臂和大腿,皮损为坚实性肉色隆起结节,常小于2cm,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有时可见巨大孤立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直径可达数厘米,常发生于股部或肛周,多见于中老年人。

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皮损,为坚实性肉样隆起结节,常小于2cm,多发于毛发上皮瘤,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坚实性丘疹或结节,结合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检查

多发型和单发型毛发上皮瘤病理结构相同,位于真皮的肿瘤由许多基底样细胞团索组成,在周边的基底样细胞排成栅栏状,中央排列为网状为筛状结构,团块外围有明显的纤维性间质包绕,肿瘤内含多个角囊肿,中心充满完全角化物质,囊肿周围可有钙沉积,染色深蓝,如角囊肿破裂,间质内可出现异物巨细胞反应。

组织病理:多发性毛发上皮瘤皮损 的界限鲜明,角囊肿为组织学上最特殊的特征,由完全角化的中心及其周围嗜碱性粒细胞组成,后者的形态与基底细胞上皮瘤中的细胞一样,角化骤然,完全不像鳞状细胞癌角化珠中逐渐和不完全角化,一个或数层具有嗜酸性胞浆和大而卵圆形的淡水疱状核的细胞,常见于嗜碱性粒细胞和角质囊肿之间,此瘤的第2个主要成分为瘤岛,由与基底样细胞瘤一样的嗜碱性粒细胞构成,常排列成花边样或腺样网状结构,偶或聚集成实性团块,这些瘤岛周围细胞排列成栅状,并由含有中等量成纤维细胞的间质细胞包绕,单发性毛发上皮瘤,只用于显示向毛发结构高度分化的损害,向毛发结构分化相当低的单发性损害,最好归类于角化性基底细胞癌,因此够条件诊断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皮损,应既有很多角质囊肿,也有顿挫性毛乳头,并见仅在少数区域出现基底细胞癌。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的多发型在临床上有一定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皮色的小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开始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族发病倾向,皮疹持续存在无变化,但可慢慢发生新疹,单发型者临床无特征,需要作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上应与Pringle病(即结节性硬化 病),汗管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等鉴别,临床上鉴别有时困难,但结节性硬化症常有其它合并症,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周围,并可发生于颈部,前胸,后背,通常损害较小,大小比较一致,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也有发生于面部者,但该病无好发部位,并能早期破溃,且常可伴发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作病理检查,则鉴别更为可靠,病理上应与角化性基底细胞癌,结节性基底细胞癌,毛发腺瘤及毛囊瘤等鉴别。

多发型在幼年时发病,皮疹 沿鼻唇沟两侧分布,为半球形透明小结节,临床有一定特征性,本病临床应与扁平疣 ,皮脂腺瘤,汗管瘤 ,神经纤维瘤 鉴别,毛发上皮瘤病理组织学与基底细胞癌 相似,几乎不能区别,须密切结合临床方可确诊。

单发型毛发上皮瘤常误为无色素的皮内痣,因其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因此应作病理检查,但在病理检查时,鉴别诊断也会遇到困难,特别是角化性的基底细胞瘤,个别视野几乎无法区别,需要全面观察,才能诊断,在Gray等的病例中约有30%以上的标本,开始时误诊为基底细胞瘤。

单发型毛发上皮瘤临床上需与色素痣 ,表皮囊肿 ,纤维瘤以及其他附件肿瘤区别。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罗红霉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单发者可以手术切除,较小损害可用电灼、冷冻或激光治疗,而多发者缺乏治疗方法,可试做皮肤磨削,但易发生疤痕。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注意饮食平衡。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鹿肉

芝麻

南瓜子仁

核桃

1.避免油腻食物; 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食物。

啤酒

赤小豆

白扁豆

螃蟹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