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恢复正常。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杆菌等。前两者在小儿多见。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3%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急性乳突炎  脓肿  面瘫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体检科 其他科室 耳鼻喉科 五官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耳聋通窍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

忌进辛辣食物及酒类。

病因

发病原因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杆菌等。前两者在小儿多见。

发病机制

主要的致病菌侵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咽鼓管途径 最常见。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侵入中耳。

(2)急性传染病期间: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等,致病微生物可以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亦可经咽鼓管发生其他致病菌的继发感染。

(3)在不洁的水中跳水、游泳,不适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及鼻咽部填塞等,致病菌可循咽鼓管侵犯中耳。

(4)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短而宽的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 因鼓膜外伤、鼓膜穿刺或置管时污染,致病菌可从外耳道侵入中耳。

3.血行感染 极少见 。

预防

首先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禁用硬物掏耳,防止鼓膜损伤,对于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的患者应禁止游泳,对于患者应注意:

(1)初期高热时,多饮开水。

(2)保持外耳道干净,但不能重拭重擦。

(3)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受到压迫。

(4)如为小儿,在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宜头高脚低,禁止卧位喂奶。

(5)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严密消毒。

(6)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或纳入药物。

(7)忌进辛辣食物及酒类,病儿的乳母,也应忌以上诸物。

(8)冬天滴用的水剂,应加温一些,温度需与体温相接近,简便法:在滴药前10分钟,将药藏在贴身的衣服口袋里 。

(9)鼓膜穿孔及鼓室置管者 禁止游泳,洗浴时防止污水流入耳内。

并发症

急性乳突炎 脓肿 面瘫 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或周身抵抗力弱,炎症可经鼓窦直接进入乳突形成急性乳突炎 ,穿过骨皮质形成骨衣下脓肿 ,亦可经先天颅骨缝隙进入颅内形成颅内并发症,累及面神经而发生面瘫 ,过去小儿急性中耳炎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现今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此类并发症已很少发生。

症状

耳痛 耳聋 高热 鼓膜发红,耳后红肿 发炎 耳鸣 鼓膜充血 外耳道狭窄 充血 拒食

本病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小儿多发。可有畏寒、发热,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耳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听力下降并可伴有耳鸣。鼓膜穿孔前后表现截然不同,一旦鼓膜发生穿孔,耳内脓液外泄,症状可得到缓解。

全身症状

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明显,可有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小儿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痛

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感耳深部钝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或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寐,烦躁。婴幼儿则哭闹不休。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行鼓膜切开术后,脓液向外宣泄,疼痛顿减。

耳鸣及听力减退

患耳可有搏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耳痛剧烈者,轻度的耳聋可不被患者察觉。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病变侵入内耳,可出现眩晕和感音神经性聋。

耳漏

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粘液脓性乃至脓性。如分泌物量甚多,提示分泌物不仅来自鼓室,亦源于鼓窦、乳突。

检查

体格检查

耳周检查可有乳突尖及鼓窦区轻微压痛。小儿乳突区皮肤可出现轻度红肿。

耳镜下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区可见扩张的、呈放射性的血管。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整个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其正常标志不易辨识。鼓膜穿孔大多位于紧张部。穿孔前,局部先出现一小黄点。穿孔伊始,穿孔处为一搏动亮点,分泌物从该处涌出。待穿孔稍扩大后,方能清晰查见其边界。

婴幼儿的鼓膜较厚,富于弹性,不易发生穿孔,应警惕。

坏死性中耳炎可发生多个穿孔,并迅速融合,形成大穿孔。

听力检查

多呈传导性听力损失,听阈可达40~50dB。如内耳收到细菌毒素损害,则可出现混合性听力损失。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比例增加。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和体征,成人诊断较易,小儿则较困难,一是缺乏耳症状史,表现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二是小儿外耳道狭窄 ,鼓膜不易查见,如遇小儿高热 ,适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常有摇头抓耳动作,应想及此病,首先应检查有无咽部感染和萌牙现象,耳区有无压痛和肿大淋巴结,小儿鼓膜肥厚,其光锥和充血 很难查见,即使轻度充血也可能是哭闹过久和萌牙期的反应,必要时应进行鼓室穿刺鉴别。

开始咽鼓管粘膜发炎 ,咽口阻塞,鼓室内氧被吸收变成负压,鼓室大量渗液,成为细菌培养基,细菌进入大量繁殖,早期鼓膜内陷,暗灰色,继而充血外凸,动脉被压血流阻断,鼓膜中央坏死穿破流脓,从感染到鼓膜穿孔流脓,一般需5~7天,个别细菌毒性较强,2~3日即破溃流脓。

鉴别诊断

(一)外耳道 炎及疖 肿:外耳道口及耳道内弥漫性肿胀 ,有渗出浆性分泌物,晚期局限成疖肿有脓,分泌物没有粘液,耳聋 不重是其特点,按压耳屏剧痛,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二)急性鼓膜 炎:常并发于流行性感冒 和耳带状疱疹 ,鼓膜充血形成大炮,有剧烈耳痛,但无穿孔及流脓现象,听力损失不重,血象白细胞不增多。

(三)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症状较重,鼓膜穿孔前可高烧不退,耳痛持续,鼓膜弥漫性充血,一旦穿孔便溢液不止。

治疗

就诊科室:体检科 其他科室 耳鼻喉科 五官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耳聋通窍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和通畅引流。

一般治疗

(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后用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一般可将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合用,头孢类抗生素中可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调整用药。

(2)应用减充血剂喷鼻,如1%麻黄碱等,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恢复咽鼓管功能。

(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症状重者予支持治疗。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

1)苯酚甘油滴耳剂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时禁用,以免腐蚀鼓膜及鼓室粘膜。

2)鼓膜切开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作鼓膜切开术: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出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鼓膜虽已穿孔,但穿孔太小,分泌物引流不畅;怀疑有并发症可能,但尚无需立即行乳突开放术者。

(2)鼓膜穿孔后

1)可先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拭干。

2)滴入滴耳剂,如0.3%氧氟沙星滴耳剂复方利福平液等,注意滴耳剂应为无耳毒性药物。可以将清洁棉球塞入外耳道以防止脓液污染面部及颈部的皮肤。

3)当脓液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乙醇等。

4)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大多可自行愈合。流脓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室成形术。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忌进食辛辣食物及酒类。

1、宜清淡饮食; 2、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宜食用散热、清凉的食物。

鸭翅

鸡肉

鸡翅

葵花子仁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食物; 3、忌海腥发物。

杏仁

绿豆

赤小豆

白扁豆

1、宜清淡饮食; 2、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宜食用散热、清凉的食物。

砂锅鱼头豆腐

三文鱼饺

鸡汤馄饨

清蒸红汤鸡翅

可乐鸡翅

蛋饺白菜

开水白菜

番茄草莓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