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都可发生。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都可发生,10岁以下儿童虽说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可能为隐性感染,成人特别是20~40岁者,发病率占80%以上,本病愈后可留下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重复感染。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2%--0.5%

易感人群: 20~40岁者

传染方式: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

并发症:结膜炎  头痛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眼科 角膜科 眼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盐酸西替利嗪片 红霉素肠溶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温馨提示

眼部炎症者不能吃生姜。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病情。

病因

世界各国在本病流行时,都分离出一种新型的微小核糖酸病毒,该病毒直径约20~30毫微米,球形,RNA单股病毒,耐酸,耐乙醚,对碘苷抵抗;对热敏感,加热到50℃分钟即能灭活,能在Hela细胞及人胚肺细胞培养基上生长,该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某些毒株经脑内或脊髓接种猴子时,可使猴子产生神经损害,或下肢驰缓性麻痹,作为本病的病原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0型所致,近来发现另一种肠道病毒柯萨奇A24型也能引起同样临床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都可发生,10岁以下儿童虽说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可能为隐性感染,成人特别是20~40岁者,发病率占80%以上,本病愈后可留下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重复感染。

预防

在流行期间,其主要措施为:

①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巾分盆。

②公共卫生: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③隔离传染源: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④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兔交叉感染;

⑤加强消毒工作: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50%30秒,70%10少,90%10秒),碘剂(0.2%PA碘1分钟),石炭酸(1%5分钟)及甲酚(3%15分钟)都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建议临床上采用70%酒精(90%的刺激性太强)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干扰素点眼,可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经济价值较高,在大流行期间尚无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目前尚无有效方法,AHC患病期间,避免疲劳和禁止肌肉注射,对于减轻症状或减少该合并症的发生可能直到一定的作用。

并发症

结膜炎 头痛

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临床极少见,目前仅有印度报35例,塞内加尔8例,我国台湾33例,上海10例,申野综合文献报告,该并发症具有如下特点:

①多发生于成年男性;

②常在结膜炎后2~3周发生;

③前驱症状有发热,倦怠,头痛 及感冒 样症状;

④初起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急剧的肌力低下,数日后表现为运动麻痹;

⑤瘫痪 为弛缓性,主要累及下肢;

⑥重视者可造成肌肉萎缩,轻度或中等者可恢复正常,虽然上述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率很低,但较为严重,并可遗留永久性瘫痪。

症状

巩膜出血 目垢增多 眼痛 神经根刺激 肌肉萎缩 结膜充血 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 流泪 鼻塞 麻痹

1、潜伏期

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3天,实验室误接种眼内,可于18~36小时内从该眼分离出病毒。

2、睡觉症状

起病急,开始时可为双眼,也可为单眼,但迅速累及双眼,发病后即出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分泌物初起为浆液性,以后变为粘液纤维素性,一般病毒情于1~2天发展以顶点,3~4天后逐渐减轻,7~10天后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出现头痛,发热,鼻塞,喉痛等症状。

3、症状

包括眼睑肿胀,结膜下出血,多发性角膜上皮剥脱,点状上皮下浸润,结膜充血,浮肿,结膜滤泡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1)眼睑肿胀

轻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发生,其肿胀为浮肿性,不伴红痛,通常数日即可消退。

(2)结膜表现

1)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高达70%以上,因而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之称,好发部位在颞上方,出血多为斑点或片状,色鲜红,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膜下都有出血,与外伤性结膜下出血极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内发生,轻者一周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月才能吸收,临床上根据结膜下是否出血分为两型:出血型多见于年青患者;浮肿型则见于高龄患者。

2)滤泡形成:较EKC少,早期因睑结膜浮肿而不明显,3~4天后待浮肿消退,才能发现穹窿部结膜有较多细小之滤泡形成。

(3)角膜表现

1)多发性多膜上皮剥脱:发生率高,发病三小时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现针头大小之多发性上皮剥脱,呈散在或排列成条状,片状分布,是引起眼痛,异物感的主要原因,3~4日后可自行消失,少数持续2周以上。

2)点状上皮下浸润:30%左右的患者结膜炎消退后出现点状上皮下浸润,通常只有数个浸润点,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须通过裂隙灯才可发现,多数在1~4周后自行消失,一般不造成视力损害,皮质素点眼,数日内即可消失。

(4)其它症状

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5)神经系统并发症

临床极少见,目前仅有印度报35例,塞内加尔8例,我国台湾33例,上海10例,申野综合文献报告,该并发症具有如下特点:①多发生于成年男性。②常在结膜炎后2~3周发生。③前驱症状有发热,倦怠,头痛及感冒样症状。④初起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急剧的肌力低下,数日后表现为运动麻痹。⑤瘫痪为弛缓性,主要累及下肢。⑥重视者可造成肌肉萎缩,轻度或中等者可恢复正常,虽然上述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率很低,但较为严重,并可遗留永久性瘫痪,因此值得警惕。

检查

(1)病毒分离:从中患者结膜囊内分离病毒,以患病后第1天阳性率最高,3天后开始下降,5天后为阴性。

(2)血清学检查:结膜囊内病毒分离阴性者还可采用血清学检查,恢复期(2周左右)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即可确定诊断。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在大流行时期诊断不难,但在流行初起时或散发病例。

鉴别诊断

如不注意,可与细菌或其它病毒引起的结膜炎相混淆。

治疗

就诊科室:眼科 角膜科 眼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5周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盐酸西替利嗪片 红霉素肠溶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抗生素和磺胺药对于本病基本无效,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仅有羟苄苯并咪唑(2-hydroxybeny benzimidazole,简称HBB)在组织培养系统中,50微克/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A24型,为今后开展防治本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国内报告有采用冷盐水洗眼或汞剂滴眼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者。

护理

①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巾分盆;

②公共卫生: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③隔离传染源: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饮食保健

应该饮食宜清淡,凡是寒性与清热解毒性能的食物都有消炎作用,都可食用。如鲜藕、柿子、甘蔗、香蕉、西瓜、茶叶、蚌肉、茭白、冬瓜、苦瓜、丝瓜、绿豆、菊花等均起辅助治疗作用。也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忌食:

1)不能喝酒

此病属风热邪毒或兼胃肠积热侵犯肝经,上攻于目所致。饮酒(包括各种烈酒、黄酒、果子酒、米酒、啤酒等)可助邪热毒气,犹如煽风点火;同时饮酒还能损及肝阴,使肝经空虚,风热邪毒更易侵袭,以致本病病程延长。

2)不能吃辛辣食物

大葱、洋葱、韭菜、蓼蒿、芥末等辛辣之品,能温阳而助风热时邪,并可耗损肺胃之阴,使肺胃积热加重,使风热时邪与肺胃积热搏结难去,而不利于本病的早期康复。

3)不能吃腥膻发物

应忌黄鱼、鳗鱼、橡皮鱼、桂鱼、鳝鱼、黑鱼、鳊鱼、蟹、虾之类腥膻发物,否则导致风热之邪更盛、热毒愈益内盛,给治疗、康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不能吃生姜

眼部炎症者不能吃生姜。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病情。

1、宜吃止血的食物; 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鸡蛋黄

杏仁

葵花子仁

黑芝麻

1、忌吃活血的食物;如红糖、红枣;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 3、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猪油、肥肉、羊油。

啤酒

黄酒

白酒

鸭血(白鸭)

1、宜吃止血的食物; 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甜藕粥

薄荷藕丝汤

番茄西瓜汁

冬菇茭白汤

茭白猪肉粥

苦瓜粥

百合绿豆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